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距離越劇界為她90歲大壽舉辦的“越劇畢派藝術專場演出”正好一個月。當時,越劇界所有畢派和戚派的弟子悉數(shù)登臺,演出最后,畢春芳還在眾弟子的簇擁下登臺,大家集體用畢派名劇《三笑》里的經(jīng)典唱腔唱起祝壽歌。畢春芳不僅顯得精神爽朗,而且十分風趣健談,并在臺上回憶了諸多當年往事。聞聽噩耗,所有參與過專場演出的師生親友幾乎都倍覺突然。
畢春芳祖籍浙江寧波,1927年7月14日出生于上海虹口區(qū)的貧民窟里。她從小就愛好戲曲,12歲畢春芳入鴻興舞臺學戲,經(jīng)過三年科班的勤學苦練,嶄露頭角。1948年參加袁雪芬領銜的雪聲劇團,后轉(zhuǎn)入范瑞娟、傅全香領銜東山越藝社。1950年與戚雅仙搭檔共組合作越劇團,二人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合作。她在唱腔和表演上向范瑞娟學習,后又吸收了尹桂芳的某些特點,唱腔形成獨特的風格,被公認為“畢派”。
畢春芳塑造了諸多經(jīng)典形象,《賣油郎》中的秦鐘、《王老虎搶親》中的周文賓、《三笑》中的唐伯虎等角色確立了她在小生行當中的特殊地位。
畢春芳弟子丁小蛙告訴記者,畢老師是在專場演出結(jié)束不久后在床上翻身遭遇骨折,之后被送進徐匯區(qū)醫(yī)院骨科,原以為是糖尿病并發(fā)癥,但病因至今沒有確診,本來說下周一出報告。但沒想到,報告還沒出就去世了?!斑@半個月以來病情急轉(zhuǎn)直下,前天晚上進重癥區(qū),這兩天一直發(fā)高燒,并且處于昏迷中?!?/p>
丁小蛙回憶恩師說,她生病住院期間也不愿意給別人添麻煩。不讓學生去醫(yī)院看她,怕耽誤學生工作,“即便在病床上還教我唱腔,交代還有三部戲要排。畢老師一生都是為了越劇事業(yè),盼望學生把流派藝術傳承好。90歲壽誕專場演出那天,畢老師雖然身體不行,人站不起來,但是大家齊聚一堂,她心情好,精神就吊在那里,演出結(jié)束時,她把演出用的靴子送給我,讓我把畢派好好傳承下去。”
而越劇表演藝術家戚雅仙的女兒、和畢春芳情同母女的傅幸文也正在忙著處理后事,在接到記者電話時她顯得十分悲痛,她透露,畢老師骨折時,兒子媳婦都在加拿大,雖然馬上趕了回來,但是病情發(fā)展太快,上周五就發(fā)了病危通知?!拔覀兒彤吚蠋煹膶W生都在祈禱,希望她可以熬過這一關,可是她的病情一天不如一天,我們只能干著急。丁小蛙每天去給她按摩,看著她的雙腿一天天萎縮下去,整個人一天天衰弱下去?!?/p>
傅幸文哽咽道:“上個月的專場演出讓她很開心。因為從藝78年來,除了1989年的那次畢派專場演唱會,后來都沒有搞過一場演唱會來回顧她的藝術經(jīng)歷。籌備壽誕專場時,她的精神狀態(tài)很好,沒想到突然就發(fā)病了。這場病太突然了,大家都很難接受。”
而專場演出的總策劃、和畢春芳相交多年的電視導演張佩利透露,“畢老師實則原來就有病,只是沒發(fā)現(xiàn),只認為是糖尿病,站不起來是老年病,這次90歲大慶她太高興了,稱心圓滿,話特別多,甚至夜不能寐,以致累得昏睡在床,并因為翻身鎖骨折斷,送醫(yī)院一驗血才發(fā)現(xiàn)了重病。但在她本人意識清醒之時,一告誡不許外傳,二不要切氣管等搶救,兒子等都尊重她本人意愿,直至昏迷搶救,僅一天一夜,安靜地走了!她的藝術人生是完美的,愿她一路走好!”
