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草原文藝 > 正文

嘉卜寺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來源:內(nèi)蒙古新聞網(wǎng) 作者:      2016-11-10

 

  1907年6月10日,北京至巴黎汽車拉力賽在張庫大道正式開賽。

 

  商道上的“小房子”。

 

  古張庫商道上的茶葉駝隊。

 

  張庫大道經(jīng)嘉卜寺示意簡圖。

  化德縣地處烏蘭察布市東北部,處于蒙冀兩省區(qū)交界地帶。考古發(fā)現(xiàn)的遠古文明遺存證明,3萬年前這里已有人類活動。這里也曾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活動的地方。戰(zhàn)國時期,為防東胡入侵,燕國在此修筑南、北兩段長城?;驴h至今存有秦長城遺跡和金界壕遺址。元世祖忽必烈時在此設站。這里是張庫古道的必經(jīng)之地,有聞名遐邇的嘉卜寺爾驛站和郵局……悠悠歲月,幾經(jīng)滄桑,歲月雖將有些古老的痕跡抹平,卻抹不掉人們對其歷史的記憶。 ——編者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0卷第2冊“資本的流通過程”一章中記述:“俄國和中國的茶葉貿(mào)易可能是1792年開始的……茶葉陸續(xù)由陸路用駱駝和牛車運抵邊塞長城上的張家口(或口外)……再從那里經(jīng)過草原或沙漠、大戈壁,越過1282俄里到達恰克圖?!瘪R克思說的這條路便是古商道張庫大道。

  張庫大道是張家口通往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的貿(mào)易之路。

  張庫大道歷史悠久。漢唐時這條道已有雛形。明朝在張家口一帶設立“貢市”,后又設立“茶馬互市”。張家口國際商貿(mào)的真正繁榮始于清朝。清順治元年修筑大境門,為這條商業(yè)運輸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條商道戰(zhàn)時辦軍需,平時做貿(mào)易。

  當時,做買賣也叫“跑草地”,商人們來自各地,有皇封御賜的八大皇商“山西幫”,有“直隸幫”,有旗人組成的“京幫”,有小本經(jīng)營的“本地幫”等。他們采購了綢緞、布匹、米面、紙張等,在春天時踏上漫漫商道。

  經(jīng)過整個夏秋的行走奔波,在目的地與當?shù)厝私粨Q回馬、牛、羊、皮張、絨毛、藥材等,或與俄國人交換回毛呢、毛毯、天鵝絨、銀器等,直到秋冬季節(jié)才返回張家口。商人們把不同的經(jīng)營理念和文化習俗帶進張家口,形成了“口商”商幫。一些外國人也加入其中,使張庫大道的商業(yè)活動呈現(xiàn)多元化、國際化的特點。

  在張庫大道鼎盛時期,僅大境門外就有商家店鋪過千家,除各幫商人外,還有英、德、美、日等國家在張家口設立的商行40余家。

  大境門是一座聞名遐邇的長城關隘,門楣上有察哈爾都統(tǒng)高維岳于1927年書寫的“大好河山”四個大字。

  嘉卜寺,是烏蘭察布市化德縣最古老的稱呼。當?shù)赜嘘P嘉卜寺有這樣一種說法:“南山對北山,大井溝做分界,東西嘉卜寺在兩邊?!奔尾匪職v史悠久,元代在各交通線上都設置了“站赤”,元上都至哈喇和林站赤的一條東西驛路與后來的一條從大都到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的驛路在嘉卜寺交匯。從1571年張家口設互市交易開始,嘉卜寺是張庫大道的必經(jīng)之地。清代北京至恰克圖國際有線電報線路經(jīng)嘉卜寺。1918年張庫公路正式通車,嘉卜寺汽車站開辦客貨運營……

