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民族風情 > 正文

游牧民族的心靈歸宿——蒙古包

來源:內(nèi)蒙古旅發(fā)委 作者:      2018-06-11

  你來過草原嗎?如果你來過,有沒有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如果有的話,是一望無際的青青草原,還是自由馳騁的俊美良駒,又或者是那恢弘壯闊的落日余暉?這些都是草原最美的時刻,也是最神奇的存在。而我最愛的,是在茫茫無際的草原上,那星星點點的白色斑點——蒙古包。

 

  初臨草原,很多游客最先想到的不是吃什么、玩什么,而是住在哪里,因為一旦來到草原深處,周圍只有草,會給人一種無所依靠之感,所以住處才是來草原的第一大事。于是,那看起來很有安全感的白色錐型頂棚建筑,就是我們在草原上最可靠的庇護所。

 

  蒙古包的包門開向南或東南,既可避開西伯利亞的強冷空氣,也沿襲著以日出方向為吉祥的古老傳統(tǒng),而帳內(nèi)的中央部位,安放著高約二尺的火爐。火爐的東側(cè)放著堆放炊具的碗櫥,火爐上方的帳頂開有一個天窗。火爐西邊鋪著地氈,地氈上擺放矮腿的雕花木桌。包門的兩側(cè)懸掛著牧人的馬鞭、弓箭、獵槍以及嚼轡之類的用具。帳內(nèi)的西側(cè)擺放著紅漆彩繪木柜,木柜的北角上敬放著佛龕和佛像,佛像前供放著香爐及祭品。

 

  普通的蒙古包,高約十尺至十五尺之間。蒙古包的周圍用柳條交叉編成五尺高、七尺長的菱形網(wǎng)眼的內(nèi)壁,蒙古語把它叫作“哈那”。蒙古包的大小,主要根據(jù)主人的經(jīng)濟狀況和地位而定。普通小包只有四扇"哈那",適于游牧,通稱四合包,大包可達十二扇“哈那”。包頂是用七尺左右的木棍,綁在包的頂部交叉架上,成為傘形支架,包頂和側(cè)壁都覆以羊毛氈,包頂有天窗。

 

  包內(nèi)右側(cè)為家中主要成員座位和宿處,左側(cè)一般為次要成員座位和宿處(蒙古族住房也以西為大,長者居右)。解放前,信奉喇嘛教的人們,在蒙古包的西側(cè)或住房的西間,設置佛龕,供奉佛像。蒙古包的中央設有供飲炊和取暖的火爐,煙筒從包頂?shù)奶齑俺鋈?古時沒有火爐和煙筒,一般都是在帳幕中央生火,煙從天窗出去)。蒙古包地上鋪羊毛氈,包門口和火爐旁鋪以牛皮,現(xiàn)代臥榻有的鋪設木床,有的設有矮床。

 

  漫步于草原上,春風在碧藍如洗的天空中放牧著白云。春雨輕灑,草兒發(fā)芽,大地一片青綠色。白蘑菇般的蒙古包點綴在綠茵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牧羊姑娘那動聽的歌聲在草原上回蕩,成群的牛羊,像天上的片片白云飄落到大地,真是美景如畫呀!

  蒙古包對于牧民來說,不僅僅是居住之所,更是一種心靈的依靠。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當你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馳騁時,周圍只是綠草和花朵,就算你佇立在天地間大聲呼喊,都不會有回聲,此時此刻你也許會感到自由的暢快,但是也會有一絲孤寂,此時是多么渴望有一碗濃香的奶茶來慰藉你疲憊的身體。當你再次上馬前行,翻過眼前的小山嶺,看到了遠處炊煙裊裊的蒙古包,此時此刻,我想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全感,然后用馬鐙輕踢馬腹,策馬揚鞭,加快腳步奔向那溫暖的蒙古包……

  原文鏈接:http://travel.nmgnews.com.cn/system/2018/06/08/012507043.shtml

 

【責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