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杯茶,入口時極苦澀,但是細細品味卻有回甘,但這種甘甜卻并非每個人都能品嘗的到。
有人淺嘗一口,被苦澀嚇到,便吐了出來,不熬過苦澀自然不會嘗到甘甜。
1
熬,是不斷積淀
熬,不是逆來順受,不是認命妥協(xié),是在逆境中不斷提高自己,積蓄力量。
人生的低谷需要熬,因為境遇不可能更糟了,每進步一點都是希望和力量。
這樣去想,熬起來就會舒服一點。
不要抱怨,不要灰心,把人生的困境當成一次歷練自己的機會。
李鴻章17歲中秀才,左宗棠14歲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
而曾國藩天賦奇差,在一次鄉(xiāng)試中,甚至被湖南學政當眾羞辱,他屢試不第,考了足足七次才成為秀才,可謂命途多舛。
曾國藩是家里的長子長孫,本身就承擔著巨大的家族壓力,心中況味可想而知。
智力不如別人,就只能一點點熬,進步一點是一點,他時刻檢省自己,書本不舍,日課不輟,堅持了幾十年。
曾國藩對自己兒子說:“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p>
困境之中,不要急躁,一步步走,慢慢熬過去,自然可以不斷精進!
2
熬,是忍耐包容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需要熬。
有人講過一個小故事,下屬結婚,請來退休許久的局長和局長夫人。
席間,新人敬酒,請教兩人恩愛幾十年的秘訣。
局長說:忍。
局長夫人說:一忍再忍。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愛情總是美好的,但是一但到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里,哪有不爭執(zhí)的。
忍耐了,寬容了,愛情就美好了;任性了,記仇了,愛情就悲劇了。
所有的親密關系都是如此,相互包容,相互忍耐,日子才能慢慢熬下來。
曾國藩和左宗棠是一個例子。
左宗棠聰敏過人,給曾國藩提出了很多好的策略,但是脾氣直,看不起人,說話經常讓曾國藩下不來臺。
曾國藩本人性子慢,謹慎持重,但戰(zhàn)爭中機會稍縱即逝,曾國藩白白放跑很多機會,時常讓左宗棠急得跳腳。
這對兩人都是一種煎熬。
但是政事上,還誰也離不開誰,所以兩人只能彼此容忍,彼此寬諒。
勺子總會碰上鍋沿,面對日常生活里的摩擦,要學會熬過去,而不是激化矛盾,一拍兩散。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也有自己的缺點。一言不合就拍桌子散伙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
大家一點點磨合,一點點忍讓,才能慢慢找到平衡點,讓關系趨于穩(wěn)定,才能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
3
熬,是命運的饋贈
王陽明說:人須要在事上磨煉。
人生都要經歷這個過程,這是命運的一次擠壓,也是自身的一次整合和蛻變。
就像鐵,它要經歷無數(shù)次的敲打,無數(shù)次的煅煉,才能百煉成鋼。
一個人坎坷磨煉未必是壞事,順風順水反而值得警惕。
種過瓜的農人都知道,如果瓜秧長得太快,就要掐頭,不然它一個瓜也長不出來。
順境的人容易飄,不扎實。就像瓜一樣,在逆境中才能定住心,扎扎實實才能結果。
在曾國藩的家訓中,“窮”是“善身”之道。
在寫給大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曾國藩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幾可以成大器?!?/p>
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要勤儉自律,在物質生活上主動跟貧寒之士一樣,這樣的孩子將來才有可能成大器。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熬,是上天的磨煉,也是上天的禮物。
倪萍在《姥姥語錄》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命不是撂下,是咬著牙挺著,挺到天亮?!?/p>
人生中的幸與不幸其實沒有一定,慢慢來,熬過去。
熬過疾風暴雨,人就變得堅強;熬過痛苦失敗,就能看到新的光亮。
原文鏈接:http://culture.kaiwind.com/hot/201804/17/t20180417_6322304.shtml
【責任編輯: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