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小眾偶像,查建英在香港書展擁有足夠的自由,她不在意的人完全不知道她,而她在意的人都很喜歡她,她的豆瓣粉絲小組里男女的比例各半,他們形容她很熱烈、敏銳、聰明、感情深沉真摯、見多識廣、正派正直、不端著、大方自然……衿持的女記者們紛紛找她合影,說她是她們的偶像,最后大抵都要問到查老師終極問題——裙子是哪里買的?她就笑嘻嘻地告訴她們是在798的一家小店。
1
查建英走了進來,輕盈得像一陣風。
極瘦、極高、素顏,連口紅都沒有,披著一襲黑袍子,飄飄灑灑煞是好看,前一天她在黑袍子里套了一條紅裙子,后一天則換了一件綠的,雖然是紅的綠的,但亮度偏暗,襯著黑色,格外地雅致。
作為一個小眾偶像,查建英在香港書展擁有足夠的自由,她不在意的人完全不知道她,而她在意的人都很喜歡她,她的豆瓣粉絲小組里男女的比例各半,他們形容她很熱烈、敏銳、聰明、感情深沉真摯、見多識廣、正派正直、不端著、大方自然……衿持的女記者們紛紛找她合影,說她是她們的偶像,最后大抵都要問到查老師終極問題——裙子是哪里買的?她就笑嘻嘻地告訴她們是在798的一家小店。
原來您也買小店???
當然買啦,她瞪大眼睛做不可思議狀。
那一瞬間,真的很少女。
很難想象,面前這位笑起來有兩個深深酒窩的女子是1958年生人,作為北大78級中文系的?;ǎ拿利愒缫褌鞅榻?,但與照片上那個憂郁深沉的優(yōu)雅婦人和《鏘鏘三人行》里那個言辭犀利的女知識分子相比,私下里的她要溫暖活潑很多,一整個采訪,她都默默地在算著時間,因為一心記掛著待會兒要去的一個午餐,“去吃好吃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您平時都喜歡干點啥呢?
“我常常說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吃喝玩樂,但不包括購物,我喜歡和朋友一起吃飯、聊天?!彼慈说臅r候,眼睛里永遠閃動著笑意,這笑意后面還有一種更淳厚的東西,那就是一個成熟女性對于人世的那種善意,這善意我非常少在年過五十的人身上見到,非常明亮又非常坦然,當然偶爾,還有那么一點狡黠——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只是一只羨慕或欽佩刺猬的狐貍,“這個狐貍不專注,到處亂跑,口味比較雜,好奇心比較重,什么事情都有興趣,從小就愛讀《十萬個為什么》,長大了還是對各種事情要打破沙鍋問到底,最后就串了各種各樣的行當?!?/p>
2
查建英究竟干了多少行當,連她自己也說不清了,她當過紅小兵,也當過農(nóng)民,1978年又成為“文革”后第一批考上北大的幸運兒;1981年看同學申請自費留學,她跟著申請了一個,誰知道就成功了,連英語也不大會,就糊里糊涂去了美國,成為第一批出國的留學生,她走后幾個月才開始有托福。1980年代她是冉冉升起的文學新秀,留學生里的代表作家,做過八年全職太太,現(xiàn)在又成了著名的電視時事評論人以及非虛構(gòu)寫作的大拿,2006年著作《八十年代訪談錄》在知識界中反響強烈,而2014年在香港出版的《弄潮兒》更是洛陽紙貴,每一步似乎完全是不經(jīng)意,但每一步似乎也都在某種熱點上?!澳阏f我是不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人,我肯定不是,但是我是跟著環(huán)境走的人,我的人生不是很有設(shè)計感,而且我在任何時候都會覺得生活比工作最重要?!辈榻ㄓ⒄f。
“你是一個從來沒有被生活薄待過的人吧?”我問她。
在平常人的印象里,她和劉索拉、洪晃一樣,都是優(yōu)越的高干子弟,最早的海龜派,她的父親是著名的哲學家,小時候父母都在北京市委工作,住在李蓮英的外宅里,“那是個大雜院,里面有二百多戶人?!彼m正我,顧左右而言談起她認識的一個美國大學的校長?!八呛苡忻囊粋€政治家,曾擔任過兩任州長和議員。越戰(zhàn)中,他丟了一條腿,后來裝了假肢,他來到中國以后,知道我們家也曾在‘文革’中受批斗,小的時候我也算是一個黑孩子,然后上的是一個很爛的中學,我哥哥坐了這么多年的牢,我們家里有好幾個人是瘋掉了。校長就跟我說,‘建英,我現(xiàn)在才知道你曾經(jīng)歷過這么悲慘的事,因為我覺得你特別陽光,我完全沒想到你曾有過這樣的童年和家庭故事’。我是這么答他的,我為什么不覺得我苦?第一,在中國那個時代,整個民族災難當中,我只是其中一員,我不是最慘的,不是我一個人在承受(災難),所以它就有所減緩,至少覺得,周圍有很多人跟我們家一樣。而且,我還有朋友呢,我特別感謝那些工人子弟,因為我是‘文革’爆發(fā)以后上了學,我的同學沒有看輕我。雖然我是這么答他的,但是我覺得最終可能還是天性。你看這位校長他丟了一條腿。他的生命經(jīng)過了很大的磨難,人也備受爭議??墒撬埠荜柟?,這就是天性,有些人生下來可能就比別人樂觀?!?/p>
