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民族風情 > 正文

昔日渣土堆,今朝變公園

來源:呼和浩特晚報 作者:張斯源 于亞軍 蘇日娜 王偉晴      2018-05-10

 

  傍晚,來濱河路走走,這里真的很美。

 

  開車行駛在濱河北路,路兩邊滿是綠色。

 

  城市綠了,心情美了……

  興安南路與南快速路東南角附近,總占地面積約13.65公頃的秋嶺公園曾經(jīng)是一片渣土廢棄地,渣土堆最高處接近20米,主要由建筑垃圾和一些生活垃圾組成,臟亂差現(xiàn)象嚴重,給附近小區(qū)居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市園林局決定以秋景為主題,結合原有渣土堆放的特點,通過園林造景手法,順應地勢,模仿自然中“嶺”的走勢,形成了一處豎向變化豐富、空間層次多樣的區(qū)域性休閑公園。

  北山公園東鄰萬通路,西鄰環(huán)城水系東河段景觀帶,南側是成吉思汗特色景觀街,北側緊鄰北二環(huán)快速路,涉及治理渣土土方量330萬方,改造后釋放綠地表面積25公頃。東側地標式入口為青磚古城墻,勾起人們對舊時光的懷念。拾級而上,探究品味,行至山頂,空間豁然開朗。主環(huán)路串接多處景點,將人們帶往各具特色的節(jié)點景觀空間,從而帶來了豐富的草原文化與農(nóng)耕文化碰撞交織形成的文化體驗與游賞趣味。

  塬文化園位于科爾沁快速路以西,滿洲里路南段以東,秀水街以南,向北緊鄰留學生創(chuàng)業(yè)園區(qū),占地面積約9公頃,正打造為呼和浩特首個窯洞公園。公園由快速路東線的渣土堆放場改造而成,設計提取了具有本地文化特征的塬上文化最顯著的元素——窯洞,結合公園原有土方立壁陡坡較多的地形特點,向游人展示了豐富的塬上民俗文化。利用窯洞這一特色文化元素,強化了該山體公園的特質(zhì),并對山體公園擋土護坡進行創(chuàng)新處理,用園林造景的手段既巧妙又低成本地處理了地形高差方面的難題。公園的主要集中活動場地安排在地勢相對平坦的北區(qū)廣場及東側民俗廣場,既滿足人們的活動需求,又能滿足科爾沁快速路一側的觀賞要求。

  記者一路走,一路看。在賽罕區(qū)包頭東街附近的運動公園,勤勞又智慧的園藝人將一株株或高或低的灌木叢修剪成一個個圓球狀,遠遠望去,像跳動的皮球,與路面上勾勒的灌籃、排球等體育項目小品相輔相成。進入夏季,盛開的粉色、黃色、紫色、金黃色的小花,將一塊塊綠草地裝點得更加迷人。

  記者了解到,市園林管理局重點針對二環(huán)快速路兩側原有渣土堆放場進行景觀改造,將沿二環(huán)快速路分布的19個渣土堆整合改造為8個山體公園,總占地面積約140公頃,釋放山體表面綠地規(guī)模達224公頃,治理渣土土方量總計約800萬方。

  目前,這些在建山體公園已基本完工,正在對服務設施進行更精細化的完善,計劃2018年底結束工程的有塬文化園、秋嶺公園、高勒其公園、寶力格公園、阿蘭扎爾公園、娜仁錫勒公園和婦女兒童公園。這些山體公園的建成,將增大城市綠量,均衡城市公園分布布局,擴大公園綠化服務范圍,為市民提供更多就近游憩、感受生態(tài)治理成果的空間,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民。

  原文鏈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0509/2848855.shtml

 

【責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