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正能量 > 正文

兒時記憶的味道

來源:內(nèi)蒙古新聞網(wǎng) 作者:      2018-11-07

  打撈兒時記憶的味道,油滋啦的味道最讓我難以忘卻。

  油滋啦,小時候愛吃,年輕時愛吃,老了更愛吃,總也吃不夠。油滋啦,用一個成語,那就是“情有獨鐘”吧!

  記得小時候,每戶人家,過年必須殺一口年豬,因為苦熬一年了,平時見不了多少油水,大人小孩都盼著過年殺豬解饞呢。如果不殺年豬,那就不是過年,而是過“蔫”。

  殺年豬,一般都是趕在臘月二十三以前殺。過了小年以后,年三十之前,有一點空閑時間就忙乎開始焅油了,留著一年做菜用了。

  父親是個殺豬的,焅油這活就用不著母親操心,只能打下手,遞個家什啥的,添一把火等等。

  焅油的原料主要有兩種:一個是片油,一個是肥膘子。片油是殺豬時從豬肚子里扒出來的,也有從腸子上摘下來的碎油;肥膘子是把瘦肉切掉,再把肉皮剔掉,然后切成小塊,放在大鐵鍋里,用慢火熬制。為了防止熬煳,可放少許涼水,為了讓熬出的油顏色純正,還可以放適量的白糖。這種熬制的方法,東北土話叫作“焅油”。

  焅油的活需要慢功夫,就像割香蕉著急不得。每次焅油,都是母親續(xù)柴火,而且都是草一類軟的柴火,不用樹枝子一類硬的柴火,尤其是不讓我們添柴火,怕火大了,把鍋燒煳了。父親緊盯著鍋,不時地用鏟子上下翻動,生怕焅得不均勻。等油滋啦發(fā)黃了,油鍋不冒泡了,說明沒有啥水分了,一鍋油也就焅好了。等冷卻之后,就可以往壇子里撇油了,剩下的就是油滋啦了。

  那個年月,油滋啦也要裝進(jìn)小缸里,準(zhǔn)備家里來客人時用來招待客人。

  油滋啦剛出鍋趁熱的時候好吃,尤其是帶點瘦肉邊的更好吃,香脆不膩。出鍋的時候,父親母親都會分給我們小孩子吃一些的。倘若放佐料,譬如鹽、花椒什么的,油滋啦就不是原味了,我喜歡干吃。再有,油滋啦一頓不能多吃,多吃,當(dāng)時挺解饞,但鬧不好會拉肚子的。

  油滋啦,還有一種吃法是包酸菜餡餃子。把油滋啦剁碎,放在酸菜餡里攪勻,植物油、鹽少許,放點味精、花椒粉、姜末和蔥花。酸菜餃子餡大,吃到嘴里,清淡、爽口、味酸,舌頭都酸麻了,好像麻到了頭頂,酥酥的,跟肉酸菜餡餃子截然不同,吃了上頓想下頓。

  現(xiàn)在,老伴有時會把積攢的肥膘子拿出來焅油,一有油滋啦,立馬就招呼我吃,小孫女也愛吃油滋啦。真可謂:鄉(xiāng)情不墨千秋畫,鄉(xiāng)味無弦萬古琴?。?/p>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找到了曾經(jīng)熟悉的味道。文/白守雙

  原文鏈接:http://jswm.nmgnews.com.cn/system/2018/11/07/012596465.shtml

 

【責(zé)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guān)注北疆風(fēng)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