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民族風情 > 正文

安代舞 熱烈奔放的草原魂

來源:中國網(wǎng) 作者:莎日娜 烏冉      2016-05-24

  相傳,古時有一位善良老人,他心愛的女兒得了重病,久治不愈,老人百般無奈,只能套起牛車,載著愛女,四方求醫(yī)。當走到哲里木盟庫倫旗時,軸斷輪陷,再也沒法前行,老人痛苦欲絕,不由得唱訴起自己的不幸來。那歌聲極哀婉悲切,感動得眾人前來隨聲應(yīng)和,逐漸舞之蹈之起來,歌舞漸驅(qū)奔放、熱烈起來,舞者也如癡如醉,起落有致的節(jié)奏及奔放沓落的舞姿,生騰出強悍的生命力,它激活了病榻上的女兒,姑娘頓覺神情氣爽,隨著歌舞起身走出病榻,步入歡舞著的人群中……于是,美妙的“安代舞”便產(chǎn)生了。當然,這只是眾多有關(guān)“安代”起源傳說之一而已。

  多少年來,關(guān)于“安代舞”的起源,眾專家們各抒己見,眾說紛紜。諸如巫師說、藥師說、自娛說、治疾說、結(jié)盟說等等。其中所謂“巫師說”,即認為“安代舞”的形成與薩滿教的某種宗教儀式活動有關(guān)。這一說法被認為是具有“真理顆?!敝f,根據(jù)便是原始藝術(shù)與早期宗教活動有著濃厚的血緣關(guān)系。的確,據(jù)記載,一般在六、七月份,方圓幾十里外的人們趕著牛車,身著盛裝,前來參加“安代舞”的儀式活動,他們在一塊神圣場地上,豎起車軸,舞蹈者便圍著車軸,由領(lǐng)唱者唱起和病人有關(guān)的歌詞,隨之眾人便踏起舞步,揮起手絹,歌之舞之。唱詞有時在安慰病人,有時卻是陰森恐怖迎神送鬼之詞,更多的是激勵病人起身跳舞之詞。例如:“擴散你黑色的頭發(fā),啊,安代/揭開你的病根,啊,安代/你的朋友都來了,啊,安代/跳起來的時候到了,啊,安代。”熱烈歡騰的歌聲,節(jié)奏強烈的舞步,翻飛趕舞的手帕,使舞者“迷狂”,大圈變成若干小圈,生命的躍動與歡暢氣氛感染了病人。他也起身加入到高歌歡舞的人群中來,直跳得汗水淋漓,嗓音嘶啞,這時,“安代舞”便漸入尾聲。

  另外,也有學(xué)者考證,認為“安代”即是從“安達”一詞演變而來,蒙語“安達”一詞是“朋友”,或雙方結(jié)為盟友同盟之意。該說源于《蒙古秘史》中,有關(guān)鐵木真與札木哈二人曾以互贈拐骨、互換腰帶的形式結(jié)成“安達”的記載。據(jù)說他們在結(jié)為“安達”之時,繞蓬松茂樹而舞蹈,“直踏出沒肋之蹊,沒膝之塵?!痹撜f還認為,元朝初期的“踏舞共扶攜”等等,都是以樹為中心,呈現(xiàn)圓形隊伍,具有象征意義,暗示人們祈盼“團圓”、團結(jié)“安達”而同心同德的心情。而“安代舞”則是由早期的“安達”活動所派生、演繹而來的,同時,它作為藝術(shù)活動又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安達”。這正是人們喜愛“安代舞”至今不衰的原因。

  無論是何種“起源說”、最終安代舞還是成為蒙古族民間歡慶節(jié)日的文藝形式了。

  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期,音樂舞蹈方面的專業(yè)工作者挖掘整理了這一民間舞蹈形式,汲取了其陽剛質(zhì)樸的草原文化之精髓,從簡單的三、四個舞蹈動作,豐富發(fā)展到20多個舞蹈動作,既可以做為完整的作品,在舞臺上演出,也可以擇取其中基本動作,在廣場、街道、聯(lián)歡晚會上自娛表演,形成了更規(guī)范的民族自娛性民間舞蹈。成為中華民族舞蹈藝苑中一朵盛開的奇葩,并展示在異國的舞臺上。

  《安代舞》在其歷史的黃金時代,曾涌現(xiàn)過許多著名藝人,例如庫倫旗的哈達(已去世),他唱的歌詞富有詩情,舞姿粗獷有力,當他提起衣襟舞蹈時,群眾稱他為“蝴蝶飛”,還有先人吉木彥,舞姿流暢連貫,善于旋轉(zhuǎn),而當時還較年輕的藝人額爾敦巴拉,則貼近生活,舞蹈詞匯豐富多彩,富有時代特點。他曾在1964年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藝會演時,作為領(lǐng)舞一展“安代”的風采。一位赫哲族的演員說:“火熱的安代舞把我們各族人民的心溶化在一起了!”

【責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guān)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