一個月前90歲壽誕
舉辦專場登臺回憶往事
就在一個月前,畢春芳還在觀眾、親友、學生和鮮花的簇擁下,登上了她最熟悉的舞臺,切了自己90歲的生日蛋糕。大家集體用畢派名劇《三笑》里的經(jīng)典唱腔唱起祝壽歌:“舞臺上,你風流多倜儻,舞臺下,你幽默又慈祥,一個情字人不老,藝德人品人敬仰,今日桃李聚一堂,祝恩師,藝術長青福壽長?!?/p>
這場慶祝畢春芳90壽誕的"春華秋實滿庭芳’越劇畢派藝術專場演出”在天蟾逸夫舞臺上演。戲迷們紛紛趕來,演出現(xiàn)場座無虛席,過道旁都站滿了觀眾。越劇界所有畢派和戚派的弟子悉數(shù)登臺,錢惠麗、方亞芬、王志萍、韓婷婷等眾多其他流派的明星演員也紛紛趕來捧場。沒想到時隔一月,就傳來她去世的消息。
越劇小生名家韓婷婷那天就在演出現(xiàn)場,她得知消息后表示自己不敢相信:“畢老師在我印象中是位善良、質(zhì)樸的老藝術家。上個月我還參加了畢老90華誕的慶賀演出,那時老人家看似還很健朗。上午突聞噩耗,震驚悲痛。畢老音容笑貌,縈繞心間。愿老人家在天之靈一切安好。”
事實上,就在90歲生日之際,畢春芳也還是談及了一些她的藝術觀。作為一代越劇表演藝術家,畢春芳創(chuàng)造了越劇流派中極具群眾基礎的“畢派”藝術,和另一位越劇表演藝術家戚雅仙的“戚派”有著長達半個世紀的合作,“戚畢派”也成為越劇舞臺極具個性的搭檔組合。而畢春芳也創(chuàng)造了越劇界極少數(shù)以喜劇表演風格為特點的小生流派。戚雅仙的先生、編劇傅駿不僅為戚畢兩人創(chuàng)作了眾多劇本,也為畢派藝術總結(jié)了“三輕”:“擅演輕喜劇;唱腔輕快流暢;表演輕松自如?!?/p>
今年也是畢春芳從藝第78年,作為曾經(jīng)最受市場歡迎的演員,她對記者表示,自己的畢派其實是被“逼出來的”:“觀眾喜歡什么,我們就演什么。演出中我們也有各種題材和風格的嘗試,觀眾愛看的就留下來反復演成為看家戲,而不被接受的自然就會被淘汰。與其說是我創(chuàng)造了‘畢派’,不如說是觀眾的選擇和舞臺實踐給了我藝術的方向?!?/p>
對于越劇的未來,畢春芳說,“越劇好,最最要緊的是要跟上時代脈搏”。她說,“我感覺現(xiàn)在演員不好當,文化那么發(fā)達,對演員要求太高了。年輕演員還是需要加油。多下生活,多打基礎,緊跟時代脈搏。戲曲還是有基礎的,希望越劇今后始終有接班人?!?
“流派不是自封的
需要人民承認你”
談到畢春芳的越劇舞臺藝術,必然離不開她的舞臺黃金搭檔、越劇戚派創(chuàng)始人戚雅仙。畢春芳在藝術上的成長和發(fā)展主要是在解放以后,特別是在1950年以后。這時候,她離開了東山越藝社,參加了合作越劇團,擔任頭肩小生,開始和戚雅仙同臺演出。
回顧自己和戚雅仙大半個世紀的合作,畢春芳每每十分謙遜,她回憶起老搭檔時總說:“我對自己一直看得很低,覺得老演員里我是最差的一個,戚雅仙本事比我大,我佩服她。她有組織能力,識才,戲又好。我和她合作,一切都是她承擔,我一直是安樂王。沒有戚雅仙,就沒有我們劇團那么長的歷史和那么多劇目、那么大名氣。她走了十年了,我很想她。”
戚畢兩家不僅在舞臺上雙劍合璧,在生活中也相交甚密。傅幸文昨天談及自己的“畢阿姨”時說,她們“臺上是夫妻,臺下是姐妹”:“畢老師和我媽媽,當年兩個未婚的姑娘,從25歲開始,合作了半個多世紀。兩家人逢年過節(jié)都會聚在一起。我出生之前,兩家人在陜西北路住上下樓。而從我愛上越劇之后,畢老師也是我的半個老師半個媽媽。畢老師的兩個兒子都管我媽叫寄娘,因為她的大兒子過繼給我媽。畢老師一生為人樂觀、低調(diào)。相反,我媽媽是個很認真嚴格的人,因為她在團里是團長,家里是家長。
“畢老師非常開朗幽默。我比較晚出生,家里很嬌慣,個性也比較爽朗,這一點很像畢老師。畢老師晚年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聚在一起,畢老師很喜歡跟我們多聊聊,三句話不離她的藝術,每次都要提到我媽媽。我媽媽戚雅仙過世后,每一次紀念演出,畢老師都會出席,而且很支持我辦這些活動。
“因為她和我媽媽當年風風雨雨走過來,上午唱電臺,下午晚上兩場演出,每天三班倒的才建立起兩個表演流派,而且建立了很好的群眾基礎。她很愛她的藝術,總教誨我們要堅持把藝術傳承下去。
“她平時教導我們最多的就是,她和我媽媽開創(chuàng)的兩個流派都很接地氣,很受群眾的歡迎,所以我們學生一定要走群眾路線,經(jīng)常走進基層演出,多跟觀眾交流。
“她平時為人很低調(diào),總說,流派不是自封的,藝術需要人民群眾來承認你?!?
