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博覽 > 正文

君入高州府 先敬冼夫人

來源:歷史千年 作者:佚名      2017-02-25

 

  在高州誰的名氣最大影響最深?不是當下社會名流,也不是時代青春偶像,而是一位已作古千年的巾幗女英雄———冼太夫人。這位生于南北朝時期嶺南高涼的俚族女首領戎馬一生,為維護嶺南安定、保境安民、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周恩來[注: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中國共產(chǎn)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總理譽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走進高州,處處可見紀念冼太夫人的廟宇,多處地名依稀可憶昔日輝煌,更時時感受到高州人對她的無比敬畏與敬仰。也許很多人并不熟悉有關她的歷史,但如果有朝一日您光臨高州,請先敬拜冼太夫人。  

      冼太廟:罵皇帝也不敢不敬冼夫人  

  在高州境內,大大小小的冼太廟有320多座,遍布每個鄉(xiāng)鎮(zhèn),構成了一幅幅有著濃厚歷史沉淀的冼夫人文化景觀。其中最著名的,要算位于高州市人民路潘州公園北面的冼太廟。這是高州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冼太廟,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紅墻綠瓦,斗拱飛檐,裝飾華麗,運用彩繪、堆塑、雕刻等藝術形式,表現(xiàn)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貌,而廟內《冼夫人記》碑、《恭謁冼夫人廟書》碑等碑刻,保存完好。如果你細心一點還可以發(fā)現(xiàn),門神是哼哈二將,不是傳統(tǒng)的魏征尉遲恭。  

  由于歷史原因,這座最著名的冼太廟曾一度被“圍困”于眾多現(xiàn)代建筑之中。冼太廟所在地被認作為福地,不少政府部門辦公樓、居民住宅甚至幼兒園等等紛紛“靠攏”,就連廟正門處都有樓房,最小間隔僅寥寥數(shù)尺。近幾年來,民間要求拆遷廟周圍建筑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旅游文化部門的努力下,目前已經(jīng)有不少建筑被拆遷了,廟正門也重建了廣場,政府花了上千萬進行重修。這似乎有點面子工程的味道,但是對于高州人而言,對冼夫人的尊重,有如對國家民族的尊重一樣。  

  這一點,從絡繹不絕的信眾可見一斑。記者走訪冼太廟的那天清晨,天正下著蒙蒙小雨,即便如此,拜祭祈福的人依然很多,有夫妻二人同來,有兒子攙扶老母親而來,有爺爺牽著孫子而來,有父親抱著小孩而來,他們無一不虔誠叩拜。身處其中,你心中也會油然而生敬畏之心。高州旅游局的黃立副局長告訴記者,千百年來,高州人已經(jīng)把冼夫人當作“神”一樣信奉和敬仰,在高州人心中,即使敢罵皇帝也不敢不敬冼夫人,她是高州人歷史的驕傲。舊城:今日舊城村追憶昔日古城池      

    高州市內的冼太廟規(guī)模大、人氣旺,而尋訪現(xiàn)存最早的冼太廟,則要到高州東北面23公里處的長坡鎮(zhèn)舊城村。舊城曾是冼夫人舊時府署所在地,千百年來民間一直稱之舊城,沿用至今。據(jù)歷史記載,舊城原為電白郡、縣治所,南朝蕭梁時代(公元503-557年)置電白郡,建郡城于此。而舊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行政級別也不斷變遷,從一座古城逐漸縮變成一條村莊,而今舊城村所住居民,全部都是馮姓后人,他們正是冼夫人的后代。  

