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恩吉雅,蒙古語音譯,“諾恩吉雅”的原意:諾恩,是古代蒙古語中“男孩兒”的意思,吉雅,是恩賜、賜福的意思,合起來說就是“請賜予我男孩兒”或者是“給我?guī)砟泻焊7帧钡囊馑?。相當于漢名中父母給女孩起名為“領(lǐng)弟、帶弟、來弟、招弟”等的含義。在蒙古族家庭中,給女孩子起名為諾恩吉雅的十分普遍。到了近代,諾恩吉雅則成為在內(nèi)蒙古東部地區(qū)廣為流傳的一首蒙古族民歌歌名。
民歌《諾恩吉雅》
《諾恩吉雅》的民歌是由“諾恩吉雅故事”演化而來的。諾恩吉雅的故事和歌曲產(chǎn)生的時間、地區(qū)以及歌詞內(nèi)容有許多版本。這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有人認為是在十八世紀中期,有人認為十八世紀末,也有人認為十九世紀初。歌曲產(chǎn)生的時間后于故事。對于故事發(fā)生的地區(qū),有說是發(fā)生在昭烏達盟(今赤峰市),說諾恩吉雅出生在敖漢旗的王公貴族家庭,遠嫁到巴林左旗;亦有說嫁到扎魯特旗,也有說是嫁到哲里木盟的科左中旗;有說諾恩吉雅出生在奈曼旗大沁他拉,遠嫁到錫林浩特盟烏珠穆沁旗,亦有的說嫁到昭烏達盟的翁牛特旗,還有說是嫁到呼倫貝爾盟等等。
關(guān)于歌詞所反映的情感,有說這是遠嫁的姑娘告別家園難舍親人時唱的歌,有的說是出嫁后思念故鄉(xiāng)親人的歌,還有的說是思念青梅竹馬的發(fā)小的歌。這些說法都有自己根據(jù),也多有文章敘述。
根據(jù)奈曼旗史志辦工作人員的長時間走訪和資料查詢,有充足的理由證明:《諾恩吉雅》民歌所表述的諾恩吉雅故事發(fā)生在十九世紀中期,歌曲形成于十九世紀后期。故事發(fā)生在當時的昭烏達盟奈曼旗大沁他拉(新中國成立后,奈曼旗劃歸哲里木盟)。故事的主人公是奈曼旗第十一任札薩克德木楚克扎布的親侄女,德木楚克道爾吉臺吉的大姑娘諾恩吉雅。1857年夏天,她出嫁到翁牛特旗,嫁給了翁牛特王爺寶拜的侄子,布仁巴特爾臺吉的兒子寶迪畢力格。
“諾恩吉雅”的身世
諾恩吉雅是德木楚克道爾吉的女兒。母親吉茹格瑪,蒙古貞人(現(xiàn)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德木楚克道爾吉是清代奈曼旗第十一任札薩克德木楚克扎布的親弟弟。德木楚克道爾吉,奈曼旗札薩克協(xié)理臺吉(蒙古部落各旗協(xié)同札薩克辦理旗務(wù)之官),生活在十九世紀中葉,關(guān)于他的生平記載較少。他曾任奈曼旗北部邊區(qū)大總督及博爾梯廟總管職務(wù)。德木楚克道爾吉擁有當時奈曼境內(nèi)東北部老哈河南岸一帶豐美的牧場和大片肥沃的土地。他的哥哥德木楚克扎布襲第十一任王爺職后,基本沒在奈曼旗理政,就在北京任職了,奈曼旗的大小事務(wù)都由德木楚克道爾吉協(xié)理臺吉打理,所以有人說諾恩吉雅是王爺?shù)呐畠?,也是有道理的,但事實上是王爺?shù)挠H侄女。
德木楚克扎布,阿旺都瓦底扎布長子,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襲爵,為第十一任奈曼旗札薩克多羅達爾漢郡王。道光十二年(1832年)被選入宮,賞戴花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任御前行走。同年九月,賞戴寶石頂柱三眼花翎,賜穿御衣,享受貝子待遇;十月,與道光皇帝第四女(咸豐皇帝胞姊)壽安固倫格格成婚,為固倫額駙(駙馬)。十二月,賜赤金紫垂韁,準許紫禁城內(nèi)騎馬。咸豐元年(1851年)德木楚克扎布任御前大臣。此后,歷任管旗都統(tǒng)、鎮(zhèn)撫北部大臣、火器營大臣、中正殿唪經(jīng)事務(wù)大臣、內(nèi)務(wù)大臣、正白旗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等眾多軍政要職。咸豐十年(1860年)閏三月,壽安固倫公主病故于京師,年35歲。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德駙馬亦病逝。朝廷追認他為和碩親王爵,又賜予福晉壽安公主合葬。
諾恩吉雅的婚姻
