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渾厚,音色優(yōu)美,時而熱烈奔放,時而氣勢如虹,一曲《萬馬奔騰》在“中國·呼和塔拉蒙古馬文化藝術周”晚會上響徹夜空。馬頭作雕飾、馬尾作琴弦、馬鬃作弓弦,如精靈般的馬頭琴,讓人熱血沸騰,讓草原為之沉醉。
馬與草原有著不解之緣。
陽光明媚的秋日,在呼和塔拉的馬廄中,民族馬術教練、騎手賽西雅拉圖正在和自己的愛馬排練著,這匹神采俊逸的蒙古馬可是個“明星”,在大型馬文化全景式演出《千古馬頌》中,它擔當著重要角色,在表演“英雄墜馬”章節(jié)時,它是陪伴主角、倒地不起的“白馬英雄”,為了演好這個動作,一人一馬反復練習,不僅成就了演技,也培養(yǎng)出深厚的感情。
“我和它相識在一年多以前的西烏旗,只是一眼,我們就選擇了彼此,這也是冥冥之中的緣分?!睆男【蛺垴R、騎馬的賽西雅拉圖對蒙古馬有著深深的眷戀,“蒙古馬既不需要舒適的馬廄,也不需要精細的飼料,卻可以在風霜雨雪的大草原上縱橫馳騁,它們抗寒暑、抗疾病、有親和力、有戰(zhàn)斗力、有持久力,具有超強的適應性,這是蒙古馬特有的品質。”說起蒙古馬的優(yōu)點,這個蒙古族小伙兒頗為驕傲。
蒙古馬是北方的地方馬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品種之一。內蒙古是蒙古馬的主要原產地之一,經歷了幾千萬年的進化發(fā)展,現在內蒙古的蒙古馬種群已經十分豐富。
在草原上,蒙古馬自古以來就是牧人最忠實的伙伴,從曾經的生產、生活、交通、戰(zhàn)爭,到如今的藝術、運動中,都為人類做出過重要貢獻。
早在4-5千年前,我國北方民族就已馴化馬匹?!稘h書·匈奴傳》記載:堯舜以前“居乎北邊,隨水草而轉移,其畜之所多,則牛馬羊。”
漢武帝在與匈奴的戰(zhàn)爭中曾多次帶回大量馬匹,并任用匈奴王子金日蟬為漢朝的馬監(jiān),民間養(yǎng)馬事業(yè)空前發(fā)達。
西晉以后,塞外各部族相繼南下,帶來馬匹數以萬計。
盛唐時期,北方各族都曾以良馬進貢,如《唐會要》就記載:“突厥馬技藝絕倫,筋骨適度,其能致遠,田獵之用無比?!?/p>
這些都與蒙古馬相似,都是蒙古馬的祖先。
北宋時東北的契丹馬也是蒙古馬,說明東北三省早已分布有蒙古馬。
蒙古帝國被譽為“馬之帝國”,成吉思汗的衛(wèi)隊就是由精良的騎兵隊組成,歷史上稱他是以“弓馬之利取天下”的。
明朝在今承德地區(qū)等地設牧馬地;在宣化、大同等地設馬市。
清朝在察哈爾設左右兩翼牧廠和兩處御馬廠,全盛時期養(yǎng)馬達10余萬匹。
……
內蒙古具有底蘊深厚的馬文化傳統(tǒng)和良好的馬業(yè)發(fā)展資源條件,近幾年,內蒙古馬業(yè)快速發(fā)展,對于充分展現全區(qū)各族人民的精神風貌,深厚、獨特的草原文化、民族馬文化,推動民族文化事業(yè)與旅游產業(yè)融合發(fā)展,促進牧民群眾增收、形成經濟發(fā)展新的增長點、實現富民強區(qū)都產生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蒙古馬,不僅是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世世代代鼓舞著草原人民。
蒙古族有一句關于馬的諺語:“吃炒米香、騎蒙古馬快”。
新征程,內蒙古人民以蒙古馬的速度在奔跑,快馬加鞭,攻堅克難,贏得一場又一場勝利。
原文鏈接:http:/mg.northnews.cn/2018/0905/2925977.shtml
【責任編輯: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