    走進舊城村,雖然在久經(jīng)滄桑后城墻早已坍毀,城內外已是村民生活居住的房屋和莊稼、果木,但全城的整體布局、城墻、城壕、城門等遺址仍然清晰可辨,這正是古電白郡、縣城之所在。舊城的城墻有內外兩重結構,呈“回”字形,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的遺址還是很清楚,目前西城門已重新修復,并且重修了兩段城墻。在舊城村外,旅游局的人指著一截土墻告訴我,那正是千年前的古城墻。泥土結構的古城墻上長滿了春早草,但仍然感覺得出當時堅不可摧的模樣。登上修復的城墻,氣勢頓顯,可以看到內墻里一座座居民樓,也可以看到外墻外一片片農(nóng)田,只是昔日的護城河已經(jīng)幾乎被填平,讓人不勝唏噓。  

    舊城村內古老的冼太廟,顯得有些破敗,但雖經(jīng)歷風雨與時間的洗禮,廟門口兩座石獅子依然顯得威武莊嚴。廟內還保存有一只遠近罕見的獨木鼓,大鼓身是用一截巨木掏空而成,而眾多古跡中尤為著名的是陳倉米。據(jù)悉,在舊城地下,埋藏著數(shù)量客觀的陳倉米,可能是古代因戰(zhàn)爭或火災被埋于地下,因年代久遠而碳化。獲悉記者前來采訪,舊城村一位老人更取出自己珍藏的小半罐陳倉米,送一半給記者,捧著這些黑色的陳倉米,讓人感受到淳樸民風與村民熱情。     

    平云山:冼夫人軍事總部挖出五色土      

    平云山位于云霧山脈通天臘山峰下的小山崗上,隋朝曾建有冼太廟,當初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鼎盛,但幾經(jīng)興廢,現(xiàn)存只剩下一些遺跡可尋。2007年作為平云山旅游區(qū)工程核心景點重修廟宇時,工人在清理廟基發(fā)現(xiàn)數(shù)百平方米的原廟基里全是五色土,一些已凝固成石塊的五色土依然五彩繽紛,青、紅、黃、白、黑清晰可辨,這一發(fā)現(xiàn)引起了全國關注。因為一般而言,五色土是封建統(tǒng)治者用來筑社稷壇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數(shù)百平方大小的基礎土層全是由五色土覆蓋非常罕見。  

    平云山還是冼夫人軍事總部遺址,大型的石構古城墻、跑馬道、烽火臺、瞭望哨、較場等遺址至今猶存。在山腰處,依稀可以看到石構古城墻,當?shù)厝朔Q之為“南國長城”,繞山跨澗,斑駁的石墻蜿蜒起伏,石墻上布滿的青苔也經(jīng)歷過年代的打磨,新青苔長在老青苔之上,你仿佛可以看到千年前那種防御的氣勢。只是可惜,也是由于一些歷史與人為原因,石墻被拆被挖,有的人家更將石頭搬走建房子。開發(fā)平云山旅游的何先生對此很痛心,不過對于未來的發(fā)展,他依然期望能夠重現(xiàn)“南國長城”的威風,重現(xiàn)這段歷史。  在歷史長河以外的風景里,平云山壯觀的自然風光更是亮麗的一筆。記者走訪平云山正值下午,風很大,山腰云霧繚繞,站在山頂可見云如輕煙,驅車拐角處更可見一望無際的云海,車似乎在云中游,不勝奇妙,“恰似騰云駕霧去,不知身在何處中”正是最貼切的描述。山下梯田層層,山中人家裊裊炊煙,此處清幽之境,望遍廣東,難尋第二處,只是仍然藏于深閨。  

    ■背景資料  

  冼夫人生平      

    冼夫人(公元512-602年)原名冼英(公元522-590年),自幼追隨父兄逞勇斗狠,經(jīng)歷過幾次部族之間的械斗,頗有男兒氣概,稍長更得異人傳授武藝及韜略,不但能夠挽弓執(zhí)刀與敵人拼斗,而且深諳行軍布陣之法的廣東高州人,后嫁于當時的高涼太守馮寶。  

