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倫貝爾學院的課堂、圖書館、操場,在學府路中學的講臺,你可以看到這么一個人:佝僂著腰、仰視藍天、手托后頸部,走起路來總是這么一個姿勢的青年,他就是呼倫貝爾學院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大四的學生李鑫。
出生在興安盟科右中旗的他,孩提時代和其他小伙伴一樣捉迷藏、蕩秋千、彈玻璃球,做著任何兒時應有盡有的游戲,生活中充滿歡樂,然而在他13歲那年,這種快樂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一場災難降臨到他的頭上,他得了一種奇怪的病,頸部不能自如,走路只能仰望天空,食物難以下咽,就是喝口水都是那樣艱難,在當?shù)蒯t(yī)院看后也找不出原因,他從此開始了仰望蒼天、手托后頸走路的艱難歷程,這對一個僅有13歲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殘酷的,本來生活并不富裕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
更令小李鑫難以忍受的是來自外面的壓力,小伙伴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和他開心玩耍,而是用異樣的眼光盯著他轉,有的還取笑他,他成為一些人飯后的談資,走到哪里,哪里都有冷眼,夾雜著議論,仿佛背后總有人對他指指點點,他的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他回到家跪倒在母親腳下,乞求母親再也別讓他出去了,在家天天和媽媽在一起,他忍受不了這種歧視,實在忍受不了了。
看著眼前哭成淚人的孩子,母親的心像刀子一樣扎進去,她決定就是砸鍋賣鐵,借錢也要去外地大醫(yī)院為孩子治病,她和愛人打那一刻起帶著小李鑫踏上了漫漫的求醫(yī)路。區(qū)內外的大醫(yī)院他們看了很多,各項檢查指標都非常正常,結論是:無法確診病名、病因。自然也就無法下藥。更讓大人和孩子難以承受的是一個大醫(yī)院的專家的話:看著孩子的狀況,最多還能活五年,這就是說,小李鑫的生命將永遠定格在18歲。本以為去大醫(yī)院能治好孩子病的李鑫父母聽后愣在那里有半個多小時,他們看不見周圍的一切,聽不到別人說些什么?思維停止了。充滿希望而去,帶著絕望而歸,他們不知怎么把孩子帶回家中的,心里只有一個念頭:要把對孩子一生的愛在五年內全部給孩子付出。這天起,皺紋爬滿了他們的額頭,白發(fā)出現(xiàn)在他們的鬢角。這天起,一向性格開朗的李鑫父母變的沉默寡語,家里再也沒有歡聲笑語。這天起,李鑫家的天空一直烏云籠罩。
從小就懂事的李鑫對人生的概念還不清楚,但他知道他會過早的離開父母,這從父母以淚洗面的狀況可以看出來,他不停地拭去母親臉上的淚花,幫母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變著法兒逗父母開心,面對這殘酷的現(xiàn)實,他曾絕望過,萌生過不再活下去的念頭,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勇氣,他曾想過用什么方法結束這種痛苦的生活,用自己的解脫減輕父母的負擔,然而,在他的心靈深處也有一種念想:也許蒼天有眼,能給他帶來生的希望,或許能出現(xiàn)奇跡。看到孩子這樣,有好心人對他母親說,大夫看不了的病,可能是邪病,要不去求個“大仙”驅驅邪。他對母親說:“別聽那些,都是騙人的,我都是中學生了,信科學,不信那些歪門邪道,既然大夫沒見出來毛病,那就是沒毛病,我一定好好活著,一定會好的,好好孝敬你們”。母親說:“會的,檢查我兒子什么都正常,有父母在你身邊,你能生活的更好,你是好樣的”。就這樣母子間互相安慰,共同迎接著一個又一個黎明的到來。
真的如李鑫所愿,蒼天對他伸出了溫暖的手,奇跡在他的身上發(fā)生了,他在讀書中邁過了18歲自己人生的這道“坎”,在2013年他21歲那年,他跨進了大學的校門,走進了呼倫貝爾學院,進入了他夢寐以求的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他要在這里探索生命的奧秘,用行動證明他存在的價值。在大學的生活中,他看到了真情,體會到了真心,這里沒有歧視,有的是老師的關心、同學的幫助,這一切讓他的臉上有了笑容,更增添了他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他說:“有這么多關心我的人,我怎么舍得離開他們,我要更加堅強,我還要用我的所學回報社會、感恩父母、感恩師生、感恩每一個熱心的人”。他常常自勵:身殘不能志殘。他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在班級考試中總是名列前茅,為了有一個好身體,他克服自身的缺陷,經(jīng)常鍛煉身體,有時也和同學一起打打籃球,現(xiàn)在他是大四的學生,每天他都去學府路中學實習,他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毫不保留的灌輸給孩子們,對他們講解關于人生的真諦:自強、自勵、自尊。用實際行動實踐著他的諾言。
已經(jīng)25歲的李鑫就要離開校園,走上社會,他說:“自生病以來,我始終努力學習,不認為疾病是我追求人生理想的障礙,我的人生和他人并無兩樣,本來我的理想是當一名人民教師,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的學生:只要肯努力,一切皆可能?!彼嘈牛约阂欢艹蔀闉槿藥煴淼暮美蠋?。這位不斷進取的莘莘學子,將要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陽,明天的希望,他未來的路還有很長很長,也一定會更加豐富多彩。
【責任編輯:爾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