十九世紀中葉,昭烏達盟各旗會盟次數(shù)逐漸增多。一次聚會期間,諾恩吉雅的父親德木楚克道爾吉看中了翁牛特旗王爺寶拜的侄子,布仁巴特爾臺吉的兒子寶迪畢力格。便把諾恩吉雅許配給他,于是便有了這門富有傳奇色彩的婚事。
這段婚姻在當時封建社會來說是非常看好的,因為門當戶對。男女主角都是王爺?shù)淖迦?,更是王爺?shù)慕恕;槭露ㄏ略?857年夏天,在充滿蒙古族婚俗氣氛的送親迎娶盛典中,17歲的諾恩吉雅遠嫁到昭烏達盟的翁牛特烏丹。十九世紀,交通十分不便,從奈曼旗大沁他拉去昭烏達盟的翁牛特旗烏丹,需要繞行奈曼旗大沁他拉北面的浩瀚沙漠,取道奈曼旗八仙筒、平安地、葦蓮蘇一帶,要過遼闊的老哈河,還要走十分難走的沼澤地,勒勒車繞行需要月余才能到翁牛特旗的烏丹。所以,在當時看來,翁牛特旗的烏丹離奈曼旗的大沁他拉十分遙遠的。
諾恩吉雅在出嫁的時候,她的伯父——奈曼旗第十一任札薩克德木楚克扎布攜福晉壽安固倫公主從北京趕回來祝賀。德木楚克扎布沒有子嗣,視諾恩吉雅如己出。諾恩吉雅出嫁場面十分隆重,嫁妝也是按照王爺?shù)呐畠阂?guī)制置辦的。陪嫁有侍女、閑散戶,牛若干,其中還有她最喜歡的和她一起長大的一匹棗紅色馬。為了讓陪送諾恩吉雅的牛犢有草吃,奈曼王爺將老哈河南岸鄰近翁牛特旗的一塊土地(后來稱為四十八頃),當做陪送諾恩吉雅的牛犢吃草的草場,所以后來當?shù)厝朔Q此草場為牛犢子地。這塊草場和奈曼旗地壟相連,與翁牛特旗隔老哈河相望。清朝,王爺之間是沒權(quán)互贈土地的權(quán)利,并且不允許各旗越界放牧,所以,奈曼王爺?shù)履境嗽冀枰詾橹Z恩吉雅養(yǎng)牛犢為名,將土地供給嫁出去的侄女諾恩吉雅使用。
“隔山不算遠,隔河難說近”,諾恩吉雅遠離故土,從老哈河南岸的奈曼旗嫁到北岸遙遠的翁牛特,離開了寄有無限歡樂的故鄉(xiāng)。諾恩吉雅無限眷戀故鄉(xiāng),十分想念爹娘,為人妻后不太適應(yīng)新生活,婚后不到一年就病死了。死后,因為沒有留下子女,夫家就將她埋葬在了娘家供她牛犢吃草的草場。埋葬諾恩吉雅的墳?zāi)乖谏蟼€世紀五六十年代修攔河壩的時候被破壞掉,據(jù)當時目擊者稱,墓是青磚砌筑的,在墓里挖出一壇子銅錢,開始人們發(fā)愣,你拿幾塊看看,他抓一把瞧瞧,不一會就被修攔河壩的人們搶沒了,后來公社領(lǐng)導(dǎo)知道后讓誰拿了往回送,也沒幾個送回來的,后來也就不了了之了。
諾恩吉雅病故的消息,婆家人并沒有及時地告訴娘家人,一天,王府的牧馬人松來在老哈河岸邊看到了有匹拖著韁的馬,認出這正是大小姐的出嫁時帶的馬,于是,將看到的事情告訴了諾恩吉雅的母親吉茹格瑪。吉茹格瑪自女兒出嫁后總想去看看,終沒有成行。趕緊來到老哈河岸邊,看到棗紅馬拖著韁繩在老哈河岸邊嘶鳴走動,吉茹格瑪詫異萬分。馬托的韁繩依然是孩子出嫁時的那條,可那個金色的馬鞍卻不在了。吉茹格瑪來到對岸,輕輕吹了幾下口哨,棗紅馬見到了久別的親人,順從地來到了吉茹格瑪身邊,眼睛里流出了熱淚。
原來,陪送諾恩吉雅的那匹棗紅馬因為主人的故去,便拖著韁繩,帶著對主人眷戀和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踏上了返回家鄉(xiāng)的征程,茫茫的老哈河橫亙在眼前,棗紅馬徘徊在岸邊,只能遙望主人的家鄉(xiāng)。
當諾恩吉雅死訊被她的舅舅知道后,舅舅十分悲痛。舅舅是民間說書藝人,經(jīng)常在奈曼王府及老哈河一帶說書,舅舅就根據(jù)他過去對外甥女的了解和后來聽到關(guān)于諾恩吉雅出嫁后的遭遇及棗紅馬拖韁在老哈河岸邊徘徊的故事,創(chuàng)作了以蒙古語說唱形式出現(xiàn)的《諾恩吉雅》,這是《諾恩吉雅》最早的版本,開始是在老哈河一帶傳唱的,后來由于故事感人肺腑,動人心魄,逐漸就擴散到內(nèi)蒙古東部地區(qū)和遼寧省阜新彰武一帶。
今天聽到的《諾恩吉雅》這首民歌,是廣大勞動人們在諾恩吉雅舅舅說唱形式的《諾恩吉雅》基礎(chǔ)上,又豐富了歌詞的內(nèi)涵,進一步提煉、加工創(chuàng)作出來的,使之廣為流傳于內(nèi)蒙古草原。善良的諾恩吉雅是草原民族圣潔樸實美麗的化身,諾恩吉雅的故事因而被人們用沉浸著思念優(yōu)美抒情的曲調(diào)進行傳頌,傳唱近3個世紀。
【責任編輯:北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