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思老一世銀幣正面。
庫思老一世銀幣背面。
藏品:庫思老一世銀幣。
年代:唐代。
質地:銀器。
規(guī)格:直徑2.9厘米。
特點:國家一級文物。
收藏:內蒙古博物院。
1965年,呼和浩特市壩口子古城修建水利工程時挖出了這枚銀幣,當時銀幣上面還有絲綢痕跡??脊湃藛T猜測其出土地點可能是一處建筑物的窖穴內。
模鑄制作。正面為國王的側首半身像,頭戴高冠,王像前有缽羅婆文王名“庫思老” 的銘文,連珠紋輪廓外,頂部有一新月,抱一圓形物,左右兩側和下方都有一新月,新月內飾六角星;背面中央置祭壇,兩旁各站一祭司,雙手持劍置于胸前。
淵源:此銀幣為庫斯老一世時期銀幣,屬波斯薩珊銀幣。庫思老意為“偉大的聲望”。庫思老一世被稱為波斯薩珊王朝最偉大的國王,公元531至公元579年在位,他總是以正義和優(yōu)秀君主的形象出現。在伊朗和西亞一帶,人們黎他“阿努希爾萬”,意為不朽的靈魂。
薩珊帝國國力強盛,財力雄厚,打造銀幣數量極多,比值適中,貨幣單位非常適合流通使用,商人在通商路上銀幣攜帶非常方便,很快成為絲綢之路上通用的國際基價貨幣。
薩珊銀幣在我國發(fā)現范圍非常廣,順著絲綢之路進入我國內地地區(qū),從新疆、青海,至內蒙古、寧夏、山西、河南一帶,一直至湖廣、江蘇等地都有發(fā)現。雖然分布廣泛,但多為窖藏、墓葬、寺廟塔基出土,根據其出土方式,夏鼐先生將其歸為通貨、葬儀、寶物、貢物四種類型。銀幣當成通貨時,當時的主人可能在遇到危險時將其暫時掩藏起來的,形成窖藏。我國古代有貨幣隨葬的習俗,薩珊銀幣在新疆和內地的墓葬中都有出土,但銀幣位置有明顯不同。新疆地區(qū)墓葬將銀幣放于死者口中或雙眼上,內地則將銀幣放在隨葬的珠寶盒或墓室內,作為寶物和其他金銀珠寶等物一起放在容器中隨葬,亦可將視其為收藏品。在一些佛教寺廟中,會將薩珊銀幣放在舍利塔基中,這些銀幣有可能是薩珊王朝與中國官方往來時作為貢物帶來的。(云彩鳳)
【責任編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