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殿堂 > 正文

賈平凹談陳忠實去世:能表達的,只有悲傷……

來源:千龍新聞網(wǎng) 作者:華商網(wǎng)      2016-05-05

  陳忠實不幸去世,文壇又倒下一棵大樹,這是中國文學界的巨大損失。陳忠實始終對文學懷有崇高信念和滾燙的熱情,在新時期崛起的文學陜軍中,他是一位重要的領軍人物,在陜西當時正在成長的一批青年作家當中,他最早獲得成功,最早引人關注,在當時,他是青年作家的“樣板”,從他的身上,包括賈平凹、鄒志安、京夫等一眾老弟或小弟們,看到了成功的可能,是他激發(fā)起大家的雄心和自信。

  他的厚重堅實的現(xiàn)實主義書寫,他介入生活的熱情和自覺意識,他為文學夢想忘我獻身的精神,感染和影響了周圍很多人,新時期文學陜軍的精神面貌和風格基調,很大程度上是在他影響下確立起來的。他的系列中短篇小說,早已昭示他走向一位文學大家的可能性,而其代表作《白鹿原》,為他做了確證。我認為,《白鹿原》不止是新時期以來、新中國建國以來,而且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以來,最具經(jīng)典品格的作品之一。陳忠實不朽,白鹿原不朽。

  白描:原名白志鋼,陜西涇陽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國際人才交流與開發(fā)研究會理事,現(xiàn)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魯迅文學院副院長。著有長篇小說《蒼涼青春》、《人獸》,長篇紀實文學《荒原情鏈》、《陜北:北京知青情愛錄》等。

  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賈平凹:

  能表達的,只有悲傷……

  前一天剛剛同陜西省委宣傳部部長和中國作協(xié)的領導前去醫(yī)院看望,去時看到陳忠實躺在病床上氣色很差,立即心里特別難過,陳忠實已經(jīng)不能言語表達,非常虛弱,但是意識非常清晰,看見大家,還是努力地向大家拱一拱手,表示招呼,對于大家的問候,他也盡力抬抬手,表示謝意,當時也沒有覺得他會走得這么快,還尋思著過些天再去探望,沒想到,怎么會這么快!

  老陳是一個很杰出的作家,他是為中國文學做出了重要貢獻的作家,更是陜西文壇的一顆巨星,他的作品會長期存留的。對他的去世,我確實很難過。這不僅是中國文壇的一個損失,世界上也走了一個好人。但是人的生老病死,咱也沒有辦法,他的去世,對“陜軍團”肯定是非常重大的損失,但是也沒辦法呀,唉……能表達的,只有悲傷……

  賈平凹:出生于陜西省丹鳳縣,當代作家,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1992年創(chuàng)刊《美文》。代表作有《廢都》、《滿月兒》、《古爐》等。2008年憑借《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方英文談與陳忠實最后一次吃泡饃

  我“支持”他抽煙 他笑意盈頰

  昨天上午九點左右,天津一家媒體記者來電采訪,才得知陳忠實老了。緊接著本地記者輪番來電問感受。我一概回答:無話可說,說了他也聽不見。噩耗來得太突然,一下子懵得失了語。

  陳忠實一直患病住院。他不會發(fā)短信,只會看短信、回電話。4月21日上午,我發(fā)短信給他:“陳老師好!很想念您,卻不知道方便不方便拜望。方便的話,隨時召喚。方英文?!币驗樗粫Υ嫘彰柎a,電話響了沒法辨認誰來的。所以我每次發(fā)短信給他時,總要落款名字。若在過去,他一見我的短信總是及時回電。可是這回,一直沒動靜。我想事情不妙,便將平時的靜音設置調回正常,以免錯過他的回電。夜里十點半,電話才響起,顯示陳忠實,接聽卻是他女兒的聲音:“方老師,我父親病重,暫時不能見人。他要我轉告你,謝謝你的關心?!边@是我與陳公最后的交往,間接的交往。

