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經(jīng)典 > 正文

儒家不怕笨人

來源:塘汛儒學 作者:李山      2016-11-04

  李山:儒家不怕笨人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

  這里邊分開了,一個是“誠者”,一個是“誠之者”。“誠者”是練成了的人。打個比喻,就像霍元甲練武功,馬步蹲襠第一步,長拳,然后怎么伸胳膊,怎么撂腿,有套路,你就按照套路比劃,比劃到一定程度以后跟套路融為一體就忘我了,就進入到自由境界,這個時候怎么打怎么來。我們小時候騎自行車,一開始(緊張),熟了以后把手一背,怎么騎怎么都可以,因為這個平衡跟你玩得很熟了。這是“誠者”,孔子說這叫圣人?!墩撜Z》說圣人,但是仔細說起來,圣人也不一定做那么好,這是天道。

  我們一般人做“誠之者”,要堅持一個方向,不斷地朝那個方向努力。就像琢玉器,我們有一個圖案以后,有一個圖形設計以后,不斷地切磋、琢磨,所以人生是一個上進的過程,也是一個磨煉的過程,擇善而固執(zhí)者,所以誠者、誠之者——誠者,天道;誠之者,人道。

  接著下面,“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這講人道,誠者、誠之者,下面說我們怎么做到擇善而固執(zhí)?學,又是儒家基本精神。我們說論語開篇第一字,“學而時習之”,“學為圣人”?!皩W”有兩重含義,一個是效法,一個是覺悟。儒家不是頓悟成佛,儒家講笨工,要不斷地努力,要博學之,士大夫恥一物之不知,面要廣,但是要審問之,要仔細地思考、過心,慎思明辨,仔細地思考,明辨它的長短,然后篤行,放到行動里去。儒家的這種實踐精神,知行合一的精神,就在這表現(xiàn)出來。

  下邊這些話是勵志的話,說得很復雜。有些東西我可以不學,但是我要學,必須得學出個底掉,學個徹底,不然的話我不會放棄;有些事我可以不問,但是要問就問個徹底;有些事我可以不思考,要思考必須把它思考透徹;有些東西我不去辨別,要辨別不辨別清楚我不放手;有些事我可以不去做,做就徹徹底底。為了達此目標,人家做一次就會,我一百次;人一百次,我一千次。說人一次,我百次;人十次,我千次。這話非常精彩,非常激動人心。我在一個中學里邊就看到,用一塊大石頭面,像展開的書一樣,刻這個書,激勵學生。

  能做到這一點怎么樣?“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所以沒有什么頓悟,慢工出細活,笨人不怕。儒家還真不怕笨人,儒家還喜歡笨人,尤其是心眼不那么活,能夠固執(zhí)一個東西,擇善而固執(zhí)之,心眼太活了不行。強調(diào)慢慢地琢,慢慢地磨,強調(diào)做事專心。誠之,要講跟天道合一,要在行動上、在我們的精神上,要剛毅木訥,做笨人。

  主講人簡介:?

  李山教授是啟功先生嫡傳弟子。1995年獲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現(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文化史、《詩經(jīng)》研究、先秦兩漢文學研究領域卓有成就。

【責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