    冼夫人是中國古代[注: 中國古代 中國古代中國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的歷史]嶺南地區(qū)最受贊譽,也最具傳奇色彩的政冼夫人治家。她一心為國、赤誠愛民的崇高精神,使動亂的南北朝時期的嶺南一隅得以偏安,經(jīng)濟發(fā)展[注: 概念 一個國家擺脫貧困落后狀態(tài),走向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現(xiàn)代化的過程即稱為經(jīng)濟發(fā)展。經(jīng)濟發(fā)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jīng)濟規(guī)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人民安居樂業(yè),文化普遍提高。冼夫人不僅在協(xié)助梁、陳及隋三朝治理嶺南方面業(yè)績輝煌,而且她還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一員勇冠三軍的猛將。她在反對地方割據(jù)和分裂活動,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卓越的軍事才干和煊赫的戰(zhàn)功,得到皇朝的信任,逐漸上升為有權調動指揮部落六州兵馬,雄踞一方的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中華民族歷代英雄豪杰中亦少有可比者。  

    冼夫人的歷史功績和思想文化[注: 西方思想文化15世紀至17世紀,可以說是歐洲社會的轉型時期,是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歐洲經(jīng)歷了重大變革,而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文藝復興”運動。],于國內乃至世界都有很大影響,在廣東歷史版圖中更是具有特殊的地位,歷來都得到很高的評價。自六朝梁陳至明清皇朝先后給予冊謚之外,還有如唐魏征、宋蘇軾、明李東陽、清王士楨等名人給予作記與歌頌。在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總理譽之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2002年,江澤民主席視察冼太廟時,盛贊她維護國家統(tǒng)一,增強民族團結的精神,稱她為“我輩后人永遠學習的楷模?!?/p>

      他們講故事

  在高州的采訪中,講故事的主角不止一人。冼夫人研究會會長、高州旅游局局長鐘平,一位土生土長的高州人,僅對冼夫人的研究已經(jīng)出版了好幾本論文集;冼夫人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燕茂,一位治學嚴謹?shù)睦先?,對冼夫人軼事手到捻來。他們對冼夫人文化的研究之深,令人欽佩不已。

    冼夫人為什么不叫馮夫人?

    在高州無人不知道冼夫人,冼夫人姓冼,而她的丈夫姓馮,為什么不稱之為馮夫人?對于冼夫人的稱謂,據(jù)說是當初冼夫人是俚人部落首領的女兒,后來成為女首領,而她的丈夫馮寶為入贅,所以在當時人們眼里,應該稱之為冼夫人而不是馮夫人,以表尊重。后來冼夫人在同一嶺南、保境安民上的突出貢獻,后人更沿襲冼夫人這一稱謂,一直延續(xù)至今。

    冼夫人像為什么都拿扇子?

    到過冼夫人廟的人可能會留意到,冼夫人右手都拿著一把扇子,冼夫人作為武官,為什么不拿刀劍而拿扇子呢?當?shù)厝苏f冼夫人這把扇叫神風扇,威力無窮,憑借這把扇子可以驅瘟疫,有什么妖氣、邪氣一扇就走,老百姓形容這是一把八寶扇。民間傳說當初抗日戰(zhàn)爭日本人不到高州,不是因為害怕高州人,而是害怕高州神,冼夫人就是高州的保護神。

    冼太廟為什么有兩個冼夫人像?

    在高州的大多數(shù)冼太廟中,都有兩個冼夫人像,一前一后,一大一小,為什么同一個廟堂中會有兩個像呢?原來在后面的大一點的像是固定坐像,一般不挪動,而前面的小一點的坐像,主要為了每年方便出游,這也是冼夫人在高州各地年例出巡的習慣而致。

    冼太廟怎么還會有其它神位?

