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海外之聲 > 正文

華盛頓郵報:神韻傳遞政治信息 意料之中

來源:中國反邪教網(wǎng) 作者:艾米莉·尼德姆 王亦烊(編譯)      2023-02-16

【中國反邪教網(wǎng)2023年2月15日消息,通訊員:王亦烊】2023年2月1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發(fā)表弗吉尼亞大學歷史系博士生艾米莉·尼德姆的評論文章,指出神韻演出和美國國務院在冷戰(zhàn)期間實施的文化外交項目是相呼應的,都旨在灌輸思想,影響人心,同時強調神韻演出通過舞蹈向觀眾傳達“法輪功”邪教信仰和教義,恰恰說明神韻演出是一場具有政治輿論煽動目的的演出。   

   

2019年,美國紐瓦克的新澤西表演藝術中心外墻張貼著“法輪功”的神韻宣傳海報,一名男子無視而過?!胺ㄝ喒Α痹谥袊灰暈樾敖淘馊【?。(Kathy /美聯(lián)社)   

每年冬天,神韻藝術團的廣告牌和海報無處不在。在這些廣告中,一名舞者毫不費力地弓起身子,在半空中做了一個完美的劈叉,并附有宣傳詞:“五千年文化重生。”雖然該舞團的風格融合了芭蕾和體操,但它也聲稱以最純粹的形式表演中國古典舞。   

實際上,許多觀眾去觀看神韻的演出,并不知道該舞蹈團本身是具有明確的政治爭議的,不知道它是由“美國法輪大法協(xié)會”資助的實打實的政治工程。這些協(xié)會支持“法輪功”,并在經(jīng)濟上支持極右翼媒體《大紀元時報》。   

“法輪功”用舞蹈傳達政治信息并不是什么新鮮事?,F(xiàn)在的神韻演出和美國國務院在冷戰(zhàn)期間實施的文化外交項目是相呼應的,都旨在灌輸思想,影響人心。   

美國官員和文化外交規(guī)劃者旨在組織各種音樂舞蹈巡演,比如約瑟·林蒙(José Limón)和杰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分別于1957年和1959年組織的巡演,似乎都是脫離了公開的社會和政治辯論,轉而面向普通觀眾。雖然神韻是私人資助的,而美國的舞蹈外交由國家出資,但兩者都是建立在舞蹈可以超越語言差異,通過共同的文化體驗與觀眾建立共識這一點。舞蹈可以或者說是已經(jīng)引起了政治、社會和文化方面的爭論——認識到這段歷史應該會讓我們成為更敏銳的觀眾。   

冷戰(zhàn)期間,美國在海外贊助文化項目,旨在將自己的價值觀描述為具有道德優(yōu)越感的,同時統(tǒng)治方式切實有效的,以達到自己全球領導地位的合法性。1954年,美國第34任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啟動了第一個政府支持的向海外輸出美國表演藝術的計劃。艾森豪威爾重視權力的心理層面(或“軟實力”),認為它的價值是對國務院所稱的蘇聯(lián)“巨大宣傳攻勢”的有效回應。

艾森豪威爾擔心人們會認為美國的成功是空洞的物質享樂主義——以美國汽車工業(yè)的龐然大物為例——和對全球文化、精神和知識領域的貢獻背道而馳。但通過展示文化作品,舞蹈表演可以證明美國在其社會經(jīng)濟體系下取得了顯著和令人欽佩的文化成就。美國希望通過舞蹈說服海外觀眾抵制共產(chǎn)主義的影響,并推動他們的政府支持美國的外交政策。    

為了實現(xiàn)艾森豪威爾的文化外交愿景,美國國務院向舞蹈專業(yè)人士尋求幫助。1956年至1962年期間,由舞蹈評論家、舞團總監(jiān)、編舞和其他在世界舞蹈界有影響力的專家組成的美國國家劇院和學院(簡稱ANTA)舞蹈小組(American National Theater and Academy (ANTA) Dance Panel)接手監(jiān)督藝術決策。該小組同時為藝術家或舞團海外派遣事宜提供專業(yè)建議。為了讓表演能夠受當?shù)孛缹W所接受,在對當?shù)匚幕芯康幕A上,ANTA舞蹈小組對劇團表演的節(jié)目和地點的選擇也提供建議。   

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文化外交,大部分都是為了宣揚一種理想化的美國社會形象——階級斗爭少、社會流動機會多。對于ANTA舞蹈小組和政府的巡演策劃者來說,約瑟·林蒙舞蹈團1957年的歐洲巡演是展示美國夢的理想之舉。   

約瑟·林蒙的父母逃離了充滿不穩(wěn)定和艱辛的墨西哥革命(大約從1910年到1920年),帶著年幼的兒子移民到美國加州。后來,約瑟·林蒙搬到了紐約,成為一名有才華且具有影響力的現(xiàn)代舞蹈家和編舞家。因為林蒙的特殊身份,ANTA舞蹈小組決定資助他的公司進行巡演。   

ANTA舞蹈小組的成員表示:“一個在墨西哥出生的男孩,在我們的國家成為一名頂級的舞者,是極具宣傳價值的。”   

美國政府還資助了著名的百老匯和芭蕾舞編舞家杰羅姆·羅賓斯的公司。美國在1958年和1959年的歐洲巡演中展示了令人興奮和標新立異的芭蕾舞。羅賓斯將流行文化元素與芭蕾舞結合,向觀眾展示了一種新穎的美國舞蹈,同時保留了芭蕾的高雅。   

綜上所述,雖然我們能從一些檔案中得知,官員和政策制定者支持舞蹈巡演的意圖,但我們對歐洲普通觀眾的總體感受卻知之甚少。雖然,舞蹈藝術并沒有使冷戰(zhàn)結束,但是文化外交繼續(xù)為跨越鐵幕(譯注:原意為封鎖某國家或某集團,后轉為某國家或某集團對自己實行鐵桶似的禁錮。該詞出現(xiàn)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創(chuàng)造機會。這段歷史提醒我們,藝術和政治往往深深交織在一起。   

現(xiàn)在神韻藝術團的表演可謂是盛大的:擁有180名出色舞者、華麗的舞蹈布景和鮮艷的色彩。在表達政治爭議的同時,欣賞美麗的舞蹈,它們并不相互排斥。   

“法輪功”信徒在接受采訪時說:在觀看演出的瞬間會感受到莫大的靈力,身體的疾病也會被治愈,但這些只有修煉了“法輪大法”才能感受得到。神韻演出猶如“法輪功”信徒的一場“復興會”。   

通過舞蹈,觀眾們被潛移默化地灌輸了“法輪功”邪教教義,神韻演出向觀眾傳達“法輪功”邪教信仰,表現(xiàn)那些他們受到所謂“迫害”與“鎮(zhèn)壓”的場面,這些恰恰說明神韻演出是一場具有政治輿論煽動目的的演出。   

   

作者艾米莉·尼德姆(Emily Needham)是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歷史系博士生,研究重點是20世紀美國的外交關系和冷戰(zhàn)時期的文化。


【責任編輯:劉宇琦】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