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啥時候來俺們村做培訓啊?”“走了?他去哪兒了?啥時候回來?……”2016年4月10日凌晨,我國知名經(jīng)濟林專家、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李保國因心臟病突發(fā),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當天,這位35年如一日扎根山區(qū)的“太行新愚公”,電話依舊繁忙。撥通號碼、咨詢請教,村民們沒能再次聽到那個熟悉的聲音。家屬哽咽說出的噩耗更是讓他們難以相信,“不久前,李老師還來給我們做了指導??!”
直到李保國離世的消息在電視、廣播、網(wǎng)絡中越傳越廣,村民們撥打的電話才越來越少,“李老師,真的,真的走了。”默默耕耘山區(qū)數(shù)十載的事跡開始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而對于太行山的村民們而言,他們中有很多人的命運因李保國而改變。
“我是一名黨員,理應帶頭把事情做得更好?!崩畋兄鴱娏业拇缶钟^念。1981年,剛剛大學畢業(yè)留校的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的太行山綜合開發(fā)研究,自此,與太行山區(qū)結(jié)緣。
多年來,李保國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多場,培訓人員9萬多人次。
榜樣力量 他把最好的論文寫在太行
1996年8月,太行山區(qū)連降暴雨,山洪暴發(fā)。洪水沖毀了內(nèi)丘縣崗底村200畝的保命田,山上果樹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害。村民們哭著說:“這日子沒法過了。”彼時,李保國隨河北省科技救災組進村查看災情,山禿、人窮、觀念舊,村民們的現(xiàn)狀令他感到揪心。
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至今仍清晰地記得,救災組離開前,眉頭緊鎖的李保國將寫在煙盒上的一張字條遞給了他:“需要果樹管理技術,我可以幫忙。李保國。”當時,李保國還與他約定,“你三個月修一條通往村后溝的路,路修好了,我再來。”
李保國沒想到,楊雙牛帶領群眾只用了20天的時間,就把路修好了。李保國非常高興,他看出這個村的班子是真心為群眾辦事的,對脾氣!然而,楊雙牛也沒有想到,李保國立即把鋪蓋卷搬來了。
“我看著大學教授對咱們農(nóng)民的事這么上心,心里特別感動,一天晚上,我?guī)Я税ㄉ?,提了瓶酒,到李老師的住處?!睏铍p牛回憶,二人促膝長談,李保國真誠地向他感嘆,“我是農(nóng)村長大的,過去家里也很窮,所以我見不得老百姓窮。你相信我,依靠科技肯定能致富,咱們一塊兒干,讓老百姓盡快富起來,我一分錢也不要你的?!?/p>
嚴冬里,李保國帶領崗底村民展開重建家園的奮戰(zhàn)。他和普通村民一樣,掄錘、放炮、挖坑、搬石頭??喔梢荒辏ǔ?00畝高標準水平梯田,種上了綠油油的蘋果苗。
他將課堂設在果園,親自動手教授剪枝?!耙粫壕桶岩豢霉麡涞闹l,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們心疼得不行,還有村民找到我家里。”楊雙牛說,面對這些質(zhì)疑,李老師就一句話:“明年果樹如果掙了錢是大家的,如果損失了,算我的?!?/p>
為了推廣“套袋”技術,李保國買來十六萬個蘋果袋,免費送給村民用。因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術吃過虧,所以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保國還是那句話:“損失了都算我的?!?/p>
一次次給村民們立著軍令狀,推廣新技術。第二年初見成效,第三年果園的面貌全變了,蘋果長得細皮嫩肉,酸甜適口,一畝多賣了3000多元,帶來效益900多萬元。村民們對于李保國越來越信任。
習近平曾強調(diào),“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帶頭學習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帶動群眾?!庇浾甙l(fā)現(xiàn),李保國在太行山留下的故事,無不彰顯著榜樣的力量。
早期,李保國所研究的只是如何讓山區(qū)綠起來,工作中,他發(fā)現(xiàn)群眾更期待富起來。如果發(fā)展經(jīng)濟林木,不就很好地把二者結(jié)合起來了嗎?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山區(qū)人民十分重視以科技創(chuàng)新和技術進步為驅(qū)動的山區(qū)開發(fā)工作。作為一名林業(yè)科學工作者,李保國把黨和人民的需要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30多年來扎根山區(qū),為徹底改變山區(qū)“旱、薄、蝕、窮、低”的面貌付出了全部心血。
這是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他鼓勵楊雙牛,“你說太行老區(qū),革命年代犧牲了多少人,他們圖什么,不就圖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嗎?先輩們流血都不怕。咱們流點汗算什么?”先輩的精神感染著他,他也感染著身邊的所有人。
從1996年到2009年這十幾年里,李保國每年都有200多天住在崗底村,他把富崗蘋果栽培技術分解成了12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先對村民集中培訓,然后再單獨輔導。
在科技研究的選題上,李保國有一句名言:“脫貧為科研出題,科研為脫貧解難。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彼?,他選取的,都是能廣泛應用于生產(chǎn),讓群眾受益的課題。他也時常教導學生,搞科研不能紙上談兵,要真刀真槍解決生產(chǎn)一線的實際問題。
一次次探索創(chuàng)新,一次次開辟“戰(zhàn)場”,打造了一個又一個山區(qū)開發(fā)的典范,從邢臺前南峪、內(nèi)丘崗底、臨城綠嶺、平山葫蘆峪,再到多得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幫扶點,李保國用點石成金的科技之手,讓太行山區(qū)的一個個村子綠起來、富起來,把最好的論文寫在了太行山上。
