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草原來到天安門廣場,高舉金杯把贊歌唱……”一曲贊歌,串聯(lián)起60年歲月,95歲高齡的《贊歌》原作者胡松華以一幅書法——“草原萬象美·圓夢鑄旗魂”題賀這場跨越一甲子的紀念演出,也是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精神的傳承。
12月10-11日,主題為“紅色嫩芽·薪火傳承”的紀念烏蘭牧騎首次進京演出60周年精品節(jié)目展演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行了兩場演出。
1964年,成立僅7年的烏蘭牧騎赴北京民族文化宮參加全國少數(shù)民族群眾業(yè)余藝術觀摩演出會,第一代烏蘭牧騎隊員金花深情演唱了歌曲《牧民歌唱共產(chǎn)黨》,一甲子后,82歲的金花帶領新一代烏蘭牧騎隊員再次走上這個舞臺,再次唱響這首經(jīng)典歌曲,歌聲絢麗,感言動人。
今天,年輕一代“紅色文藝輕騎兵”帶來了全新的節(jié)目:歌舞《牢記囑托再出發(fā)》《金色的搖籃》,舞蹈《馬鈴兒搖響幸福歌》、舞劇《騎兵》片段《蒙古馬》,馬頭琴齊奏《萬馬奔騰》、二人臺《點亮幸?!?、歌舞《在你偉大的懷抱里》……精彩的表演讓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贊嘆不已、掌聲不息。
60年來,烏蘭牧騎隊員們迎著烈日走,踏著風雪來,腳步不停歇,傳統(tǒng)記心間。從馬車、駱駝,到拖拉機、大卡車,再到大巴車、流動舞臺,改變的是交通工具,不變的是扎根生活沃土、服務人民群眾的初心和使命。
新時代,內(nèi)蒙古各地烏蘭牧騎持續(xù)開展“學·創(chuàng)·演”活動,深入挖掘北疆文化內(nèi)涵,創(chuàng)作了一批富有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作品,全區(qū)75支烏蘭牧騎、3500多名隊員每年開展演出8000場。
(文/圖:中國網(wǎng)記者王金梅,攝像:趙永波)
【責任編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