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文化學者、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先生
中國網10月17日訊 10月16日至17日,“第三屆中國木版年畫國際會議”在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召開。開幕式上,著名作家、文化學者、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向學界提出,要為每一項重要的民間文化遺產建立科學的理論體系。
以下為發(fā)言全文:
給民間藝術建立科學的理論體系
馮驥才
這個會很重要。我們把這個會的目的,放在一個大背景上看。
這個大背景是,自本世紀初至今二十年間,中國的文化界對大地上的民間文化進行史無前例的搶救工程,政府做了史無前例的非遺保護工程。
文化界的工作,是對民間文化進行了全面的地毯式的搶救、收集、記錄和整理。政府的工作,是對民間文化遺產建立了國家名錄和以傳承人牽頭的保護體系(國家非遺名錄中,年畫十八項),并為非遺保護立法,各年畫產地都建立了年畫博物館。其目的,是為了在時代轉型期間保證傳統(tǒng)文化的活態(tài)存在與傳承。政府與學界一直協(xié)同做這件事。
政府是文化遺產的保管者,學界是科學的支撐。
比如年畫,經過了二十年努力。我們完成了全國四十個活態(tài)年畫產地的文化調查,挖掘了大量珍貴的文化遺存,為各產地建立了文獻性的文化檔案,進行了重要的自然傳人的口述調查與記憶存錄,進而建立了中國木版年畫研究中心,將年畫推進學術,制作了中國木版年畫數據庫,建立了專業(yè)的年畫網站,并幫助政府完成了中國木版年畫申報人類文化遺產名錄備送文本。
在這樣一個深厚與扎實的基礎上,學界下一步應該做什么?
這就是今天會議的主題:給年畫建立科學的理論體系。
我們未來的工作,是從歷史學、民俗學、文化學、哲學、宗教、人類學、哲學、美學、社會學、圖像學、分類學等方面入手,對年畫的歷史、流變、發(fā)展階段、內涵、功能、特征、技藝、規(guī)律、傳播與應用,進行不斷深入的認知、理論梳理與邏輯化。這是年畫本身的博大精深所決定的。對于中華民族,還沒有哪一種民間美術,對民間生活與理想有如此深廣的包容和多元燦爛的呈現(xiàn)。還沒有哪一種民間藝術與中國人最偉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有這樣深切的文化紐結。年畫是一個世界。如果沒有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把握它,就不能說我們真正擁有了它。如果不能科學地認識它,就不能真正地保護它。但現(xiàn)在還沒有這個科學體系,因此說,這是歷史與時代交給我們的使命。
我們希望學界對每一項重要的民間文化遺產都做好這件事情。
這就是習近平主席說的,文化人必需要有先覺、先倡、先行。
我們欽佩和感激老一輩學者,從歷史學、圖像學對年畫研究所做出率先的努力。我們一代的工作是搭建起更廣泛的年畫理論體系,我們的學術目標是年畫美學、年畫文化學和年畫學。
我們感激對中國年畫的研究付出努力和卓有建樹的國際學者。他們起步甚至比中國的學者更早。我們還要感謝在近二十年來,在我們對瀕危的年畫產地進行搶救中,國際學者給予我們有力的支持。現(xiàn)在愈來愈多的優(yōu)秀的年畫學者在國際上出現(xiàn)。
中國年畫是中國的,中國年畫藝術與學術是世界的。
為此,讓我以感激之情,再次歡迎各國學者與諸位嘉賓的光臨。
【責任編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