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八作
一看到“八作(音zuō)”是不是想到“五行八作(音zuō)”這個詞,在“五行八作”中的“作”是“作坊”的意思,而五行八作則泛指各行各業(yè)。在老舍《龍須溝》第一幕:“五行八作,就沒你這一行?!?/p>
五行八作=各行各業(yè)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但是,今天所說的“八作”是中國古建筑修繕中的“八作”,主要包括:土作、石作、木作、瓦作、油漆作、彩畫作、搭材作和裱糊作。2008年以這八作為代表的“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北京故宮)”入選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充分體現(xiàn)了人們在社會化勞動中的協(xié)作與分工。
萬壽寺(北京藝術博物館)修繕的官式建筑規(guī)格自然沒有故宮那么高,但是傳統(tǒng)官式建筑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早已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嚴格形制的施工技藝。在萬壽寺修繕過程中,需要保留那些歷史的印記,因而使用的也必須是這些傳統(tǒng)的施工技藝。
1、 木作
木作又分為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是指傳統(tǒng)木結構建筑的主要結構承重的部分,主要構件有柱、梁、枋等。小木作與大木作是對應的,主要承擔其它非承重木構件的制作和安裝。如:門、窗、樓梯、外檐裝飾和防護構件等。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把小木作也稱為裝修作。
圖為萬壽閣七架梁制作現(xiàn)場(圖片拍攝:孫秋霞)
2、 土作
土作是關于筑基累臺、筑墻、制土坯等土方工程。《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的土作部分,只包括刨基槽和夯筑灰土及素土作業(yè)了。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龍山文化已經(jīng)掌握了夯土技術,就以夯土建造城墻、臺基等。直至清代,重要建筑地基仍然用的是夯土。在古代社會里,用一兩年就建起一座都城、宮城,就地取材的夯土作業(yè)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土作在中國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至于稱大規(guī)模建筑活動為“大興土木”?!逗鬂h書·隗囂(kuíxiāo)傳》:“( 王莽)造起九廟,窮極土作?!蓖跸戎t集解引周壽昌 曰:“土作,即興造土木意,舉土以該木也,《禮》‘無作土功’,亦指土木工言?!?/p>
但是,萬壽寺修繕工程中沒有大規(guī)模的土建工程。
明長城的夯土段(圖片拍攝:孫秋霞)
圖片為1946年黃河花園口決堤處工程現(xiàn)場,八個苦力正在打夯(圖片來源:網(wǎng)絡)
3、石作
石作主要建造石建筑物、制作和安裝各個石構件的專業(yè)。在宋代《營造法式》中的石作包括粗材加工、雕飾、柱礎、臺基、壇、地面、臺階、欄桿、上馬石等的制作和安裝?!肚骞げ抗こ套龇ā泛汀秷A明園內(nèi)工現(xiàn)行則例》中的石作內(nèi)容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石桌、 繡墩、花盆座、石獅等建筑部件的制作和安裝,但不包括石拱門。萬壽寺修繕中石作也沒有大規(guī)模的石作施工。呵呵~~~~~~~~
萬壽寺大雄寶殿門前的臺階和雕刻蓮花的丹陛石(圖片拍攝:楊京京)
須彌座(圖片拍攝:孫秋霞)
原文鏈接:http://culture.gmw.cn/2018-11/30/content_32078882.htm
【責任編輯: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