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收藏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經典 > 正文

讀首小詩:思念之苦 苦是隱忍 默然前行

來源:大道知行 作者:蔣稻禮      2017-03-21

  讀首小詩:思念之苦,苦是隱忍,默然前行

 

  思念之苦(資料圖 圖源網絡)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首我特別喜歡的詩。

  《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

  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樂府詩集》卷三十八)

  人的口味確實會變的。

  青春期時容易喜歡柳永,纏纏綿綿藕斷絲連寫的正像是那時候滿腦子都是姑娘的唧歪。

 

  苦是隱忍(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中二少年容易喜歡李白,大概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曾有過“老子天下第一”的嘶吼。但他們的詩是“編輯”過的。什么能說,該怎么說,都在肚子里百轉千回翻來覆去思量過。

  “樂府”和“古詩”則不同,正因為沒有雕琢,毫不矯飾,所以才格外動人。寫怒如《東門行》,老天無眼忍無可忍,一條命橫豎是死倒不如造反來死得痛快;寫愁如《步出城東門》,故人前日已去,故鄉(xiāng)也不得回,如今只能遙望他離開時走的那條路,化成飛鳥,在想象中回鄉(xiāng);寫恨如《有所思》,把對負心漢的恨灌注在曾經的定情物里,“拉雜摧燒之”后,還要“當風揚其灰”,恨入骨髓躍然紙上。諷刺有《城中謠》,勸誡如《枯魚過河泣》,毫不矯揉扭捏,讀來比滿是條條框框和種種顧慮的唐詩宋詞元曲酣暢太多。

  默然前行(資料圖 圖源網絡)

  《飲馬長城窟行》寫的是別離。每晚都在夢里相會的時候,驚覺相會只是一場夢,夜夜如此的巨大反差無疑是殘酷的折磨。音訊久斷后等來的信,又充滿了苦澀。這古代版的“保重身體,記得我想你”,潛臺詞同樣是“歸家無期”。兩個人的心酸,盡濃縮在這一個“讀素書”的場景里。這種情緒的程度,不是哀,也不是愁,就是苦。妙也妙在這個度上。

  “苦”是一種很奇妙的情緒。哀、愁、怨、恨,都是外發(fā)的情緒,但苦不是,苦是隱忍的。將所有的沉重放在心里,默然前行,是為苦。全詩沒有一處直言思念,也沒有一處直言心情。但風吹枯桑、天寒水冷,通篇對其他物事的描述里,“苦”無處不見。對比起來,也無怪乎“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飛絮,氣若游絲”這樣直白到暴露的句子,只能存在于少年那不更事的情書里了。

  【最后的最后,鯉魚是指魚形的木函,相當于信封,真的不是用來吃的!】

【責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