3
人生而平等,這是寫在第一行的大大的文字,如此強調(diào),也許正因為人生而是不公平的。
有些人生下來就樂觀,有些人則不,查建英生來就樂觀,而同父異母的哥哥則生性激烈,結(jié)果兩個人的命運迥異,沒有道理可說,如果要用按現(xiàn)代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可能還因為查建英有一個“充滿愛的童年”,雖然“大環(huán)境我們家里挨斗挨批,但小環(huán)境我們家里很有愛?!?/p>
“我爸爸很愛我。因為他前后兩任婚姻有三個兒子,只有唯一這么一個女兒,雖然他老覺我應(yīng)該去學科學,應(yīng)該懂理論,要不‘你都不是20世紀的人’。他當年就這么說。但實際上,他也挺佩服作家的,一直讓我走自己的路,他沒有傳統(tǒng)的中國父親的大男子主義,至少在跟我的關(guān)系上,他很早就和我是朋友關(guān)系,又寵愛又是朋友。我不是天之驕女。為什么后來我還能從那種比較仇恨、陰暗的心理走出來,而且比較陽光呢,跟這種小環(huán)境有關(guān)系。”
也曾經(jīng)天真過,1987年她迫不及待從地海外回來 ,“其實是很沒面子,連博士學位都沒拿,那時候我的朋友打電話給我說:你快回來吧,中國現(xiàn)在好得不得了,我就回來了。當時的文化人有一種很天真的理想,大家都覺得有一種使命感,覺得能改變多大多大的事。等兩年以后,我再回到美國,我真正第一次開始反省這種態(tài)度,就是這種特別大的激情,覺得我能改變社會,我要啟蒙民眾,我要教育一批人。有些人,我覺得天生是要擔任這樣的角色的,他也適合擔任。但我很早就是一個個人主義者,到南卡羅來納大學這里又特別偏僻,但正因為偏僻,美國式的個人主義、獨立思考對我產(chǎn)生了特別大的影響。經(jīng)歷過‘文化熱’后回到美國,我覺得中國可能缺少另外一種拉開距離,保持冷靜,然后去看清前因后果,主角和次角到底是怎么回事的人,這可能是我更適合扮演的角色?!?/p>
做一個時代觀察者,是查建英給自己的定位,“你看我寫的《八十年代訪談錄》,一個年輕記者說由我來做“八十年代訪談錄”也蠻意外的,因為80年代當中有一半時間我在國外,但我又好像跟各個圈子都熟,都認識,在不同的圈子里面都插了一腳,可是在每個圈子里面都站在邊上。我覺得這個說得挺到位的,我確實是有意地在90年代以后保持一種邊緣的觀察者的心態(tài)?!?/p>
4
如今查建英的身份是紐約The New School中印學院的中國代表,而寫作則是她的業(yè)余工作,觀察大時代中的人,并且用人的經(jīng)歷去折射時代是她這十來年一直在做的功課,這也是2003年她獲美國古根海姆寫作基金的寫作方向,具體說,就是向美國人介紹在變革大潮中的典型的中國人物,這些人里有知識人張維迎、劉東,復雜的老作家王蒙,還有成功的地產(chǎn)商潘石屹、張欣,電器商人張大中以及資本家孫立哲……這些登在《紐約客》上寫給美國人看的長文卻意想不到在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受到熱烈的歡迎,《國家的仆人》、《龜?shù)墓适隆贰@是查建英想也想不到的中國市場,2014年《弄潮兒》在香港出版,火速成為香港暢銷書,也是2015年香港書展上最受追捧的熱門圖書,對于書的名字,查建英并沒有多扯唐詩宋詞,而是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沒人可以改變漲起的潮水,但是這又取決于你如何弄潮,你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定數(shù)并影響其他人。我所有的朋友以及書中提及的每一個人物都在全神貫注直面應(yīng)對著‘崛起的中國’,這據(jù)說是他們?nèi)松鷳騽≈凶顬橹匾囊荒??!?/p>
