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xué)家歐陽修位居“唐宋八大家”(即唐宋兩代八位最優(yōu)秀的散文作家)之首,他在文學(xué)上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高的成就,與他對創(chuàng)作一向精益求精是分不開的?,F(xiàn)在我們就來看幾則關(guān)于歐陽修寫作的趣聞軼事吧。
《醉翁亭記》(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這精煉優(yōu)美的文辭,是歐陽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記》的開頭部分。
據(jù)說,最初文章并非如此起筆,而是這樣寫道:“環(huán)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山,林壑尤美……”
文章寫好后,歐陽修張貼于城門,征求修改意見。來來往往的人大都只是稱贊,后來,有位樵夫搖搖頭說開頭太羅嗦了。
一個樵夫竟敢對一位文豪的作品指手畫腳?歐陽修的朋友看不下去,但歐陽修本人卻虛心求教,他謙和地請樵夫指點。樵夫不多說什么,只是讓歐陽修自己登上山頂去看看。
歐陽修站在山頂一看,頓時恍然大悟,連連稱妙。他回來就將開頭的羅列語句都勾去,換為一句“環(huán)滁皆山也”。這樣一改,果然文字精煉,含義雋永。
歐陽修在翰林院任職時,有一次與幾個下屬出游,正巧看到路旁有匹飛馳而過的馬踩死了一只狗。歐陽修提議道:“請你們分別來記敘一下此事?!?/p>
一人率先說:“有黃犬臥于道,馬驚,奔逸而來,蹄而死之?!庇忠蝗私又f:“有黃犬臥于通衢,逸馬蹄而殺之?!钡谌苏f:“有馬逸于街衢,臥犬遭之而斃?!?/p>
歐陽修聽后笑道:“如果讓你們來編撰史書,恐怕一萬卷也寫不完??!”
那三人于是連忙請教:“那翰林您會如何寫呢?”
歐陽修(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歐陽修道:“‘逸馬殺犬于道’,六字足矣!”
三人聽后不禁自嘲地相視而笑,被歐陽修的行文簡潔所折服。
歐陽修為文也并非一味求簡。一次,歐陽修給人寫了一篇《相州晝錦堂記》,稿子已經(jīng)送走了,歐陽修又推敲了一下文辭,覺得其中兩句可以改進(jìn),便連忙派人騎快馬將稿子追回,修改后再送上。
那人接過改稿,草草一讀,覺得非常奇怪:這不跟原稿一模一樣嗎?仔細(xì)研讀后才發(fā)現(xiàn),全文將“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xiāng)”改成了“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xiāng)”。
歐陽修的書法(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為什么要加這兩個“而”字呢?他反復(fù)吟誦后,終于體會出了其中妙處。原來,句中增加了兩個“而”字,意思雖未改變,但是吟誦起來語氣由急促變?yōu)槭婢?,增加了抑揚頓挫的音樂美。
歐陽修寫文章就是這樣精益求精。即使到了晚年,他在修訂舊文時仍然“用思甚苦”。
他的妻子見狀便勸阻他說:“何必這樣對自己苦苦相逼,難道如今還怕先生責(zé)怪嗎?”
歐陽修笑著回答:“我不怕先生責(zé)怪,卻怕后生笑話啊!”
【責(zé)任編輯: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