    在冼太廟里,除了供奉有冼夫人以及她的丈夫馮寶外,往往還有王母娘娘、觀音以及潘仙,冼夫人像位于正中。當?shù)厝顺司窗葙蛉送?,還敬拜王母娘娘、潘仙等,為了便于拜祭,因此將這些神位都放置在冼太廟內。潘仙指的是潘茂名,是一位得道仙人,生于高州潘村,茂名的地名也因此而來。

    高州年例來自于冼夫人出巡

    在粵西地區(qū),很多村落都有“年例”,一般年例都是一條村最隆重的盛大節(jié)日,家家戶戶擺三牲敬神佛。而在高州,年例則與冼夫人有關。高州人做年例就是為了迎接冼夫人出巡,當時人們對冼夫人非常敬重,得知冼夫人出巡,就會提前準備豐盛的食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年例的習俗。而由于冼夫人出巡各地時間不一,因此各村年例時間也不盡相同。

    廣東第一長聯(lián)在高州冼太廟

  
    在高州城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冼太廟里,有一副長聯(lián),上下聯(lián)分別有118個字,為中國首任駐美公使陳蘭彬所作。陳蘭彬為什么會在冼太廟寫下這樣一副長聯(lián)呢?這要說到陳蘭彬的出生地,陳蘭彬出生于廣東省吳川市,其實就是古時候高州府所轄的地區(qū),也深受冼太文化所影響。他的長聯(lián)全面高度概括冼夫人功績和群眾對冼夫人的敬仰之情,正如他兩聯(lián)的尾句“而筆無停史”、“如日可齊光”的慨嘆。

    唐朝高力士也是冼夫人后代

    說起李白楊貴妃,很多人都知道高力士,實際上高力士是高州人,還是冼夫人的后裔。高力士本姓馮,名元一,是高涼太守馮寶和巾幗英雄冼夫人的第六代孫。當初馮元一10歲前后家境有難,他小小年紀就接受閹割入宮,改名力士入宮為武則天宦官,因宦官高遠福收他為養(yǎng)子而改姓。高力士故居位于高州市區(qū)集賢街、安榮二巷一帶,始建于唐初,目前還保存下來。

    楊貴妃吃的荔枝產(chǎn)自高州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句詩傳唱千古,很多地方都為這串荔枝的來源爭論不休。不過據(jù)當?shù)乜甲C,楊貴妃所吃的荔枝最有可能產(chǎn)自高州。高州是荔枝之鄉(xiāng),至于為什么選中高州荔枝,很大原因在于唐玄宗的親信心腹高力士。高力士童年時也吃過很多荔枝,深知高州荔枝的美味,因此在眾多荔枝貢品中,偶是送給楊貴妃自己家鄉(xiāng)的荔枝。

    ■地理坐標

    高州市,位于粵西南部,東近南海,南踞鑒江平原,西連廣西,北靠云開大山,扼粵桂六縣市要沖,是廣東省省轄茂名市其中的一個縣級市。高州市地形復雜,地勢大體是東北高、西南低。從高空腑瞰,南狹北寬,像展翅飛翔的彩蝶。境內東北部是連綿的山地,中央腹地是起伏的丘陵,西部、南部的臺地、小平原,山地及河谷小盆地相互交錯,山川糾結。    

    ■歷史坐標    

    高州秦以前為百越民族中西甌和駱越兩部族雜居地。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高涼縣,屬合浦郡。三國吳從合浦郡分出高涼郡,依舊設高涼縣。南朝宋國將高涼郡廢去高涼縣。梁武帝時置高州。隋朝設茂名縣,大業(yè)三年(公元607年)改高州為高涼郡,轄茂名。唐設潘州,治茂名縣。宋朝并潘州入高州,治電白。元朝改高州為路,仍治電白。明、清年間茂名縣為廣東省高州府臺。民國時期,縣名仍舊,初隸高雷道,后隸第七行政區(qū),道尹和專員公署均設于高州城。新中國建立后于1958年在茂名境內分置茂名市,同時改茂名縣為高州縣。炸牛奶”,咸甜皆可,可佐酒,又可作點心送茶。

  
 

【責任編輯:隋弘躍】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