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經(jīng)典 > 正文

唐宋明清哪個朝代的嫁妝最貴?

來源:看歷史 作者:      2018-02-06

  我國古代,婚姻不僅是男女個人的事情,同時也與兩個家族的利益息息相關(guān)。傳統(tǒng)婚嫁中,嫁妝是男女雙方家族很關(guān)注的。

  那么在古代,嫁女兒到底需要多少嫁妝呢?

  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完整敘述古代各項制度的典籍《周禮》有明確規(guī)定:“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五兩”在這里是指“五匹”,意思是:婚嫁中的男方女方送聘禮或嫁妝,總數(shù)不要超過五匹黑色絲帛的價值。

  可見,在2000多年前,國家為避免百姓婚嫁過度攀比財富是有預(yù)見和預(yù)防的。

  毋庸諱言,以財富論婚姻是我國古代社會長期存在的陋習。

  在漢代,為避免出嫁的女兒在夫婿家受歧視、怠慢,女方要花大量金錢辦嫁妝,使一些小戶人家吃不消。

  當時有個說法叫“盜不過五女之門”,意思是如果哪戶人家養(yǎng)了五個女兒,要辦嫁妝的話,非得傾家蕩產(chǎn),強盜也不屑去“光顧”了?。ɑ蛘咭部梢岳斫鉃?,連強盜也不忍心去拿她們家的東西了)

  從來都是富貴人家的嫁妝豐厚?;始壹夼诠叛b影視劇中,很吸人眼球。

  作為天潢貴胄的公主的嫁妝非同一般,重要“嫁妝”之一就是立即給她“老公”來個響當當?shù)摹榜€馬”稱謂,其后自然是官居顯位,這或可稱為“官位嫁妝”。

  同時,公主的財貨嫁妝也讓人眼花繚亂?!顿Y治通鑒》卷251記載,公元869年,唐懿宗朝的同昌公主出嫁。

文成公主出嫁

  因為她是皇帝最喜愛的女兒,不但立即提拔她的未婚夫為起居郎、駙馬都尉,還給她準備了極其豐厚的嫁妝,包括:

  一是將皇宮中所有寶貝隨她挑選,“傾宮中珍玩以為資送”;

  二是送給她和新郎一座位于京城黃金地段廣化里的豪宅,裝潢極盡豪華,連窗戶上都鑲嵌著各種各樣的寶貝,家里的一應(yīng)用品器具也非金即銀;

  三是給她“壓箱錢”50億錢,“賜錢五百萬緡”;四是還有一大批皇家用品,應(yīng)有盡有。

  這樣的嫁妝,非同凡響,正史上留下了記載。同樣在唐懿宗朝,還有一件關(guān)于嫁妝的事情,發(fā)人深省。

  時任大唐尚書省右丞的裴坦的兒子迎娶地方官員楊收的女兒,當時盛行“陪門財”,楊收覺得自己攀了門高親,奉送了巨額嫁妝,陪嫁的器物用品也都非常奢華,“資送甚盛,器用飾以犀玉”。

敦煌唐朝嫁娶壁畫

  按理說,女方嫁妝豐厚,男方應(yīng)該“笑納”才是,但作為唐朝名臣的裴坦不是這樣,他說:“這不是為我們家好,這是要害我們家??!”

  命人當場將奢華的家具全部砸壞。雖然史書上沒有寫明,但由后來裴坦家沒受牽連來看,楊家所送巨額嫁妝,裴家是沒有完全收受的。

  因為,后來楊收在端州司馬任上因受賄罪被賜死,“其僚屬黨友坐長流領(lǐng)表者十余人”,作為楊收親家的裴坦卻并沒有受到牽連,后來還晉升宰相。

  北宋熙寧朝以后有規(guī)定,除了皇帝的女兒出嫁由國庫支取嫁妝錢,趙宋皇族有女子出嫁,國庫也支付相應(yīng)嫁妝錢。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記載了皇室支取嫁妝的例子:宋徽宗的女兒福國長公主得到的嫁妝是“奩具凡二十萬緡”,2億錢。

  這二十萬緡是個巨額數(shù)字,因為當時宰相、樞密使每月的俸祿才不過三百緡。據(jù)說,這同北宋強盛時期相比,減少了很多。

  還有一個是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出嫁的安康郡主,她的嫁妝是京城一座府邸,“又詔南庫給金五百兩、銀三千兩為奩具”。

  對趙宋宗室女子,宋代也有嫁妝標準:“祖宗(宋太祖)元孫女五百千,五世三百五十千,六世三百千,七世二百五十千,八世百五十千。”譜系越遠,皇室給的嫁妝錢越少,八世以后,就沒有記載了。

