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收藏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能量 > 正文

《夏日絕句》賞析

來源:北方新報 作者:李淑章      2018-12-21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宋代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號易安居士,山東省濟南章丘人。除善于寫詞外,她也善于寫詩,雖然留存不多。她的詩多為感時詠史之作,往往慷慨激昂,與其詞風有很大的不同。現(xiàn)在能看到的《漱玉詞》與《李清照集校注》,都收集了她的作品。

  李清照的丈夫叫趙明誠,是金石家(喜歡鐘鼎碑石,是從事古文字學研究的學者),他常與妻子李清照到市場上去尋訪金石書畫,然后買回來。據(jù)說,幾年后,他們的書齋里單是鐘鼎碑碣方面的文書就有兩千卷之多。趙明誠做過官,也善于詩詞?,F(xiàn)在講兩個有關(guān)他們的故事:

  一.一次,中秋節(jié)時,趙明誠的好友陸德夫等人來訪。陸德夫問趙明誠:“趙兄,近日又有什么佳作?能否拿出來讓我們欣賞欣賞?”趙明誠也不謙虛,就把他最近寫的詞作拿了出來,但他多了一個心眼:就是把李清照寫的詞也夾在其中,供大家傳閱。

  突然,陸德夫拍案叫道:“好一首《醉花陰》,真可謂千古絕唱!”其他人看了也都齊聲叫好。原來他們欣賞的《醉花陰》里有這樣的句子:“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壁w明誠聽了,又是高興,又是慚愧。最后,他告訴朋友,這首《醉花陰》是夫人所作。

  二.公元1129年,趙明誠上任江寧知府已經(jīng)一年多后,接到調(diào)令,讓他轉(zhuǎn)任湖州知府。就在這時,下屬帶來緊急情報:御營統(tǒng)制官王亦準備投降金人,陰謀叛亂。趙明誠理應報告上級,同時想法平定叛亂。但他的表現(xiàn)出乎意外,竟然在當天晚上,與另兩名官員一道“縋城逃走”(縋城,就是從城墻上順著一根繩子下來),置全城百姓安危而不顧,當了可恥的逃兵。

  幸虧他的下屬組織力量,平定了王亦的叛亂。朝廷得知此事后,立刻罷了趙明誠的官。

  這件事后,李清照非常痛心,非常羞愧,她不明白自己的丈夫為何如此貪生怕死!后來,李清照與狼狽不堪的趙明誠途經(jīng)蕪湖、當涂,前往江西,船行到烏江鎮(zhèn)(這里正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之時,李清照心潮起伏,寫下了《夏日絕句》這首不朽之作。

  現(xiàn)在,我們來解析這首詩。

  首先,還是解釋詞語:1.人杰:人中的豪杰或英雄。2.鬼雄:鬼中的英雄或豪杰。3.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zhàn)中,兵敗自殺。4.江東:指長江下游江南一帶, 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其次,用白話試譯這首詩。

  活著應當做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直到現(xiàn)在,

  人們?nèi)匀粦涯铐椨穑?/p>

  因為他寧肯戰(zhàn)死,

  也決不再回江東。

  最后,說說這首詩好在哪里。

  靖康二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抓走了宋徽宗與宋欽宗,宋王朝逃跑到江南。對此,李清照已是痛苦萬分。不料自己丈夫臨陣脫逃,李清照更是感到恥辱。在她路過烏江鎮(zhèn)時,創(chuàng)作此詩,其用意不僅在于歌頌英雄項羽的精神,恐怕也在諷刺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吧!這首詩寫得很獨特。

  1. 起筆驚人,字如鋼珠,落地有聲。

  李清照這首詩,起筆就有泰山壓頂之勢:“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币粋€柔弱的女子竟然有這樣的氣魄,那么堂堂七尺男兒又該如何?這是一種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這是一種無所畏懼的浩然正氣。無論是“生”,無論是“死”,都有那樣一種只能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任何敵人壓倒的信心與力量?!爱斪鳌边@個詞語,表現(xiàn)出詩人對人生觀的選擇:人活著就要活出一個樣子,決不能庸庸碌碌,無所作為;而“亦為”這個詞語,往往會使讀者嚇出一身冷汗:人死了還要當英雄?看到這里,我們不禁會想到這樣的句子:“死后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陸游)“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毛澤東)“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于是,讀者自會從中受到某種啟發(fā),會認真對待自己的生與死。這就是這首詩起筆的力量與智慧所在!

  2.結(jié)語出人意料,前后呼應,寓意無窮。

  當你讀到“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兩句詩時,你會怎樣想呢?你能想到詩人后面的句子嗎?

  詩人后面所寫,是非常巧妙而又極其自然地運用了所寫的人、事、物、景與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的手法。人,是項羽;事,是兵敗自刎;物,是船與江;景,是戰(zhàn)場。議論,是贊揚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的悲壯情懷;抒情,則集中在“至今思”3個字上。詩人就這樣把她心目中偉大英雄的形象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把偉大英雄的精神鐫刻在讀者心里。于是,“不肯過江東”的項羽便成了生之“人杰”與死之“鬼雄”的化身!于是,起筆與結(jié)語不僅在寫法上前后呼應,而且在內(nèi)容上彼此相融。至于,與“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相比,哪些人是厚顏無恥之徒,哪些人是貪生怕死之輩?對于這些,詩人則一字不寫,這個空白完全留給了讀者,起到的是“無聲勝有聲”的作用。

  3. 運用典故,卻不留痕跡。

  全詩只有20個字,共用了3個典故。一是“人杰”。這是暗用了劉邦的話:劉邦稱贊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二是“鬼雄”。 屈原的《國殤》詩中有這樣的句子:“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比恰安豢线^江東”。史書上記載:項羽兵敗到烏江江邊,烏江亭長勸他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說:江東父老即使可憐我,可我又有何臉見江東父老呢?說罷飛馬直入戰(zhàn)場,殺死敵軍無數(shù),最后自刎。而連用三個典故卻毫無生僻堆砌之弊病,只覺得通俗易懂,耐人尋味。即使讀者不知這3個典故,也不會對詩產(chǎn)生任何誤解。如此用典,才叫藝術(shù)!

  為了使讀者更好地思考問題,我把古人寫項羽的另兩首詩附在下面,請認真閱讀,然后結(jié)合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講講自己的看法。

  題烏江亭

 ?。ㄌ?nbsp; 杜  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題烏江亭

 ?。ㄋ?nbsp; 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與君王卷土來?

  原文鏈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1219/2990811.shtml

 

【責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guān)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