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經(jīng)典 > 正文

開學季 八位儒學大家與您分享學習方法

來源: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 作者:      2016-08-31

  【編者按】又是一年開學季!對于廣大學子們而言,怎樣盡快收起閑適散漫的假期心情、投入緊張忙碌的學習生活,是一個迫切而實際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既需要正確的態(tài)度,也需要合適的方法。方法何處尋呢?我們專門搜集整理了孔子、荀子、韓愈、蘇東坡、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梁啟超等八位儒學大家的學習方法和讀書心得。希望這些方法和心得對廣大學子和讀者朋友們有所助益。

    

 

  諸子百家(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荀子:學莫近乎其人法

  荀子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家。在學習方法上,他提出了“學莫便乎近其人”的觀點。他說:“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避髯诱J為,除了書本知識以外,良師益友的言傳身教也是不容忽視的?!坝袔煼ㄕ?,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

  荀子認為讀書要有一定的順序。他說:“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shù)則始乎誦經(jīng),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故學數(shù)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保ā秳駥W篇》)

    

 

  荀子(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荀子認為,要想獲得真正的學問,就要專心一意,持之以恒。他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p>

  韓愈:提要鉤玄法

  唐代大學問家韓愈在談到讀書問題時,曾說過一句名言:“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后人將他的話概括為“提要鉤玄”讀書法。

  按照韓愈的這個方法,讀書首先要將書分門別類,然后按其性質類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讀書法。對于那些記事性質的歷史書籍,閱讀時必須提出綱要,也就是提綱摯領地將書中的主要內容抽出來;對于那些理論方面的書籍,閱讀時則要注意探取其深奧的觀點,也就是抓住它的精髓部分。

    

 

  韓愈(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讀書若能做到提要鉤玄,效果必定會好。因為“提其要”,能使自己對書中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一目了然,對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原因清清楚楚,從而可以進一步了解事件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般^其玄”,便于把握重點,吃透精神實質,對某些重要觀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開拓視野,活躍思維,增長知識,提高水平,將書中的營養(yǎng),化為自己的血肉。

  有的同學往往有這樣的感覺:讀過一本書后覺得模模糊糊一大片,說不清道不白的,收效當然也就微乎其微了。這就是讀書時沒有“提要鉤玄”的緣故。如能一邊讀書,一邊注意提出其“要”、鉤出其“玄”,那么你就基本掌握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蘇東坡:八面受敵法

  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的“八面受敵”法,是很著名的一種讀書方法。

  “八面受敵”法是怎樣提出來的,又作何理解呢?事情是這樣的:有個名叫王庠的人在應制舉時,向蘇東坡請教讀書方法。蘇東坡就給他寫了封回信,信中有這么一段話:“書之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盡取,但得其所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之興亡治亂、圣賢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實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似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內容豐富的書籍就像大海一樣,百寶俱全,應有盡有。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將所有的東西都得到,只能得到自己所需求的部分。所以,凡是有志于讀書的人,每次讀書,只須集中注意一個問題。比如,你想研究歷代興亡治亂和明君賢臣的地位、作用,那你就可以只集中注意這個問題,不要再想別的什么問題了。又如,另一次閱讀,你想考慮史實古跡和經(jīng)典文物,仍用同樣的方法辦理。其他方面以此類推。用這種“八面受敵”法讀書,看起來似乎迂鈍了一些,但到了學成之日,是那些涉獵者們所無法攀比的。

  后人對蘇東坡的這種讀書法,多持贊成態(tài)度。如清末學者李慈銘就稱贊道:“誠讀書之良法也。”毛澤東同志在《關于農村調查》中也說:“蘇東坡用‘八面受敵’法研究歷史,用‘八面受敵’法研究宋朝,也是對的。今天我們研究中國社會,也要用個‘四面受敵’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經(jīng)濟的、文化的、軍事的四個部分來研究,得出中國革命的結論?!薄鞍嗣媸軘场笔艿胶笕送瞥绮皇菦]有道理的,因為它是一種高明的讀書和研究問題的方法。蘇東坡將研究對象分為八個方面,然后各個擊破,根據(jù)從八個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加工整理,然后得出結論。“八面受敵”法是分析法和綜合法在讀書方法上的巧妙運用。

    

 

  蘇東坡(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蘇東坡在談到他讀《漢書》的經(jīng)驗時說:“吾嘗讀《漢書》矣,蓋數(shù)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貨之類,每一過專求一事。不待數(shù)過,而事事精竅矣。”這是蘇東坡運用“八面受敵”法讀書的一個具體范例。他讀《漢書》要讀許多遍,將《漢書》分為治道、人物、地理等幾個方面,每讀一遍專門研究一個問題,結果他對書中的每一方面的問題,都了解得非常透徹。這個例子證明:用“八面受敵”法讀書,所取得的效果是顯著的。

