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矗立著大大小小的蒙古包,遠遠看過去真是壯觀極了。蒙古包就是蒙古族牧民的住房“,包”就是“家“”屋”的意思。
為了讓牛羊有鮮嫩的草吃,牧民們終于找到了一處水草豐沛的地方,這里地形平整,也非常適合搭建蒙古包。于是牧民們先根據(jù)蒙古包的大小畫了一個圓圈,再沿著畫好的圓圈將預(yù)先編制成網(wǎng)狀的圍墻支架架好,然后在蒙古包的中心位置架好直徑為1.5米的天窗支架作為屋頂,并以它為中心綁扎細椽子,綁扎好后的樣子就像雨傘的傘骨,接著用駝繩把它與圍墻支架綁扎在一起,連接成為固定的圓形墻壁,最后包頂和圍墻都覆蓋上毛氈,用繩索系牢。哈,一個漂亮、寬敞的蒙古包便搭建好啦。
蒙古包搭好后,牧民們在里面鋪上厚厚的地毯,在四周掛上鏡框和裝飾品,十分溫馨。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nèi)使用面積卻很大。大者,可納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幾個人。而且室內(nèi)空氣流通,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fēng)吹雨打,非常適合于經(jīng)常轉(zhuǎn)場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給千萬里長距離的自由遷徙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1.搭蓋迅速 : 搭蓋蒙古包,什么季節(jié),什么地方都行。只要地面平整一些,周圍水草好就行。蒙古包因為是一種組合式的房屋,各個部件都是單獨的,一個女人都可以搭起來。到一個新的地方,把它從車上或駱駝乘上卸下來,等人生著火熬好茶的時間,一座蒙古包就搭起來了。
2.拆卸容易 : 拆卸蒙古包,比搭蓋還容易幾倍。圍繩、帶子都是活扣,很容易解開。帶子一解開,氈子和架木就自動分離。哈那、烏尼、套瑙都是分根分片的,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拆卸開并折疊起來。緊急情況下,一個人很快能卸完。
3.裝載方便 : 蒙古包的架木.哈那、烏尼、套瑙、門、都是分開的。外面覆蓋的頂氈、圍氈都是單個的,任何一件,一個女人都可以舉起來放在車上。蒙古包用駱駝馱運,用車裝載,都特別適合。千百年來已經(jīng)形成固定程式,想也不想就裝載完了。
4.搬遷輕便 : 除了套瑙以外,架木全用輕木頭做成,以便搬遷是輕便易行。蒙古包自古以來就是為游牧經(jīng)濟服務(wù)的,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沒有多余的東西。如果是有錢人家,就把東西放在轎車里,去什么地方都很方便。一般的人家,兩三輛勒勒車就行了。
放牧都是連家一起走的。所以蒙古語有一個習(xí)慣的說法,把"家園"稱為---格日特日格(家車)。
草原上的民族智慧,讓我們感慨,讓我們贊嘆。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就是最好的體現(xiàn)。
【責(zé)任編輯: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