在山區(qū)百姓眼里,李保國是個沒有架子的“農(nóng)民教授”。資料圖
李保國的博士研究生孫萌告訴記者,“吃穿住行,老師什么都不講究,特別樸實。他的穿著,就是農(nóng)民的打扮?!?/p>
在服務人民中尋找和實現(xiàn)自身價值。李保國曾說,“我這輩子最過癮的是干了兩件事,一個是把我變成農(nóng)民,一個是把越來越多的農(nóng)民變成‘我’?!彼J為,“科技致富,不能光依靠我一個人,要把農(nóng)民變成我,把大家都培養(yǎng)成管理果樹的專家?!彼敕皆O法給村民辦夜校、搞培訓,借邢臺農(nóng)?!八徒滔锣l(xiāng)”,讓100名果農(nóng)在家門口讀了中專。后來,其中的62名拿了大專文憑。
現(xiàn)在,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達到31000元。據(jù)統(tǒng)計,多年來,李保國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多場,培訓人員9萬多人次,創(chuàng)新推廣了36項農(nóng)業(yè)實用技術,幫助山區(qū)農(nóng)民實現(xiàn)增收28.5億元。
將“三尺講臺”和“田間地頭”緊密結(jié)合,言傳身教,李保國用知識魅力和人格魅力教育深刻影響著學生?!爱斂吹阶约旱难芯砍晒玫綉?,看到果農(nóng)敬佩和感激的眼神時,我們逐漸體會到,山區(qū)、基層有我們學子施展才能的廣闊舞臺。”學生陳利英跟隨李保國從事核桃種植與研究十余年。受老師影響,她選擇留在山區(qū),并成為了邢臺市市管專家。她告訴記者,“在老師教過的學生中,像我一樣扎根山區(qū)、服務基層的,還有很多?!?/p>
關鍵時刻 他無私奉獻選擇“大家”
1999年,臨城縣的高勝福滿懷豪情承包了3000畝干旱的丘陵崗地,但當他手持工具走上荒崗,卻手足無措,不知從何入手。他請來了李保國。李保國實地查看后,肯定地說:“這地方可以治理。”隨后一個多月,他帶著技術團隊從土壤、氣候、水利條件和市場需求等多個方面展開研究,確定出種植核桃的發(fā)展方向。
傳統(tǒng)核桃品種雜、品質(zhì)差、產(chǎn)量低,為了掌握核桃開花授粉的第一手資料,從2000年3月下旬開始,李保國每天背一個水壺,從上午10點盯到下午4點,中午在樹底下啃兩個饅頭就算是一頓飯。一個多月,天天如此,村民心疼地想替換他片刻,他一口回絕:“關鍵時刻我必須盯好,錯過了,要耽誤一年時間?!?/p>
2003年夏天,正在進行人工干預實驗,突降大雨,李保國用傘護住核桃新苗,自己則任憑雨水澆打。
在類似的“關鍵時刻”,他總是無私地選擇“大家”。愛人郭素萍因病住院,需要手術,李保國得知后雖然非常著急,但實驗正處關鍵時刻,只打電話安排了一下,自己仍留在基地。那幾天,人們只是覺得他偶爾會眼神游移不定,卻不知發(fā)生了什么。
郭素萍說,“我和保國,有三個家?!币粋€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農(nóng)大家屬院;一個是山里的家,在各個幫扶基地;還有一個是流動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間的那輛越野車。近年來,精準扶貧戰(zhàn)略實施后,慕名來找李保國的人越來越多,他常常開車奔走于各地,幫扶基地的家夫妻倆住得少了,在車上的日子越來越多了,一年行程約4萬公里。
“他開車,我坐在旁邊,替他接打電話,安排工作,聯(lián)系事情。有時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藥、中午休息,都是在車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備箱塞得滿滿的。”郭素萍回憶,“2016年春節(jié)前,我倆回到保定的時候是臘月二十九,想準備準備年貨,第二天過個年三十兒。可是我倆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沒有年三十兒,看著家里清鍋冷灶啥也沒有,我心里一陣難受。最后,還是我們親家打來電話,讓我們?nèi)ニ麄兡抢镞^了個除夕。我想初一總不能還在人家過吧,就張羅著去買點肉餡想包頓餃子,可是附近賣菜賣肉的攤販早就都回家過年去了?!?/p>
疲憊的李保國在車上睡著。資料圖
常年往山里跑,不規(guī)律的生活與超負荷的工作,使得李保國的健康每況愈下。1998年,他患上了糖尿病。2007年,被確診為疲勞性冠心病。孫萌告訴記者,“今年過年以后,老師比以前更容易疲憊,臉色也不好?!?/p>
盡管如此,他奔勞的腳步依舊沒有停下。從2016年1月到他去世的101天里,外出時間長達62天,行程7860公里。石家莊、承德、張家口、秦皇島、唐山、保定、邢臺,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2016年6月,李保國被追授為“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習近平總書記對他的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國同志35年如一日,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長期奮戰(zhàn)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chuàng)新第一線,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qū)生態(tài)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yè)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彰顯了共產(chǎn)黨員的優(yōu)秀品格,事跡感人至深?!绷暯奖硎荆畋究胺Q新時期共產(chǎn)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fā)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yè)績。
記者看到,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在其官方網(wǎng)站的一篇悼念文章中寫道:太行山在嗚咽,那里失去一位綠色守護神。山區(qū)農(nóng)民在嗚咽,他們失去一位科技財神。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在嗚咽,“太行山道路”失去一位戰(zhàn)功卓著的大專家。
【責任編輯:難再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