  王陽明:背誦經(jīng)典、發(fā)明本心法

  現(xiàn)在很多人反對背誦經(jīng)典,尤其反對孩子背誦。王陽明主張要背誦經(jīng)典。王陽明在一封家書中說道:“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復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順導其志意,調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頑,日使之漸于禮義而不苦其難,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王陽明告訴我們,我們自己背誦經(jīng)典、教育孩子背誦經(jīng)典,不僅是為了開啟他們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們在反復思索中存養(yǎng)他們的本心,在抑揚頓挫的朗誦中弘揚他們的志向。所有這些都是用來順應他們的天性,引導他們的志向,調理他們的性情,潛消默化他們粗俗愚頑的秉性,這樣使他們每天在學習禮儀方面有所進步而不覺得艱難,性情在潛移默化之中達到了中正平和。

    

 

  王陽明(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傳習錄》上記載,一朋友問王陽明:“讀書不記得如何?”王陽明回答說:“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p>

  有朋友問:“看書不能明如何?”讀書讀不明白,該怎么辦?王陽明說,“此只是在文義上穿求,故不明如此?!氂谛捏w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須反在自心上體當即可通?!蓖蹶柮鞯男膶W就是一條光明大路。而心學的讀書法則就是,不苛求你記住,也不苛求你全部理解,圣賢所要求的是讓你通過讀書而使自己心體光明。

  顧炎武:萬里行路法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愛國志士,也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學問家和思想家。他曾在文章中寫道:“自少至老,手不舍書。出門,則以一騾兩馬,捆書自隨。過邊塞亭障,呼老兵諧道邊酒壚,對坐痛飲,咨其風土,考其區(qū)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fā)書詳證,必無所疑而后已。馬上無事,輒據(jù)鞍默誦諸經(jīng)注疏……”。這里描述的就是他自己游學讀書的情形。

  顧炎武這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讀書法,有許多好處:第一,通過實地考察,能夠糾正書本上不少錯誤的記載;第二,能夠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第三,能夠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第四,能夠發(fā)現(xiàn)許多原來不曾讀過的新書、好書。

    

 

  顧炎武(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顧炎武五十多歲以后開始的這次大規(guī)模的游學活動,到達了山東、山西、河北、遼寧、陜西、甘肅等地,察看名關要塞,游歷名勝古跡,跋涉名山大川,往來行程兩三萬里,所讀新書又達一萬余卷。由于顧炎武的書本知識和社會知識都非常宏博,所以對天文、歷法、數(shù)學、地理、歷史、軍事和治國之道等都有深刻的研究,一生著書幾十部,卷帙浩繁,在我國學術史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梁啟超:注意法

  梁啟超是我國近代的大學問家,寫過《讀書法》、《治國學雜話》等文章,專門論述讀書方法和治學方法的問題。

  他說:“昔人常說,好打燈謎的人,無論看什么書,看見的都是燈謎材料;會做詩詞的人,無論打開什么書,看見的都是文學句子??梢娮⒁饽囊豁棧囊豁棻阕匀粫⊥钩鰜?。這種工作,起初做時是很難,往后就很容易了?!畛醯姆椒ǎ詈檬侵付◣讉€范圍,或者作一篇文章,然后看書時,有關系的就注意,沒關系的就放過。過些日子,另換題目,把注意力換到新的方面。照這樣做得幾日,就做熟了。熟了以后,不必十分用心,隨手翻開,應該注意之點立刻就浮凸出來。讀一遍,專提一個注意點;讀第二遍,另換一個注意點。這是最初的方法,其實也是最好的方法。幾遍之后,就可以同時有幾個注意點,而且毫不吃力?!?/p>

  梁啟超所提倡的“注意”讀書法,對我們是很有啟發(fā)的。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書報讀了不少,可是閉起眼睛一想,腦子里竟然“空空如也”,收獲不大,有時甚至是一無所獲。讀書的時間用去了,精力也耗費了,卻沒有什么收益,這實在是不合算的事情。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細細分析一下,原來是讀書時腦子里缺少一根“弦”兒。也就是說腦子里沒有帶什么問題,沒有明確的目的,所以書讀完了就如同過眼煙云,留不下什么印象。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梁啟超所說的“注意”二字。讀書時,你注意哪一項,哪一項便會自然地跳躍出來,映入你的眼簾,鉆進你的腦子里。

    

 

  梁啟超(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梁啟超告訴我們,讀書時圍繞著一個題目,與此有關系的就注意,沒關系的就放過。隔一段時間,再換一個題目,將注意力轉移到新的方面來。這樣讀書就像在海灘上拾貝一樣,每次都能拾到幾枚自己需要的、漂亮的貝殼。

【責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