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旅游迈入3.0时代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2/10/24

蓝天高远,四野苍茫。金秋时节,走进腾格里沙漠,但见黄沙浩瀚,绵延无尽。 在沙漠腹地,一幢幢黄褐色的尖顶民宿造型别致,旁边的露营地一顶顶洁白的帐篷也非常漂亮。 “南方人特别喜欢来,还很多网红到这里拍照,3800块钱的星空房,需要提前支付定金。”一边带着记者参观自己的民宿,时之沙大漠民宿老板张学...

“四大考古名片”令人刮目相看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2/10/24

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的八曲连弧型金盒。 哈民遗址出土的陶猪。 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彩棺。 南宝力皋吐遗址出土的人形壶。 《陈国公主墓》《吐尔基山辽墓》《哈民遗址》《南宝力皋吐遗址》,这每一项考古成果拿出来都能震惊世界、载入中国考古史...

琴弦上的时光——苏尔格马头琴演奏印象

来源:草原全媒   2022/09/09

我相信,这个从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走出来的女孩儿苏尔格,手中流淌出来的音乐,不仅仅是一把马头琴的倾诉,是她在用心灵来感受这片土地,感受草原上的一草一木,一声鸟鸣。 当她从阿爸的手中接过马头琴的时候,也接过了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使命。从小就深受父亲熏陶的她,骨子里对于音乐的热爱,对于草原的热爱,从她的琴声...

第六届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举行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2/09/09

8月26日晚,第六届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在包头市土右旗举行。 开幕式晚会以节目《盛世百花开》开场,25面大鼓小鼓震撼全场,现场气氛瞬间点燃。二人台联唱《黄河儿女情》让观众感受到经典的魅力。来自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四地的《十对花》《双山梁》《画扇面》等曲目精彩纷呈。 据了解,本届二人台艺术节以“...

赤峰开启“历史文化之旅”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2/08/04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赤峰,文化是其永远挖不尽的宝藏,也是如今深耕本地游的着力点。 无论是在敖汉史前博物馆瞻仰“中华祖神”感受“红山文化”,还是探秘辽上京皇城领略契丹辽文化,抑或在阿鲁科尔沁草原欣赏一场古老纯正的“蒙古汗廷音乐”……赤峰市倾力打造的“历史文化游”,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都游出品质、游出...

内蒙古文学十年成就展开展

来源: 内蒙古日报   2022/07/06

7月1日,由自治区文联主办,内蒙古文学馆、内蒙古作家协会、内蒙古评论家协会、内蒙古翻译家协会、内蒙古文学杂志社承办的“喜迎二十大 书写新时代——内蒙古文学十年成就展”在内蒙古文学馆开展,展期为1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文学界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丰硕成果。“喜迎...

仰韶文化内蒙古寻踪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2/07/06

  包头阿善遗址出土的灰陶钵。   王墓山遗址出土的火种炉。   1996年考古专家在石虎山遗址。   凉城县史前文化聚落遗址景观复原。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发现并命名了中国第一个考古学文...

寻找中华史前文明的印记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2/06/23

  兴隆洼聚落遗址。   遗址发掘现场。   兴隆洼玉玦。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南部敖汉旗境内的松辽平原,山川秀美,河流纵横,草茂林丰,物产丰富,在努鲁儿虎山脉北麓,西辽河流域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上游,兴隆洼遗址作为中国新石器时期的一处文化坐标,其发掘成果一度震惊世界。...

大美边疆:边塞小城阿尔山“休养”记

来源:新华网   2022/06/23

夏日时节,横跨大兴安岭南麓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草木萌发,生机勃勃。清晨,杜拉尔林场护林员白玉华发动皮卡车,在大兴安岭茫茫林海中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春防火,夏营林,秋防猎,冬管护,一年中白玉华有超过200天的时间与世隔绝,在深山老林里守护大兴安岭的一草一木。 2012年,阿尔山市迎来了“挂...

大立人与小陶猪:面对困难挺直站 向着美好生活跑

来源:新华网   2022/05/20

  新华社成都5月18日电 题:大立人与小陶猪:面对困难挺直站 向着美好生活跑 新华社记者童芳、唐文豪 勤劳勇敢的古蜀先民,缔造了灿烂辉煌的三星堆文明,他们种植水稻,饲养牲畜,采桑养蚕,修建城邦,祭祀天地。多年来,三星堆层出不穷的考古新发现,绘就了一幅生动的先民生活图景,我们可以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