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都是第一次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26

  某一天清晨,我从梦中醒来,我突然想起了那个医生。50多岁的年纪,瘦削精干。她身着白大褂,穿过走廊两边等待诊治的病人群体,进入到自己的诊室。   这样的她,在自己服务的医疗机构里面,就是专业与权威的象征。病人们找她,是因为她能为他们解除病痛。她像邻家大嫂一样的亲切和美好,是为了更好地让病人放下恐...

花开芬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26

  几个月前,在搬新家的时候,为了给过于素洁的房间增添一点儿绿意,我专门去了离家不远的花卉市场,打算买一盆好看的花儿回来。在一位热心店主的建议下,我买了一盆长势正好、青翠欲滴的栀子花带回了家。   有一天,等我再看时,惊喜地发现,不知何时,在嫩绿的叶子底下,竟然有一朵洁白的花朵兀自绽放。它娇羞地藏...

思露花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26

  人生,不上路启程,永远不会有前程;生命,不奔赴征途,永远不会有前途。   人生修度:得之坦然,失之泰然,故而面对得失,方可释然。   人生,思想远行,是心灵的幽香;生命,灵魂高尚,是精神的弘扬。   笑对人生,无论甘苦,淡泊明志方可乐观;笑谈人生,无论进退,宁静致远方可达观。   不甘心...

晒晒暖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26

  闲来读诗,读到白居易的《负冬日》。“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冬日里,晒晒暖阳,实在是人间美事。闭目静坐,身心舒畅,心神安宁,宠辱偕忘,无比放松。   抬头看看窗外的暖阳,不由心动,何不去晒一会儿太...

一个新闻人的坚持与坚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25

  ——读《新闻并非易碎品》   中学时偶然读到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故事,这名曾经的游击队员将传奇一生与世纪风云紧密相连,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女记者:她采访过邓小平、霍梅尼、基辛格、甘地、卡扎菲、阿拉法特等30多位领袖人物。她多次上前线,将越南战争、印巴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动乱的战火实况、革命真相公...

写真正懂孩子的儿童文学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23

  ——郑渊洁童话“长销”的思考   郑渊洁之所以能成为“童话大王”,因为他写起童话来像长辈像朋友又像斗士,懂孩子的心,陪孩子玩,为孩子发声,永远在鼓励孩子正直、善良和勇敢。   最近几年,“童话大王”郑渊洁先后三次问鼎中国作家版税排行榜榜首,显示了他庞大的读者基础,也意味着作为70后、80后童...

一个人的《百年孤独》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23

  我总觉得,一个人发呆的时候,有这样那样的表情与细节,比如啃食指甲,比如蹙眉,比如微微将唇开启,又比如,手指搅缠发稍,那么,一定是在年少的时候,曾经被某一本书,给温柔地浸润过。就像,许多年以前,我还青涩,在没有暖气的乡下房子里,站在封闭不好的窗前,将冰凉的手拢在同样冰凉的棉袄里,读《百年孤独》,这...

忧伤的“灵性之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23

  ——读高朵芬诗集《一抹蓝》   当今,我们面临着一个诗歌创作的新高潮,无数冠名为“诗”的文字,流水般在诗坛上进进出出,供人们咀嚼玩味。经过时代大潮的冲洗,真正有灵性的诗,会沉淀在历史长河里,成为人们永恒的精神食粮,引导人们寻找灵魂的栖息地。   蒙古族女诗人高朵芬的诗集《一抹蓝》便是一部具有...

敬仰麦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23

  一个人的三餐,我很少做面食,面条、馒头,或者任何与面粉有关的食物。倒不是因为懒惰,骨子里,对于面粉和麦子,我一直心存敬仰。   和大多数北方人一样,我是擅长做面食的。只是当我决定做一次面条或蒸一屉馒头的时候,我总有一种仪式感。比如,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某个宁静的清晨或闲暇的午后,确定家人都有足...

于秋水长天处寻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23

  ——写在朱自清诞辰120周年之际   制图:蔡华伟   朱自清澄明、干净的文章境界值得后人追摹,他对新学术的发生与拓展也起到示范作用,坚持为大众写作、为中学生编书、大专家写小文章,虽非一时耀眼的明星,但放长视野,其精神价值更恒久,也更耐人寻味   世人眼中,朱自清是诗人、学者、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