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博覽 > 正文

三代人的長城情緣

來源:呼和浩特晚報 作者:王璐      2019-06-28

  長城背后的故事,吸引著現代人的目光。

  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講,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偉大建筑奇跡,凝結著我們祖先的汗水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很多人都無法想像,在幾千年前沒有大型機械的時代,我們的祖先是以什么樣的毅力,克服了多少困難,經過多少年的努力,才將長城修建成功,蜿蜒在崇山峻嶺之中,把抵御外敵的功能發(fā)揮到了極致,成為保護大好河山的萬里屏障。


  長城背后的故事,吸引著現代人的目光。在內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縣,就有民間力量自費徒步考察長城,為發(fā)掘、記錄歷代的長城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們歷經艱辛、堅持不懈、潛心研究的執(zhí)著勁頭,也正是長城精神的真實寫照。清水河縣的高曉梅一家三代人的實際行動見證著他們濃厚的長城情緣。



  和林縣境內的明長城 

  徒步8萬里自費考察     他對長城的執(zhí)著讓人感動

  近幾年,地處清水河縣的老牛灣國家級地質公園成為了呼和浩特市民短途旅游的熱門目的地,同時也以“長城與黃河在這里握手”的奇特自然景觀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游客、攝影愛好者。讓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清水河縣在旅游界嶄露頭角,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們也因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生活發(fā)生了美好的變化。其實,早在1992年,就有一位自費徒步考察長城的當地人高旺發(fā)現了老牛灣長城的歷史價值和旅游價值,將老牛灣申報并獲批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在老牛灣上下的高山峽谷里,文物古跡頗多,人文最觀美好。順著黃清流兩岸的喇嘛召、寺廟、古城、古塔、水磨、溶洞,時隱時現。著名的白泥窯子原始社會石器時代遺址和漢代長城已給黃河峽谷平添了風采。黃河文化、長城文化交融在一起,源遠流長。高旺在多年的采訪、徒步考察長城的過程中,發(fā)現了這個極具旅游開發(fā)價值的“金三角”,他曾多次深人考察,在填寫申報課題的表格中被他寫得客密麻麻。當申報成功后,他多次帶著課題組成員到萬家寨、準格爾煤田等地考察。課題結項后,他于1996年寫下了35000字的課題研究報告。書里從旅游資源、旅游景點、旅游資源開發(fā)和旅游區(qū)投資與效益等幾個方面闡述了此地開發(fā)旅游具有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時隔20多年后,現在的老牛灣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非遺保護項目“騾馱轎婚禮、踢鼓子秧歌、清水河布藝”“抿豆面、石磨豆腐”,讓游客在感受老牛灣壯美的自然風光之余,首次一站式集中領略了老牛灣旅游區(qū)本土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從而也更加欽佩高旺他對老牛灣景區(qū)的開發(fā)和當地經濟發(fā)展的遠見卓識,以及他當年的超前眼光。


  高旺從20世紀70年代在清水河縣廣播局工作后,便與長城結下了不解之緣,那時他無意中看到了長城專家羅哲文關于長城的文章,發(fā)現在兒時放牛經過的臺墩竟然是長城的烽火臺,從此古長城成為他一生的追求。他曾徒步8萬里,從清水河縣出發(fā),沿路走過山西、陜西、河北等8省區(qū)自費考察長城,條件十分艱苦,為了節(jié)省經費他沿途到老鄉(xiāng)家借住、蹭飯是常有的事,幾乎是“一路考察,一路乞討”,最終收集了中國歷代長城的翔實資料1000多萬字,拍攝了10000多張黑白和彩色照片,還創(chuàng)辦了中國《萬里長城》雜志,出版了《中國歷代長城詩大全》(上下冊)《長城烽火》(上下冊)《內蒙古長城史話》《博覽長城風采》《長城訪古萬里行》7本長城專著,被譽為“內蒙古徒步考察長城第一人”。他去世時只有64歲,在2018年年底,他的女兒高曉梅把他研究長城的故事記錄整理出版了《情系長城——內蒙古徒步考察長城第一人高旺》一書,生動再現了高旺對于長城考察的經歷。


  生活清貧仍堅持研究    長城精神代代相傳

  近幾年,每到夏季,清水河縣總會舉辦長城文化節(jié),高旺的女兒高曉梅幫助家鄉(xiāng)舉辦、主持第二屆、第三屆清水河縣明長城研討會,相關的學者、專家匯聚一堂,繼續(xù)挖掘內蒙古長城的邊塞、軍事、農牧、貿易等歷史文化元素;凝練愛國主義、民族融合主題;討論建設軍事長城、民族長城、絲路長城、長城歷史小鎮(zhèn)文化小鎮(zhèn)的可能性等等,以及長城的保護、修繕等問題。


  其實,高曉梅從1993年大學畢業(yè)后辭去原本的工作,在父親高旺創(chuàng)辦的中國《萬里長城》雜志社工作,1998年父親去世后雜志???,高曉梅也失業(yè)了。隨后的這些年,她通過給培訓機構代課、向其他雜志、報刊投稿,維系著生活。盡管生活很清貧,但是作為內蒙古長城研究會的一名長城熱愛者,她沒有放棄過對長城的研究,為了挖掘歷史文化,推進旅游業(yè)發(fā)展,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最近她又申報了《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丫角山長城開發(fā)旅游的可行性報告》,報告中提出了老牛灣——北堡長城遺址公園——清水河縣銀滾山長城遺址公園3天2夜的旅游路線。不久前還幫助清水河縣邀請了中國建筑與園林藝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團隊、自治區(qū)文物部門相關專家,前往清水河進行考察,繼續(xù)為長城文化的研究努力。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呼和浩特市有長城,了解長城精神和長城文化,她開展長城公益講座,還帶領大家到呼和浩特市新城區(qū)保和少鎮(zhèn)面鋪窯村趙長城遺址前介紹長城,講解長城故事。


  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高曉梅年僅16歲的兒子王東麟對長城文化、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18年出版了個人作品集《我與筆墨話成長》,2017年參加了紀念長城入遺30周年“體驗長城魂,共筑中國夢——2017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qū)青年學生長城夏令營”,結營儀式上他在人民大會堂發(fā)言。主持會議的中國長城學會秘書長吳國強評價到:“三代長城人,長城代代傳,他們是長城世家。”


  “長城是有溫度的,作為民族融合的紐帶,她的建筑代表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長城是有力度的,她能夠把兩千年的歷史告訴你,讓人深深愛上她。我們內蒙古,尤其是呼和浩特有這么多的長城,長城背后的歷史和故事不應該被埋沒,我將會繼續(xù)努力,為長城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辈稍L結束的時候,高曉梅動情地說。




【責任編輯:自然】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