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經(jīng)典 > 正文

這些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 你還會用嗎

來源:看鑒 作者:      2018-04-03

  中國號稱文明古國,世人譽之為禮儀之邦、君子之國,講究語言美。

  《禮記·儀禮》道:

  言語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

  意思就是說,古人對待別人的時候,說話要尊敬、和氣,談吐文雅。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日常是如何講究禮儀的吧~

  日常禮儀用語

  初次見面——久仰,很久不見——久違。

  認人不清——眼拙,向人表歉——失敬。

  請人批評——指教,求人原諒——包涵。

  請人幫忙——勞駕,請給方便——借光。

  麻煩別人——打擾,不知適宜——冒昧。

  求人解答——請問,請人指點——賜教。

  贊人見解——高見,自身意見——拙見。

  看望別人——拜訪,賓客來到——光臨。

  陪伴朋友——奉陪,中途先走——失陪。

  等待客人——恭候,迎接表歉——失迎。

 

  問人年齡——貴庚,老人年齡——高壽。

  讀人文章——拜讀,請人改文——斧正。

  對方字畫——墨寶,招待不周——怠慢。

  請人收禮——笑納,辭謝饋贈——心領。

  問人姓氏——貴姓,回答詢問——免貴。

  表演技能——獻丑,別人贊揚——過獎。

  向人祝賀——恭喜,答人道賀——同喜。

  請人擔職——屈就,暫時充任——承乏。

  口頭稱謂語

  現(xiàn)在我們稱呼對方的代詞只有“你”和“您”。

  而古代,雖然有“汝,爾、若、而、乃”等好幾個稱法。

  但是他們無論對長輩、平輩說話時,從來不用這些詞,認為如此稱呼不禮貌。

  尊稱

  1、用“道德高尚”的說法稱呼對方,如稱人為“子、夫子、先生”等等。

  2、從輩份上尊稱對方,如稱人為“父老、父、丈人、母、媼、老伯”等。

  3、稱對方的字、號。

 

  4、稱對方的身份時加上“賢、尊、高”等字眼。如“賢侄”、“賢婿”等。

  5、用對方的部下來代稱對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緣故,不敢直接指呼對方。例如,“陛下”代稱帝王;“殿下”代稱皇后、太子;“閣下”、“足下”等代稱一般人。

  自稱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聰明”的說法來稱呼自己。如自稱“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輩份低”的說法來稱自己。例如自稱“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下”的說法來稱呼。例如自稱“臣、仆、在下”等等。

 

  4、稱自己的身份、職務,有時還加上“卑、小、貧”等字眼。例如自稱“弟子、學生、小生、貧僧、卑吏、卑職”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稱“丘”。

  常被應用到的

  父母:高堂、椿萱、雙親、家父、家嚴、家慈;

  妻子:內人、拙荊、發(fā)室、山荊;

  兄妹:令兄、令妹;

  兄弟:昆仲、棠棣、手足。

  夫妻:伉麗、配偶、伴侶。

  別人父母:令尊、令堂;

  別人兒女:令郎、令媛;

  別人庭院:府上,尊府;

  自己庭院:寒舍、舍下、草堂。

  妻子父親:丈人,雅稱為泰山。

  學生:門生、受業(yè)。

  學堂:寒窗;

  同學:同窗。

  俗話說的好,禮多人不怪。謹記這些禮儀用語,處處克己律己,不僅能彰顯個人氣質,還能弘揚傳統(tǒng),不讓我們優(yōu)秀的中華禮儀淹沒在漫長的歷史風塵中。

  原文鏈接:http://culture.kaiwind.com/hot/201804/02/t20180402_6298627.shtml

【責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