  想起最后一聚。陳公病后,朋友們總想去看望他,卻又怕給他添負擔與勞累。且人有尊嚴與護美本能,不愿讓自己的病容傳染朋友們難過。所以我們幾個好友,便不定期給他發(fā)短信請安。去年10月10日清早,他讓人打來電話,說晚上請幾個朋友吃泡饃。一聽很高興,因為只有健康的人,甚至壯漢,才能吃泡饃啊!“陳老師還在電話里強調道,誰要搶著買單,誰就別來!”老漢一生大方,厚道,不要逗出他的倔勁來。

  地點在西安古城東門外的老孫家泡饃館,樓上包間。我一進去,發(fā)現(xiàn)已到兩三人。陳公碗里的一個饃,早己掰得細碎,非常行家。說明他做東,他便最早到場?!胺嚼蠋煿质掳。仪瓣囎由抖疾幌氤?,卻忽然想吃泡饃了!”他那馳名天下的皺紋臉上,顯出孩童般的笑意,“真能吃?我試火了一回,能吃!所以今天請大家來,同吃?!?/p>

  陳公不大幽默,卻欣賞幽默。每次見面,總要與“方老師”說笑話的。語言是有調值與色彩的,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說話頻道,算是“說話專線”吧,不會與第三人發(fā)生。他與我說話的調值與色彩,含著逗樂的成分。大家陸續(xù)來了,我記得是這么幾位:邢小利、仵埂、朱鴻、劉煒評、王西建。兩位女士是張艷茜、嚴琳。我坐陳老右邊,仵埂坐左邊。見兩位女士進來,我站起來說:“以陳老師對于文學事業(yè)的卓越貢獻,吃飯時理應左芙蓉、右芙蓉啊。”他一把將我拽摁歸座:“你甭動!”

  他早就不喝酒了。病后因為化療,更不能喝酒。但他自帶了白酒紅酒,吃力地,像賢惠女人般勸大家喝好,眼神滿含著柔和慈弱。行文至此,我得擦眼淚。大家事先溝通過了,飯桌上別說病,盡量一如往常地說閑話。

  他只掰了一個饃,煮出來也就半碗。我假裝滿不在乎,實際上細心觀察他如何吃,又能否吃完。謝天謝地,他吃完了!

  他依舊抽煙,黑卷煙,不過是細的。大家勸他別抽了,我說放開抽,沒事。抽了就舒服,舒服了就健康。他大加欣慰,笑意盈頰。散席時,我要幫他拎包,他不讓。那黑包依然鼓鼓的,皴痕裂斑,為但凡見過他的人所熟悉。樓下告別時,他的車停在馬路對面。他和大家一一握手道別。我要扶他過馬路,他推掉我的手,說不用。那一瞬間我想了,啊,這是英雄氣質。英雄是不需要幫助的。我一直目送他的背影,那體重業(yè)已不足百斤,英雄的背影。他那搖晃傾斜的背影,走向等候他的小車。燈火闌珊,斑影如篩。

  六年前,我在寫他的那篇《多好的老漢》一本里,紀錄了他說過的原話:“我用序言懷念他們,他們活著,看了,多好!他們死了我再寫文章,只讓家屬子女看,跟死者,你說說看,有什么關系?”我微信里也宣布:在他離世后也就不寫他了??墒蔷庉嬎览p活追,非逼我寫。遂有此文。

  方英文:1958年生,陜西鎮(zhèn)安人?!蛾兾魅請蟆肪帉彛袊骷覅f(xié)會會員。著有《方英文小說精選》、《種瓜得豆》、《燕雀云泥》以及長篇小說《落紅》、《后花園》等。  

  各界緬懷

  “他厚實得如同陜西黃土”

  華商報訊(記者 陳思存劉苗)陳忠實去世后,華商報記者昨日通過電話,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工作的30多人進行采訪,大家對先生的離世均表痛心緬懷。

  “通過《白鹿原》知道了西安”