  到了南宋紹興年間,戰(zhàn)事多開銷大,國庫緊張,皇帝下詔書將疏遠的宗女的嫁妝又減了不少,而且還不能保證正常支付。

  因為沒有像樣嫁妝,致使這些宗女嫁不出去,“有司不時給,宗女貧不能行,多自稱不愿出適者”——沒錢作嫁妝,這些與君主同宗的女子被迫成了“剩女”。

  由此來看,宋代婚姻是很講究嫁妝的。北宋名臣司馬光曾尖銳指出宋代婚姻注重錢財貨物的情形:“將娶婦,先問資妝之厚??;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

  《水東日記》記錄了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鄭氏家族的一份嫁妝標準:“奩租五百畝,奩具一十萬貫(錢),十七界?!币蚧榧揠p方都是官宦之家,所以女方的嫁妝也頗豐厚,屬于中產(chǎn)階層吧。

  再看景定三年(1262年)的一份嫁妝實物單子,很詳細:禮書三緘,雙金魚袋,銷金纈一疋,利市彩一疋,官綠公服羅一疋,畫眉褐織一疋,轉(zhuǎn)官毬須掠一副,疊金篋帕女紅五事……。

  明代中期以后,婚配門當戶對的觀念蕩然無存,婚配不問門第,專論聘財了,“今女家許聘,輒索財禮,男家既醮,乃論資妝,稍不如意,非過期不歸,則婦歸見斥矣”。

  如果沒有令男方滿意的嫁妝,即便訂了親,也不娶進門,或者娶進了門,也還會將妻子送回娘家!

  毫無夫妻情份。

  婚姻重財?shù)穆曉谇宕_到頂峰。《切問齋文鈔》中敘述了清代雍正、乾隆時期社會婚姻情況:

  “將擇婦,必問資裝之厚薄,茍厚矣,婦雖不德,亦安以就之;將嫁女,必問聘財之豐嗇,茍豐矣,婿雖不德,亦利其所有,而不恤其他?!?/p>

  《巢林筆談》說了雍正年間一件涉及嫁妝的事,作者同一個朋友喝酒聊天,朋友跟他說,要給作者兒子介紹個對象。

  女方家是個富商,女孩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女方家承諾如能找個合適的夫家,愿意出嫁妝幾千兩銀子,“奩資可得數(shù)千金。

  可見,當時婚配是先將錢財貨物講論在前的,形同談生意。

  但是,作者是個文人雅士,潔身自好,“予素持婚嫁不計聘奩之論”,所以,酒醒后,趕緊回絕了朋友的好意。

  清代人卲長衡在《財婚》一文中對當時婚配有精準概括:“古人重嘉耦,今人重財婚?!?/p>

  當然,也有開明的父母,《不下帶編》中記載了一個善畫的開明秀才,認為夫妻情趣投合感情好才是婚姻最重要的內(nèi)核。

  他給女兒的嫁妝是他親手畫的一幅畫,上面題詩:“婚姻幾見斗奢華,金屋銀屏眾漫夸。轉(zhuǎn)眼十年人事變,妝奩賣與別人家?!?/p>

  老秀才幾句詩道出了婚姻中的勢利現(xiàn)象,同時也揭示了婚姻論財?shù)幕奶瓶尚εc悲劇。

清朝的新郎與新娘

  應(yīng)該指出的是,古代常常出現(xiàn)的婚配重財、嫁女論嫁妝,甚至以能否滿足財貨要求作為締結(jié)婚姻首要條件的現(xiàn)象,給個人和社會都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

  首先是使很多婚齡男女因家族經(jīng)濟原因,成了“剩男剩女”,造成了很多不幸。

  其次,我國宋代以至明清時期,一些地區(qū)尤其是南方省份,貧苦家庭生下女嬰后常常會無奈地狠心將其溺殺,原因之一就是擔心家庭不堪嫁妝重負!

  《清稗類鈔》對清代溺女現(xiàn)象有深刻揭示:“溺女惡習,所在有之,蓋以女子方及笄許嫁時,父母必為辦嫁妝。富家固不論,即貧至傭力于人者,亦必罄其數(shù)年所入傭資,否則夫婿翁姑必皆憎惡?!?/p>

  由此,我忽發(fā)奇想:《孔雀東南飛》中漢代男子焦仲卿的老婆劉蘭芝,是個勤勞會做家務(wù)的才女加美女,夫妻之間和好相悅。

  而且,媳婦對老婆婆也恭順,為什么老婆婆一定要兒子休掉這么好的兒媳婦?會不會也與嫁妝有關(guān)呢?

【責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guān)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