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日》的作者是朱熹,他生于公元1130年,逝世于1200年。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字元晦,號晦庵,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洲病叟等,謚號文,所以又稱朱文公。他的祖籍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縣),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三明市)。人們常說的朱子,就是指朱熹的。他是弘揚儒學的大師。所謂“四書”,原是這么一回事:朱熹對《論語》進行了注釋,又從《禮記》中摘出《大學》和《中庸》,再配上《孟子》,寫成一本《四書章句集注》,簡稱《四書集注》?!八臅钡拿Q就這樣流傳下來。
下面講兩個有關(guān)朱熹的故事:
故事一.朱熹的父親叫朱松,是做官的,很有學問。他對兒子朱熹進行嚴格的教育與培養(yǎng)。大概是朱熹四歲時的一天,朱松指著天告訴兒子說:“這就是天?!敝祆淞⒖虇柕溃骸疤焐嫌惺裁礀|西?”又有一次,朱熹問父親:“地又是什么?”還有一次,朱松指著太陽說:“這是太陽。”朱熹問:“太陽待在哪里?”朱松回答說:“待在天上呀!”朱熹又追問道:“天又待在哪里?”總之,朱熹從小就好奇,不管看到聽到什么,都要刨根問底,往往弄得父親無法回答。
故事二.成年后,朱熹也當過官。一次,他到同安縣上任時,中途去拜訪一位學者鄭樵。鄭樵把朱熹迎進門后,端出一碟姜和一碟鹽來招待他。朱熹的書童見了很不高興。過了一會,朱熹把自己寫的手稿恭恭敬敬地遞給鄭樵,請求給予指正。鄭樵接過手稿,放在桌上,然后點燃了一支香。香煙裊裊,屋內(nèi)頓時縷縷芬芳。不料就在這時,窗外吹進了一陣風,把手稿一頁一頁地翻動起來。而鄭樵站在原地,動也不動。過了好一會兒,他把手稿還給了朱熹。此后,鄭樵與朱熹促膝交談,據(jù)說談了三天三夜。
告別鄭樵后,朱熹和書童出了門。書童對朱熹說:“那老頭子對待相公好無禮呀:不拿出好酒好菜,也就罷了,但也不能只拿一碟姜和一碟鹽呀!”朱熹聽了笑道:“這你就不懂了:姜,長在山中;鹽,從海上來。有山有海,這是大禮呀!”書童又說:“我發(fā)現(xiàn)相公恭恭敬敬地向他請教,可他卻連手稿都不看一下?!敝祆溆纸忉尩溃骸拔腋嬖V你吧:他可是個了不起的人哪!風吹來翻動手稿的時候,他就在看了;風停了,他也看完了。后來,他給我提了不少的好意見,這次拜訪他,我的收獲太多太多了!”
上面兩個故事源于史書與民間傳說。這些故事都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朱熹虛心求教的態(tài)度與嚴謹?shù)闹螌W精神。
下面就來具體解釋解釋這首詩。
首先,講幾個詞語在詩中的含義:1.勝日:晴朗的日子。2.尋芳:字面意思是尋找花草,實際上是指游春、踏青。3.泗水:河名,在山東省。4.濱:水邊。5.光景:風光與景象。6.一時:同時。7.等閑:平常,容易。8.識得:識別,了解。
其次,試用白話翻譯這首詩。
風和日麗的一天,
我到泗水之濱游春;
風光與景象同時煥然一新。
時時處處都可以看到東風的模樣,
因為萬紫千紅都是春的化身。
最后,對這首詩作進一步的賞析。
單從文字上看,這顯然是一首詠春詩,其實不盡如此。這首詩至少有兩個特點值得說說。
第一個特點:字字句句前后照應。
第一句“勝日尋芳泗水濱”,七個字便點明了時間、地點與事件:時間是“勝日”,即風和日麗的日子;地點是“泗水濱”;事件是“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三者合在一起,是總寫,用的是說明的寫法。
第二句“無邊光景一時新”,與前一句緊接著,是具體描寫春日看到的美景?!耙粫r新”,告訴讀者,春回大地,風光與景象同時變得清新而奇妙?!盁o邊”一詞寫出春天的風光與景象到處都是,使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為下面的詩句作了鋪墊。
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是由“無邊光景”引出,是議論兼抒情的寫法。因為光景無邊,才可以“等閑識得”。而且“識得”二字又與第一句中的“尋”字相照應:由于癡情地去尋覓,所以,才能“識得”;否則,即使光景無邊,對某些人也毫無意義,因為他們無動于衷。所以,“東風面”(指春天的美好容貌),只在真心喜歡它與癡情愛慕它的人面前,才展現(xiàn)其全部美麗的。
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萬紫千紅”的景象,不是別的,它們是春的化身。一是說,春天展現(xiàn)出來的美麗是“萬紫千紅”;二是說,詩人從“萬紫千紅”的景象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所以,“萬紫千紅總是春”不僅回答了為什么說“等閑識得東風面”的問題:因為到處“萬紫千紅”,所以才“等閑(容易)識得”;而且回答了“萬紫千紅”的根據(jù):因為光景無邊,才可說“萬紫千紅”。
第二個特點:寓情和理于所寫景物之中。
泗水之濱,是在山東,而山東早被金人侵占。朱熹從未到過北方,怎么可能在泗水之濱“尋芳”呢?
既然如此,朱熹為什么這樣寫呢?難道是有意杜撰?其實,這里暗藏著一種情懷,寄托著一個道理。我們知道,朱熹是弘揚儒學的大師,他對孔子是極其崇拜的??鬃釉谏綎|洙水與泗水之間講學,教弟子彈琴唱歌。因此,“泗水”就是借代孔子所在。而“尋芳”則是隱喻到圣人那里尋找濟世之道,尋找復興宋王朝之道,即收復河山之道?!叭f紫千紅”是比喻孔子的人格魅力,和他斑斕豐富的學問與技藝。這就是泗水之濱的“東風”(即春風),只有它才能使萬物復蘇,使國家恢復元氣。
所以,《春日》這首詩,通過他所寫的意象,不僅寄寓了詩人的愛國情懷,而且深藏著宇宙的豐富哲理。
文章結(jié)束之時,我想到了朱熹寫的另一首詩《觀書有感》,全詩四句: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一首哲理小詩。鑒,鏡子。渠,它;指方塘里的水。那得,即哪得;當哪能講。如許,像這樣。源頭活水,是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東西,如同打開了一面鏡子,藍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仿佛在來回走動。它怎么如此清澈呢?原來它的發(fā)源地有活水不斷地流來呀!不知你讀后有何感想。
另外,還想告訴讀者,朱熹紀念館坐落在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文公山景區(qū)內(nèi)。請想想:朱熹紀念館為什么要建在那里?為什么叫“文公山”?如果有機會到上饒市婺源縣,你可以瞻仰瞻仰這座紀念館。
原文鏈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1226/2995143.shtml
【責任編輯: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