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洁白中雕琢生活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2020/04/13

毡绣画。 毡绣蒙古包摆件。 充满设计感的毡绣制品。 苏尼特蒙古族毡绣传承人孟根其其格。 12个牧民共同绣出巨幅国旗。资料图   传统与时尚元素相结合的毡绣包。   传统毡绣制品。   毡绣是蒙古...

马头琴的起源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2020/04/10

传统独弦乐器。资料图   在蒙古族的潮尔艺术中,马头琴处于器乐潮尔的巅峰,特别是经过色拉西、桑都仍、齐·宝力高、布林巴雅尔和达日玛等诸多卓越艺术家的改良和升华以后,这种乐器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成为世界音乐艺术之林中的瑰宝。但是,关于马头琴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悬而未决,没有定论。 ...

传唱非遗不老情 杭哈民歌代代传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2020/04/08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锦旗村的十几名“杭哈民歌”爱好者聚集在格日乐家中激情演练。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闫晨光 摄   隆冬时节,锦旗村的农家小院里,传出阵阵悦耳动听的蒙古族歌声。   早就听说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锦旗村是杭哈民歌的源头。果然,12月10日,记者乘车刚刚驶入村中,未见...

非遗丨属于内蒙古草原的花花世界

来源: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   2020/04/08

  不论你是亲自抵达内蒙古草原   体验蒙古族文化   或者是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形式   了解蒙古族文化   你一定会发现蒙古族的“花花世界”      从蒙古包穹顶到内壁   从门帘到地上铺的毛毡   从日常家居的盖布到商旅使用的茶盐袋   蒙古族人...

蒙古包的圆形智慧

来源:内蒙古民俗网   2020/04/07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矗立着大大小小的蒙古包,远远看过去真是壮观极了。蒙古包就是蒙古族牧民的住房“,包”就是“家“”屋”的意思。   为了让牛羊有鲜嫩的草吃,牧民们终于找到了一处水草丰沛的地方,这里地形平整,也非常适合搭建蒙古包。于是牧民们先根据蒙古包的大小画了一个圆圈,再沿着画好的圆圈将预...

传承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2020/06/01

5月30日,在鄂伦春自治旗非遗传承基地,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吴玲芝左与徒弟吴晨丽在展示皮毛制品。 5月30日,在鄂伦春自治旗非遗传承基地,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吴玲芝右与徒弟吴晨丽在交流制作技艺。 5月30日,在鄂伦春自治旗非遗传承基地,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吴玲芝在展示皮...

面塑人生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2020/06/01

多年来,青城面塑自治区级传承人陈红晓一直致力于青城面塑创作和艺术教学工作,其面塑作品形式多样,从传统人物到现代人物,创作了人物写实及场景、卡通、漫塑等一系列作品。面塑作品《千手观音》在2016年民间手工技艺展演比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作品《抱鱼娃》在2019年2月举办的呼和浩特市面塑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鄂伦春族采集习俗

来源:方志内蒙古   2020/05/31

  采集是鄂伦春族狩猎生活的重要补充。各种兽肉是鄂伦春族的主食,而各种野菜、野果则是鄂伦春族的副食。20世纪90年代,鄂伦春族仍保留着采集野菜、野果的习俗。   采集组织   鄂伦春人的采集工作,主要是由妇女来承担,有时也有儿童和老年人参加。成年男子很少参与。每年春秋两季,妇女都会进行采集。春天主...

太阳花——鄂温克人的“幸福花”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0/03/31

带动妇女制作工艺品。 手把手教。 产品琳琅满目。 52岁的乌仁是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敏苏木阿贵图嘎查的牧民,2010年创建了太阳姑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民族皮毛手工艺品制作、民族传统服装及民族舞台剧演出所需的服装道具等。 据乌仁介...

扎鲁特旗:“宅”出美好生活 绣娘飞针走线忙

来源:腾格里新闻   2020/03/02

  冬将尽,春可期,期盼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苏木有这样一群绣娘,春节期间,他们安静地宅在家里,飞针走线绣着春光,绣着希望,期盼着疫情快点过去。   绣娘们的带头人是原乌力吉木仁苏木文化站站长通拉嘎,为了抗击疫情,让妇女们宅在家里有事可做,她积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