“一個個人主義者試圖用個人的故事和命運來反映古老中國的變遷”,這是一種關(guān)于查建英的評論,對于中國的情況,她有著清醒的看法,“我在公開場合都說過對魯迅先生的某些微詞,我更喜歡胡適,但我覺得魯迅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大意是‘真的勇士’是一種韌性的戰(zhàn)斗,我覺得這種韌性就是持久,因為中國是世界上鍛煉耐性或者耐心最好的地方。因為這個地方是特別復雜,歷史文化特別深厚和堅固,你要改變一點事,比如你要換一個桌子的擺法都要出人命的,在這種地方,你要想有所改變,做一點事兒,你都需要堅持,因為很多時候,不斷地覺得很無力或者很失望,都是因為你把自己能改變的東西,把自己的能力估計得太大了?!?/p>
在“無我”這一點上,查建英似乎達到了某種禪宗的豁達,她臉上帶著甜蜜的微笑,說著一些清清淡淡的話,這些話你要回家想半天才能琢磨出厲害來,對于大場面、大問題、大時代,她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抗拒,她喜歡的是小角度、小人物、小范圍。別的女作家都特別注意形象,出來見人要化好妝,照片一定要PS,會場上放了自己不好看的照片會憤怒地要求退場,但查建英對于外貌有一種徹底的淡然,別人上電視老在問要補點兒妝嗎?她則追著人問,“哎,我待會兒還去吃飯,我卸干凈了嗎?”
四十分鐘專訪時間一到,她開始把眼神投向助理,希望她來解救她,我知道她希望早點從這些人盯人的采訪里脫身而去,去吃好吃的,“我這個人,不喜歡當女主角,也不喜歡當女配角,我告訴你吧,”她看了我一眼,加重了語氣,“我就不喜歡當角。”
不喜歡當角,你喜歡當什么呢?
“我愿意成為一個觀察者,站在燈光之外的地方……”她笑嘻嘻地看著我,“不是為了安全,是因為這樣我能看得更清楚?!?/p>
我不想嚼一遍我自己嚼過的饃
南都周刊:你曾經(jīng)說過你最喜歡的城市是北京和香港,現(xiàn)在和1999年你那時來香港有什么不一樣么?
查建英:香港以前給我的感覺特別好,但這次來了以后我感覺變化特別大,對于新生代,我覺得遠遠都不夠了解,很多信息不知道的情況下沒法發(fā)言,但我覺得,的確,這種激烈性和激進性把香港社會整個撕裂了,我看了以后挺驚心動魄的。作為對香港很有感情的人,我很感嘆,對香港很擔心,不知道它這個轉(zhuǎn)型該怎么走。
南都周刊:《弄潮兒》是2014年的書,最近有沒有新的寫作計劃,聽說你在寫小說?
查建英:這是我覺得比較糾結(jié)的一點。你看我的第一本英文書《China pop》,現(xiàn)在叫非虛構(gòu),當時還沒有這個詞,近年反而好像在中國有一股非虛構(gòu)熱。我寫完這個《弄潮兒》之后,我就想寫小說。因為我最早中文出版的是小說,所以我還是有一個小說夢,覺得沒實現(xiàn),而且想寫長篇,其實這兩年一方面是家里的一些事情,我母親兩年前去世,走之前我是一直看著她的,最后半年多都是我和我弟弟在那兒輪流陪伴,然后去年正好我先生也有比較突然的一個手術(shù),所以各種事情比較焦頭爛額,寫作也時斷時續(xù),印中研究所的工作也有一些變化。當然這都是外因了。最主要的可能還是因為我20多年沒寫小說了,所以回頭從早年寫很文學化的小說,很不容易走到了這種非虛構(gòu)的,用英文第二語言來寫,好像鑄造了作為一個作家新模式的感覺,再回頭寫小說,我覺得有些東西回不去了,或者不可能再去寫當年的那種小說。
南都周刊:可能小說和荷爾蒙更近一點,更感性一點,非虛構(gòu)可能會更重于智慧和理性。
查建英:大家這么看,我覺得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就看我們是不是特別固定地去理解這兩種文體。之所以這兩年比較糾結(jié)這個小說寫得有點不滿意,所以到現(xiàn)在我也沒拿出來,再細也沒法說了,因為寫作都是寫完了才算數(shù)的,只能說現(xiàn)在這一刻的想法就是,也許我應(yīng)該嘗試一種像小說的非小說,或者像非小說的小說,所以這種東西可能不應(yīng)該是我以前想象的那種小說。
南都周刊:我最奇怪的是你的《弄潮兒》要請別人翻譯,你是個作家,而且是中文作家。
查建英:我沒有請別人翻譯,是出版社請人翻譯的,我訂正了一下,我是絕對不會自己翻譯自己的東西的。
南都周刊:為什么?
