一项涉3万人新研究:头顶脱发的人,冠心病风险高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2023/08/24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李红梅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冕 成年人的压力,老天不一定看得见,但头顶一定可见。在工作、生活各方压力的“轰炸”下,每天早上醒来的枕头、扫地时的地板、洗澡时的地漏,到处都是掉落的头发,唯独头上很稀疏。8月18日正值全国护发日,一项...

“幼儿园式”养老火了

来源:生命时报   2023/08/24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 陈永杰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总干事 杨 萍 本报记者 张 芳 “当我老了,想住什么样的养老院?”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自问,激发出一种崭新的养老理念。有人将其称为“无龄化”养老,提倡模糊“年龄”的概念,像办幼儿园一样办养老院...

医生说的“规律作息”,需要这样做

来源:生命时报   2023/07/25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医学博士 主治医师 胡思帆 信息化时代,我们很容易了解到很多感兴趣的信息。比如长期生物钟紊乱会导致失眠,增加糖尿病、肥胖、肿瘤和抑郁症的患病风险。又比如睡眠觉醒与自然生物钟错位的人,更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主观幸福感也更低……这都表明,养成规律的生物钟至关重要。 生物钟是...

颈椎难受不能乱治

来源:生命时报   2023/07/25

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 屈留新 本报特约记者 王 倩 由于不良的体态姿势,长期伏案的工作习惯,长时间玩电脑手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肩颈痛的行列。但很多人采用“偏方”来缓解不适,结果适得其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屈留新提示,常见的错误方式有以下四种。 ...

今年为什么热得这么早?防中暑指南趁“热”查收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2023/06/20

受访专家: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长聘教授、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主任 蔡闻佳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家璇 自6月13日以来,北方多地出现37℃以上高温,局地气温突破40℃;6月15日晚,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今年首个高温中暑气象预报,较常年平均首发日期提早13天。根据中央气象台预计,6...

暑假扎堆“摘镜”,专家提醒近视矫正术并非一劳永逸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2023/06/20

受访专家: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崔珊珊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单祺雯 近年来,选择做近视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每年暑期,不少人趁着放假扎堆“摘镜”。可近日,吴倩工作室一则声明将近视矫正术推上了热搜。该声明称:“吴倩因双眼视力矫正术后没有妥善休养,导致一系列不良术后反应。”什么是近...

“二阳”症状比首次轻?专家:病毒毒性目前相对温和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2023/05/23

受访专家: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国梁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嘉悦 身边“二阳”病例逐渐增多,难免让人心里产生一些不安:我会不会再中招?要不要赶紧做点什么?针对时下大家关心的“二阳”热点问题,“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张国梁。 1....

女性护心重视七要素

来源:生命时报   2023/05/23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本报记者 虞 晔 过去有观点认为,心血管病“重男轻女”,女性患病及死亡风险较低。但在过去十余年中,男性冠心病死亡率逐年下降,女性不但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有上升趋势,而且女性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构成比也大于男性。究竟哪里出了岔子?近日,美国心脏...

人口减少事关每个人

来源:生命时报   2023/04/13

受访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 李建民 本报记者 高阳 开栏的话:我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同时还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规模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出生人口数量走低等结构性矛盾。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本报...

“青少年模式”不能走形式

来源:生命时报   2023/04/13

本报特约评论员 陈 年 近日,针对部分互联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团队对20款视频、短视频及直播APP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20款APP都上线了青少年模式,不同程度地对使用时长、评论互动、充值打赏等功能进行限制,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时间管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