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奇聞趣事 > 正文

“心靈感應”真的存在嗎?

來源:新華社 作者:      2018-11-05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是李商隱筆下的千古名句,坊間也流傳著許多至親手足“心靈感應”的故事,那么“心靈感應”真的存在嗎?

 

  “心靈感應”一詞于1882年由英國“心靈調查協(xié)會”的專家弗雷德里克邁雅斯提出。后來,英國皇家科學大學教授威廉?巴雷德輕和利物浦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奧利吧?羅奇等把這種現象看作是心理學現象之一。

  “心靈感應”一般發(fā)生在非常熟悉或親密的人之間,如同卵雙胞胎、母子、情侶等。這是因為關系密切的人有共同的生活經歷,導致彼此的觀念和行為體系相近,也共同生成了很多相似的潛意識。在特定的時間,這部分潛意識可能會被同時喚醒,神奇的心靈感應也就隨之發(fā)生了。

  從科學角度說,心靈感應可能確實存在。研究發(fā)現,兩個大腦可以通過某種方法相互溝通,腦波可在其主人不知不覺中同步化,這種效應并非只限于戀人,密友和同事之間也可以產生。不過,與心理學相悖的是,這種現象很可能是一種大腦對大腦直接發(fā)生的生理刺激轉移的真實反應,其產生的決定因素不在于雙方關系的長短,而是在于雙方之間移情作用的程度。也就是說,濃厚的情感可以將彼此間的思想聯系起來。

  曾有科研人員把同一只母兔生的幾只小兔子(即多胞胎)放進核潛艇中,隨后潛艇潛入被冰覆蓋的海水中。在實驗室中,兔媽媽腦內被埋入電極。此后,研究者在指定時間殺掉1只小兔,同時檢測母兔的反應。結果發(fā)現,每一只小兔被殺的瞬間,母兔都有生理反應。這個實驗雖然有些殘忍,卻證實了動物身上可能存在“心靈感應”。

  說到“心靈感應”,人們往往誤認為“第六感覺”和“心靈感應”一樣,但其實兩者的涵義并不完全相同??茖W實驗表明,人體除了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五個基本感覺外,還具有對機體未來的預感,這種感覺稱之為人體的“第六感覺”。第六感覺的感知,并沒有什么專一的感覺器官,而是由機體各內臟器官的活動,通過附著于器官壁上的神經元,把信號及時傳遞給各級神經中樞而產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第六感覺”和“心靈感應”存在一定的差別。

  原文鏈接: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8-11/05/c_137576983.htm

 

【責任編輯:】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