專場導演汪灝:幽默、
樂天和她表演風格很像
戲曲資深導演汪灝,也是畢老師90歲專場壽誕演出的導演。因為工作關系,這幾年和畢老師有了比較深入的交往。他昨天談及畢老師,感慨萬千。
“我前一次跟畢春芳老師的合作是三四年前九代同堂的《舞臺姐妹情》,當時畢老師行動已經(jīng)不太方便了。大概半年前畢老師和她的學生都有這個想法,所以我和張老師就籌劃為她辦專場演出。她已經(jīng)是將近90歲高齡的老人了,精神卻一直蠻好。
“畢老師過去的專場演出,關于藝術總結(jié)的多,回溯一生經(jīng)歷比較少,籌備這次演出過程中,聽她娓娓道來,發(fā)現(xiàn)她很開朗,也很幽默。一開始聽說要辦專場演出時,她開玩笑說,我是床底下的鷂子,飛不高的。我現(xiàn)在能夠?qū)ξ枧_的貢獻很少很少了,你們不要再驚動著為我辦事情了?!?/p>
“畢老師是一個特別謙虛、特別忍讓、內(nèi)心很平和的人。她把自己的心態(tài)放得很低。所以每次開會的時候請她去發(fā)言或是領獎,她都說,這些是過去的榮譽,我就是把戲演好?!?/p>
在汪灝看來,畢春芳是越劇小生中難得或者說僅有的以喜劇為自身表演風格的小生藝術家:“她在生活中很幽默、樂天,這和她的表演風格很像。戚雅仙的先生就曾經(jīng)用‘三輕’來概括畢老師的風格:以輕喜劇為主,唱腔輕快,表演輕松自如。”
畢春芳把一生都貢獻給了越劇藝術,她花了多于常人幾倍的努力去專研,而生活上就比較隨意。她在家也自稱是安樂王,生活中是個馬大哈。她和先生老吳伯伯感情一直很好,相濡以沫,是標準的模范夫妻。生活上也一直是老吳伯伯照顧她。老吳伯伯中風后,她說,我的一根拐杖沒有了。專場演出時,有記者采訪她先生,結(jié)果老吳伯伯說,她到現(xiàn)在連電視機都打不開。
畢春芳不僅關愛自己的學生,對其他流派的學也生很關照。汪灝提及,專場演出時,她在演出結(jié)束后回后臺一個個感謝前來的其他流派的學生。同時,她也再三感謝自己的學生,也會指出其中的不足。她說,如果不是因為身體的原因,她每個片段都會親自來排練場指導學生。但是天氣炎熱,她沒法出門,只能打電話過去指導她們,從哪里唱比較體現(xiàn)流派的特點,哪里唱得不好。
“她常對學生說,你們不要學我的缺點,我是有缺點的。
“她能夠一字不落地背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偶爾還會讓丁小蛙背給她聽。她是要教她們,作為一個藝術家要關心國家大事,要弘揚正能量,傳統(tǒng)藝術中包含這些核心價值觀,要把傳統(tǒng)文化中的正能量弘揚出來。
“她是一個特別厚道特別可愛的老人?!?/p>
【責任編輯: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