  西北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系于蒙蒙同學今年25歲,他稱自己是從外地來西安上學,但《白鹿原》在初中時就讀過,通過這部作品不僅知道了西安,更知道了還有叫白鹿原的地方。

  于蒙蒙說,現(xiàn)在即將畢業(yè),細品《白鹿原》里面很多話是陳忠實先生一生的凝練和總結,對“人性”、“人世”等都有自己的深刻理解。

  “有求必應,一點架子沒有”

  一家影像工作室負責人王先生說,當年《白鹿原》讀到黑娃死就把書擱下了,到現(xiàn)在也未讀完。但前半部的波瀾壯闊已足以觸及心靈,因工作關系跟老漢(陳忠實)接觸比較多,“這是個好老漢,啥時候見面都是面露笑容,認真對話,有求必應,一點架子沒有”。想到以后再也見不到老漢了,還是很難受,回去趕緊把書讀完,免得老漢怪自己。

  “作品中有些話語激勵著一代人”

  今年38歲的季先生是西安一家企業(yè)負責人,他的書房內存放著陳忠實的很多作品,其中《白鹿原》已經(jīng)翻過無數(shù)遍,他從農村走出到城里學習、安家、立業(yè),有著和小說人物相似的命運和經(jīng)歷。

  季先生說,《白鹿原》里面對生活和人生的感悟,激勵和提醒著一代人。  

  “經(jīng)常在面館見他吃扯面”

  居住在西安建國門里的吳國棟老人今年78歲,他稱,因為他和老漢(陳忠實)年齡相當,10多年前也是在省作協(xié)門口附近的一家面館相遇,經(jīng)常在面館見他吃扯面,與老板打招呼很隨和。吃完飯后問老板才知這就是陳忠實,一來二去兩人就熟了,一點架子都沒有。吳國棟說,認識這么多年了,有時候老漢從外地回來,經(jīng)常捎點煙卷給他。最近,因身體原因不太出門了,但沒想到他這么早就走了。

  “他身上不時迸發(fā)逸聞趣事”

  嵐皋縣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回憶說,2004年9月,陳忠實先生來調研,給人一個老農的形象,親切得就像鄰家大哥。而他身上不時迸發(fā)的逸聞趣事,也總是充滿真誠淳樸的因子,厚實得如同陜西的黃土。想到一位臉上寫滿滄桑的老人,就這么撒手而去,讓人驚愕不已,胸中只有悼念之情。

  “那個平易近人的大叔走了”

  1981年出生在陜西旬陽山村,父親早逝,母親智障,幼時的高燒使他成為身高不足1.2米的肌無力侏儒癥患者,曾出版過《這個世界無須仰視》的安康籍作家王庭德說,“那個平易近人的大叔走了!”

  他介紹,與先生的相遇是在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第六次代表大會上,先生諄諄善誘,鼓勵他寫作要通俗化、大眾化,要使普通老百姓看懂!在交談中,先生上下打量他,還爽快地說:“你把我的電話記一下,回頭我們再好好聊聊?!? 

  “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球迷”

  今年62歲的退休干部楊先生稱,他與陳忠實相識多年,陳忠實為人豪爽厚道,聽到陳忠實去世的消息非常震驚,心中十分悲痛。他稱,先生說一口地道的關中話。從骨子里講還是一個農民,身上具有關中農民的所有特點,平凡樸素、淡泊達觀。說是個農民,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球迷,那時候與人談起“國力足球隊”、“東盛隊籃球隊”的比賽,那叫一個帶勁。

  “人品文品俱佳,讓人由衷敬仰”

  陳忠實是我最敬仰的小說家。”《文學報》前主編陳歆耕29日說。

    在陳歆耕看來,陳忠實的《白鹿原》是新時期最好的小說,“在我心里,新時期文學有《白鹿原》和沒有《白鹿原》高度是不一樣的。新時期作家中,有才氣有名氣的不少,但人品文品俱佳讓人由衷敬仰者不多,陳忠實絕對算一個”。

【責任編輯:難再續(xù)】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