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半載,但有時間,總想著回故鄉(xiāng)。“雖說故鄉(xiāng),然而已沒有家。”——我耳旁回響著魯迅的嘆息。這個我頻頻回望的故鄉(xiāng)早被夷為平地。碎磚塊水泥柱無序地裸呈,斷裂處醒目的磚紅驚心動魄,腳踩上去竟生出無由的慌亂感。
怎么回事?明明是自己的家啊,縱使家已成瓦礫,那也是熟稔的故土。細細想來,是因為靜。止息的沒有人煙的靜。到處是瓦礫堆和瘋長的野蒿草,間或竄出一只白貓。無聲一晃,轉(zhuǎn)眼不見。我的不安和心驚又添了幾分。我是誰?我來這里干什么?父母已搬去小鎮(zhèn)安頓,最牽念的那棵老桂樹也已易主……
無非,“家”門前還有一株辛夷花樹,三兩棵枇杷桃李,一些被砍剩的竹林和荒蕪的菜園子。如果非要有個理由,再加上寄養(yǎng)在表哥家的大狗阿黃。這個行將消逝的村落,還零星殘存著一幢兩幢未倒的高樓,煢煢孑立。表哥家即是其中一戶。
我確是為著大狗阿黃去的。捎帶看一眼辛夷花樹。每次去看阿黃,親眼看著它急急吞下一根又一根香腸,想象它飽一餐饑一頓的日和夜,我都不忍直視。更不敢遙望它的未來。與其說我是對這只狗心存愧疚——父母家已不容許再養(yǎng)一只狗——不如講我是無法直面我的失魂落魄。是啊,雖說故鄉(xiāng),然而已沒有家!
恰是在這般心緒下,我隨友人去了一趟金華的古村落。村落名都很好聽:寺平村、嶺下坡陽古街、嶺下釜章村、塘雅、瑣園……很契合浙西徽派建筑的古雅美意,白墻黛瓦馬頭墻,門楣窗扇梁柱遍飾雕刻,磚雕木雕石雕各般講究。尤其敞闊聚氣的廳堂——“立本堂”“崇德堂”“崇厚堂”“敦睦堂”……端的是儒家“耕讀為本,忠孝傳家”的敦本敬祖之風。
春陽早上,信步在窄長街巷里穿行,確有一種回鄉(xiāng)的親切。這個“鄉(xiāng)”,是我們熟悉的遠去年代的投影。曾經(jīng),我們的祖輩、祖祖輩在這樣的老房子里繁衍生息。一個大家族衍生出多個小家庭,外姓融入,兒女成家,子孫滿堂,村落自然而成。久之,家訓、族譜、人倫秩序、鄉(xiāng)規(guī)民約與古老的建筑一起構(gòu)成了一個信仰的空間。
繁體的“鄉(xiāng)”字,右半邊是“郎”。郎在外行游求學、為官經(jīng)商……都把“鄉(xiāng)”帶在身邊,所謂“鄉(xiāng)愁”就是這樣一份故鄉(xiāng)的牽掛。李漁講“不受行路之苦,不知居家之樂”,一個有故鄉(xiāng)的人,失意時念念故鄉(xiāng)的好,得意后盼著衣錦還鄉(xiāng),即便是久居他鄉(xiāng),也終要落葉歸根。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湖畔海河……乃至最初的生命記憶、性格情感早就融在你我的血液里,成為我們一輩子的基礎(chǔ)和精神依托。
可是,從哪一天起,村落空寂郎不回——城市化進程在改變著社會結(jié)構(gòu),城市人口涌動,鄉(xiāng)村荒蕪少人煙,這是近些年我們切身感受到的一個現(xiàn)實。一個村落如果沒有了原住民,保護得再好也只是一具空洞的軀殼。村落的靈魂是祖祖輩輩生活在那里的人。這是郎還可歸的“鄉(xiāng)”。若是連村落也沒有了呢?真就應(yīng)了《周易》的象數(shù)之學,簡化的“鄉(xiāng)”字,從此鄉(xiāng)無郎!
金華的古村落雖也顯寂寥,卻還有人——自然以老人和孩子居多。這是眼下中國鄉(xiāng)村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青壯年背井離鄉(xiāng)去遙遠的城市求學打工,獨獨留下年紀尚幼的孩童和蹣跚老人相伴廝守。村落空殼化、鄉(xiāng)村人口老齡化成了一段時間來頻頻被聚焦的話題。當這話題持續(xù)發(fā)酵,我們也確切感受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我看到一組數(shù)據(jù):2000年至2010年,全國自然村由三百六十三萬個銳減至二百七十一萬個,十年間減少了九十多萬個,平均每天消失兩百多個,其中包含大量傳統(tǒng)村落。伴隨村落消逝的,是村莊的凋敝,以及由人而衍生出來的民俗文化、土地情懷、人倫秩序等等的難以為繼。
當年李清照登上金華八詠樓,留下詩文:“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崩钋逭涨昂?,沈約、崔顥、劉禹錫、趙孟頫、張志和……多少文人留下登八詠樓的詩文,八詠樓之于金華,好比楓橋、寒山寺之于蘇州,黃鶴樓之于武漢,曲水流觴之于紹興蘭亭……“人已非,風依然”——那些使古跡、建筑熠熠生輝的,原是“風”里綿延生長的文脈。
“風”是什么呢?是禮節(jié)習俗,是文采風格,是一地一時的風尚,是千古風流的氣象、風骨……我確是在金華古村落里感受到了“風”,比如塘雅鎮(zhèn)的木版年畫、江東鎮(zhèn)的古婺窯火、嶺下坡陽古街上的老人之家。相較多年前的“留不住人”,一些傳統(tǒng)村落正在悄悄改變,懂得保留村莊的原始風貌,懂得開發(fā)創(chuàng)意吸引游子歸家……“有時候遠方喚起的渴望并非是引向陌生之地,而是一種回家的召喚?!北狙琶鞯脑挾嗝聪袷菍袢沼巫拥捻频Z!
祈愿民間的“風”更多流傳。惟其如此,方能“禮失求諸野”。
【責任編輯: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