查建英:因為很簡單,我不想嚼一遍我自己嚼過的饃,我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已經(jīng)費了很多心思打磨??匆粋€別人翻譯出來的我的東西,就像我做的一道菜在微波爐里轉(zhuǎn)了一圈又出來了,就是那個感覺,它還是那個菜,但被另外一個機器加工了一遍,就少了一些原來的鍋氣。
南都周刊:那你為啥不把鍋氣加回去?
查建英:不可能。我從一開始就知道不可能。我以前從最開始寫英文,就有人想讓我自己翻譯成中文。它用另外一個語言,需要再生。除非我重新再寫一本書,那不如我再寫一本新書了。
南都周刊:作為讀者,您寫的書其實蠻少的,才五本。
查建英:對,沒錯。我昨天還說我來書展都覺得心虛,我是一個低產(chǎn)作家。
南都周刊:是慢工出細活呢還是比較懶?
查建英:我覺得兩個都有。我要自己夸我自己一點兒,就是慢工出細活。我要是說得更老實一點,就是也不夠勤奮,比較懶散,而且我有工作。
我一直在印中研究所,做項目的策劃、組織和管理。
南都周刊:平時生活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
查建英:我的生活就是吃喝玩樂,但不是購物,我不太喜歡購物。我喜歡一起吃飯,一起聊天。
南都周刊:我發(fā)現(xiàn)大家都特喜歡跟你聊天,陳丹青阿城都跟你聊得很愉快,你是一個特別寬容的人還是一個不預設(shè)立場的人?
查建英:我希望我是一個不預設(shè)立場的人。
南都周刊:這么多年有一直在寫么?
查建英:斷斷續(xù)續(xù)吧,其實我生完孩子之后有八年,幾乎就是在家?guī)Ш⒆?,有時候給美國之音寫美國生活手記,基本上就是一個家庭婦女,當然也很享受,有時候也會很焦慮,覺得我就這樣了!當時我生活在一個我很不喜歡的城市,休士頓。一旦我回來接上地氣以后,我又覺得工作重新變得非常重要了。
我不喜歡那種鎂光燈打在臉上的感覺
南都周刊:在女作家這個群體里,其實非常少有非常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女知識分子,您和龍應(yīng)臺都是佼佼者,但我們看到龍應(yīng)臺是沖到前面去的,充滿了力量,充滿了號召力,氣場強大,我反倒覺得您是很退后的。
查建英:對,沒錯。
南都周刊:您說您想做觀察者,這是特意為之,還是說因為您的性格比較散淡,不喜歡做女主角。
查建英:我不喜歡做女主角,也不喜歡做女配角,我就不喜歡做角。所以昨天香港書展派了一個實習生陪我,她跟我聊說“查老師,我覺得你好像跟別人正好相反,比如我們昨天的講座,你就不愿意一個人講,一定要拉一個朋友來變成聊天”,我說因為我這樣比較舒服,也不用準備,這也是我懶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我喜歡即興,為什么我老參加鳳凰衛(wèi)視《鏘鏘三人行》,它完全是即興的,朋友之間的聊天,一些話題都不告訴你,甚至當場會變的,這樣你撒謊都來不及,你肯定是真情流露,而且你不是在演戲,是你自己的性格。我不喜歡那種舞臺感。我不喜歡那種鎂光燈打在臉上的感覺,我怕那些燈。
南都周刊:我覺得您有一種對人世的善意,個性里有很明亮的東西,這種氣息非常少在女作家里面。
查建英:女作家你比我更了解,是不是因為她們老是寫跟男女關(guān)系有關(guān),糾結(jié)在情緒里?
