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服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史前時期。遠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開始用植物的葉子將自己修飾一番,后來又取用打獵的獸皮做衣服。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巖畫上,已經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類在腰間圍著一條短短的獸皮裙,頭上插著長長的羽毛,有的臀部還有尾飾。而且當時已經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環(huán)、骨飾等物品,說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審美意向和審美追求了。
據考古資料證明,蒙古族的服飾是與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是一脈相承的。據《漢書·匈奴傳》記載,“食畜肉”、“皮氈裘”的匈奴婦女的頭飾與察哈爾婦女的頭飾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飾文化,又傳給了鮮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當然也傳給了蒙古族。而這些民族服飾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適應高原氣候而產生。
蒙古族居住于蒙古高原,氣候寒冷又加之以游牧為主,馬上活動的時間比較長,因此,其服飾必須有較強的防寒作用而且又便于騎乘,長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就成了他們的首選服飾。
蒙古族的服飾具有自己的審美特征蒙古族特別的偏愛鮮艷、光亮的顏色,這些色彩都使人感到色調明朗、身心歡娛。蒙古族又崇尚白色、天藍色這樣一些純凈、明快的色彩。藍天白云,綠草紅衣,一種天然的和諧。另外,從蒙古民族服飾的款式看,褒衣博帶,即能體現人體的曲線美,又能體現蒙古牧人寬厚大度、粗獷坦蕩的性格。
蒙古民族服飾,是蒙古民族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從上古到蒙古汗國,從元、明、清到現在,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歷代蒙古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并不斷吸收兄弟民族服飾之精華,逐步完善和豐富自己傳統服飾的服飾種類、款式風格、面料色彩、縫制工藝,創(chuàng)造了許多精美絕倫的服飾,為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增添了燦爛的光輝。
【責任編輯:爾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