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本
【鎮(zhèn)館之寶·故宮博物院】
公元353年,其實是挺慘烈的一年,世界上發(fā)生了挺多大事。
在東方,東晉殷浩率7萬大軍北伐前秦,結(jié)果大敗,士卒死傷無數(shù),北伐徹底失敗。在西方,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擊敗了馬格嫩提烏斯,成為唯一的奧古斯都,重新統(tǒng)一了羅馬帝國。
同在這一年,還有一件小到對著顯微鏡都看不到的事——在中國,陰歷三月三日,有42個人,他們相約一起去會稽城外度個假。他們沒想到,這一次聚會能成為永恒。這次聚會的光芒之璀璨,讓你在各種搜索引擎里打下“公元353年”,很可能搜不到上面兩件大事,但十有八九能看到: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寫下了《蘭亭序》。
消失在歷史中的真跡
今天我們看到的《蘭亭序》,其實都不是王羲之的真跡。真跡的命運如何?這是一個一波三折的故事。
《蘭亭序》寫完,王羲之也很滿意,據(jù)說留給了子孫珍藏。后來,此帖被唐朝王羲之頭號粉絲唐太宗得到,藏入內(nèi)府。唐太宗很高興,不時把玩,還搞起了“共享書法”,吩咐當(dāng)時的書法名家抄了好多份,在自己的朋友圈流傳。唐太宗對《蘭亭序》的愛,是“死了都要愛”,據(jù)說臨終時留下遺言:“吾所欲得《蘭亭》,可與我將去。”于是,真跡《蘭亭序》被一起葬入昭陵。
五代時有一盜墓狂人溫韜,他把唐朝皇陵挖了個遍,昭陵也未能幸免。據(jù)記載,溫韜太沒文化,竟然把昭陵里字畫的裝軸金玉給摳下來,把字畫扔一邊。經(jīng)此一劫,《蘭亭序》真跡就此消失,蒼茫天地間,再也找不到。千千萬萬人用生命在熱愛的寶貝,一個蠢貨就能毀掉。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蘭亭序》,有四個著名的臨本版本。“虞世南臨本”“褚遂良臨本”“馮承素摹本”是墨跡,“定武本”是刻本。其中,馮承素摹本因為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又稱“神龍本”。此本為紙本,行書,縱24.5厘米,橫69.9厘米,共28行324字,摹寫精細(xì),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xiàn),是目前公認(rèn)最好的摹本,現(xiàn)藏于北京的故宮博物院。
酒后而成的天下第一
三月初三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上巳節(jié)。這一天,親朋好友們到水邊嬉游,以消除不祥,叫“修禊”。
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時任右將軍、會稽內(nèi)史的王羲之,同朋友及子弟等42個人,在山陰蘭亭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文人雅集。他們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十分開心。王羲之作為這次集會的東道主,尤其興奮。微醉之中,振筆直遂,寫下了大名鼎鼎的《蘭亭集序》。
據(jù)唐代何延之《蘭亭記》記載,王羲之動筆時已是半醒半醉的狀態(tài),等到自己酒醒,害怕喝多了影響狀態(tài),又重寫了“數(shù)十百本”,卻發(fā)現(xiàn)還是原版最好。當(dāng)然,這個酒簡直像興奮劑一樣有如神助的說法,今天已難以考證,王羲之后來真的,重寫了二稿三稿乃至N稿,我們也不知道。但從今天所流傳的《蘭亭序》墨跡看,確實有“腦袋有點懵”的醉態(tài)。
以神龍本為例。開頭一句“歲在癸丑”,“癸”寫得很扁,似乎是后來加的。有種說法是“癸丑”上一年是“壬子”,王羲之本能地寫要寫“壬子”,結(jié)果突然想起已經(jīng)過年了,于是把“壬”涂成了“丑”,又在上面加上了一個“癸”?!坝谐缟骄I(lǐng)”,“崇山”是漏掉了后補的,沒有地方,不得不寫在旁邊?!皭{風(fēng)和暢”里的“和”,右邊的“口”中間多了一筆,感覺手速太快,根本停不下來,一不小心加了一筆。從這些改動痕跡,今天的我們不難想象王羲之當(dāng)時在現(xiàn)場,眉頭一皺、嘴角一抿,刷刷刷改稿子的情形。
《蘭亭序》是神作,大家實在找不到詞夸他了,只好送它一塊匾——“天下第一行書”。
永遠(yuǎn)不能超然的王羲之
《蘭亭序》之偉大,不僅在于書,更在于文。
文章的開頭,是很開心的?!笆侨找?,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天氣好,空氣好,一場春游多快樂。然而筆鋒一轉(zhuǎn),“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M不痛哉!”可是快樂得幾時!王羲之也泛起了春愁,人生苦短,多么痛的領(lǐng)悟。最后,“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王羲之想不開,真的想不開。對于東晉士人來說,老莊玄學(xué)屬于居家旅行、社交開會必備學(xué)問,然而讀了這么多遍,莊子《齊物論》的境界,王羲之終究達不到。
王羲之笑著笑著就哭了。他不能超然,壽命有限的苦澀洶涌而來。這一篇文章,也由此超越了一篇流水賬,導(dǎo)向一場哲學(xué)維度的苦悶。
王羲之不豁達,可以理解。翻開他的作品集,滿滿的都是辛酸,一遍又一遍地刺激著他的淚腺。姨媽去世,他寫過《姨母帖》?!镀谛∨泛汀抖O女帖》,說明他至少有兩個孫女,小小年紀(jì)就去世。《先墓帖》和《喪亂帖》是說先人之墓被毀,在“魏晉以孝治天下”的時代,王羲之痛徹心扉。
或許是種種打擊,讓王羲之身體都變差了,他寫過《干嘔帖》和《衰老帖》,記錄自己的病態(tài)?,F(xiàn)在或許能理解,為什么他在寫《蘭亭序》時,頓感人生之無常、年光之有限,如此想不開。
千古的苦悶與不朽
提起王羲之,或許我們能想到“東床快婿”的那個豁達自如的年輕人——郗鑒派人去王家挑女婿,各位公子梳妝打扮,扭捏作態(tài),只有王羲之,躺在床上露著肚皮看書,一副注定孤獨一生的樣子,郗鑒得知,就選他!
即便瀟灑如王羲之,他的老年危機一樣會來。尤其在那個年代,人真的很脆弱,動輒撒手而去。魏晉之際,士人們煉丹服藥,只為多活三年五載。而到了老年,生死之事目睹漸多,人生有限性的悲嘆,無時無之。正像王羲之的先人王衍所說:“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闭怯醒腥獾钠胀ㄈ?,最難超越人生的苦楚,最沉浸于無窮無盡的生死悲歡里。
古往今來,無論何等偉大,中流擊水的北伐諸將,“我來我見我征服”的奧古斯都,看似宏大無匹,卻同樣難以超越人類命數(shù),百年之后,同為塵埃而已。這也是《蘭亭序》千余年來無論是什么段位、什么年齡的研習(xí)者,都可以取一瓢飲的原因所在。初學(xué)者,學(xué)其妍媚與遒勁;資深者,臨其意態(tài)與神韻;少年者,模仿其“鳳翥龍蟠”;老年者,會心于“臨文嗟悼”……
繁花落盡是枯枝,極樂之后是至悲。一紙《蘭亭序》的苦悶,人類上下數(shù)千載,找不到答案。正因為提出了這個命題,人生易朽,《蘭亭序》不朽。(易之)
原文鏈接:http://shuhua.gmw.cn/2018-12/13/content_32160609.htm
【責(zé)任編輯: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