南都周刊:那你也寫啊。
查建英:但我覺得我寫從個人經(jīng)驗出發(fā)的男女故事,尤其是轉(zhuǎn)到非虛構(gòu)以后,其實就沒寫過,轉(zhuǎn)成那種非虛構(gòu)的理性寫作其實是很反我的天性的,我的天性是比較容易沖動的,比較感性,很像我媽媽,我媽媽就是湖北人那種,特別暴躁,急脾氣,然后愛憎分明,在街上看見別人不排隊、插隊,她恨不得就要打架的那種。我有她這一面,然后我要很費勁地調(diào)和這個。我爸爸是搞哲學的,比較理性?,F(xiàn)在轉(zhuǎn)到了當記者,一干這么多年,我希望再寫小說,也是一種不是小說的小說,也是希望不要再寫完全是當年文學青年時候的那種,要不就是史詩般的宏大敘事,要不就是極為主觀的內(nèi)心體驗,比如全部是從個人的情緒出發(fā),我不太喜歡這個。也許是這一點,所以我可能不是更像個作家。
南都周刊:你對自己的家庭生活滿意嗎?
查建英:家庭生活,我這是第二次婚姻,第一次我覺得是一個失敗。
南都周刊:第一次是不是杰夫(《叢林下的冰河》的男主角)那種?
查建英:你還真看過我的小說。其實那個杰夫完全是另外一個。如果說有任何原型的話,也是以前那個男朋友的原型。我的第一個丈夫是一個白人,我覺得跟我自己1987年回來也有關(guān)系,就是回來一年之后我跟他就分居了,然后就離婚了。然后第二次婚姻,我覺得是比較對的,所以它能維持到現(xiàn)在,也生了孩子,已經(jīng)20多年了。當然,婚姻長久了以后我覺得變成親人了,就是親人的關(guān)系。
男女就得共存,最好的方式是交朋友
南都周刊:其實說起來,你生活挺順的,這跟你長得漂亮關(guān)系大么?你是個女權(quán)主義者。
查建英:你這個是女人的角度,哈哈,也是奇怪的。我很早就在中國承認我是有女權(quán)觀念的,可是我的確從小到大在生活當中都很受男人的保護或者受惠于很多男性的,在個人生活當中,我沒有任何個人的理由去仇恨男人。我只是從一個平等理念上甚至就是一種直覺。
南都周刊:很多中國女性都怕承認自己是女權(quán)主義者,而好多學者都說現(xiàn)在的女性意識好像在倒退,還不如上世紀三四十年代。
查建英:確實是啊!
南都周刊:社會上女性的狀態(tài)非常撕裂。有一部分是非常前進的,要獨立,要平權(quán)。因為女性的進步實在是太快了。中國的高校的男女比例已經(jīng)破五了,女性的力量是非常強的。但你又可以看到,女性在婚戀當中受的壓迫更嚴重了,越優(yōu)秀的女人越嫁不出去,成為剩女。
查建英:沒錯。我和王蒙在《鏘鏘三人行》那個節(jié)目里面專門談剩女這個現(xiàn)象,剩女是這種語言上對女性的歧視,像三、剩女、婊、綠茶婊等等一大堆。我覺得是中國傳統(tǒng)里面渣子的那種文化,就是男性文化、父權(quán)文化的重音、返潮。
南都周刊:現(xiàn)在的父權(quán)文化越來越厲害。
查建英:現(xiàn)在有些女性某些方面走得特別遠,意識上的開放和在職場上的這種能力越來越高,而婚戀上卻越來越處于劣勢,這完全是撕裂的,越來越多的女性不敢出來承認自己,不敢說自己是女權(quán)主義,而且現(xiàn)在的男人比“五四”時候差太多了。那時一流的人都說自己是女權(quán)主義,只不過不這么叫。
南都周刊:你覺得女性應(yīng)該怎么走?作為一個觀察者來說,她大致要經(jīng)歷一些什么樣的努力?
查建英:最主要的得自己救自己。有一些女權(quán)的運動,比如一些年輕女孩的行為藝術(shù),這是一種新的女權(quán)運動的一個苗頭,它會壯大的。因為顯然老式的那種婦聯(lián)式的幫助不了現(xiàn)代女性了。
其實就跟任何一個社會運動一樣,你需要一個廣泛的,或者有一個基礎(chǔ),然后有一些志同道合的、超越性別、超越族群的同道者一起來推動這件事兒。這批人肯定是整個全社會走在前列的,所以肯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她們是會受到強大的主流的貶低、排斥,甚至要付出很高的個人代價,這是沒辦法的,但這絕對是一個方向,早晚要走的。
南都周刊:所以女權(quán)肯定不是仇男,女人和男人要一起來推動女權(quán),這解放女性也解放男性。
查建英:對,沒錯。這是上帝預設(shè)的,男女就得共存,最好的方式是交朋友。
【責任編輯: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