  ○我國自建第一條國際有線電報線路上的一個電報房

  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清廷與帝俄簽訂了“通郵協(xié)定”。1874年清廷正式允準設立電報電線之后,清朝與俄國對線路進行了長期勘測。1896年清政府令郵傳部在庫倫設立郵政局,并開始架設電報電線,這條線路基本依張庫商道而建。1899年,建成自北京起,途經(jīng)張家口、滂江、庫倫等至恰克圖全長2200公里的有線電報線路,同年全線接通并投入使用。這條線在恰克圖與俄國的電報線路接通,并入歐亞國際電報線網(wǎng)。這是我國自建的第一條國際有線電報線路。該線途經(jīng)嘉卜寺,并在嘉卜寺設有電報房(所),同時設立維護點,負責張家口至滂江的線路維護,傳奇人物馬仲其為工頭,當?shù)厝朔Q“馬工頭”。電報房(所)地址在今化德縣長順鎮(zhèn)長順街南十字路口西側。

  ○張庫商道一驛站

  從張家口出發(fā)至庫倫并延伸到恰克圖的張庫商道,是一條興盛了數(shù)百年的國際商道。它始于明,盛于清,衰于民國,被譽為“草原絲綢之路”“草原茶葉之路”,在國內(nèi)外具有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影響以及歷史地位。

  據(jù)文獻記載,張庫商道以張家口為起點,呈扇形分出多條路線,其中具代表性有中路、東路和西路。西路經(jīng)過大同、豐鎮(zhèn)、涼城,繞行歸化(今呼和浩特),過凈州達庫倫;中路,形成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元代。至清初,借助阿爾泰軍臺站道,經(jīng)張北、尚義、商都、四子部落,通過吉斯洪果爾入庫倫。東路,經(jīng)興和(張北)、康保、嘉卜寺、滂江等,進入漠北達庫倫。商道在旅蒙商的腳下不斷變更、合并,有的路段漸漸荒蕪。嘉卜寺是張庫大道一個重要節(jié)點,基于它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yōu)勢,在嘉卜寺東南10多公里有一個面積頗大的民樂淖,其北邊4公里也有一個淖,叫勿蘭淖。這兩個淖正好在大道沿線,水草豐美,建有車馬大店,方便旅蒙商的車隊歇腳。旺季這兩個淖旁帳房連片,駱駝、牛馬最多有上千頭。而嘉卜寺借勢發(fā)展了小商業(yè)、旅店、餐飲業(yè)等。

  ○1907年國際汽車拉力賽的重要站點

  1907年,法國巴黎馬丁報社舉辦了北京至巴黎的汽車拉力賽,又叫“萬國汽車環(huán)行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洲際汽車比賽。最初設計的路線是從中國東北進入西伯利亞。后來確定按張庫商道“老倌車”的行車路線,經(jīng)張家口,出大境門,過張北、嘉卜寺、滂江等,進入漠北,穿西伯利亞、烏拉爾,橫跨波蘭,直抵法國巴黎。共有意大利、法國等國家18種40余輛汽車參加了比賽,其中5輛車完成了全程賽。意大利斯波納·伯吉斯王子駕愛車比其他對手提前3個多星期到達終點。嘉卜寺是這次國際汽車拉力賽線路上的一個重要站點。

  ○張庫公路上一個重要車站

  中華民國六年(1917年),北京政府計劃開辟“張庫大道”為公路。交通部在征求多方面意見后,確定“商辦”實施。當時實業(yè)家景本白等牽頭組成“大成汽車公司”。經(jīng)過認真勘測,確定了公路線路,獲得批準后于1917年下半年開始“平墊修補道路”,架設橋涵,同年11月,張家口至庫倫公路全線貫通,這是我國最早的汽車運營公路。1918年4月12日張庫公路正式通車。張庫公路共設若干個車站,嘉卜寺是一個重要的車站。

  嘉卜寺自有汽車站后,嘉卜寺人口逐漸多了起來,除本地外,附近商都、康保的人也趕來嘉卜寺乘車。各種旅店、餐館、商鋪等也多了起來,進入了繁榮發(fā)展時期。最初的車站在現(xiàn)長順鎮(zhèn)四道橫街大馬路南十字路口東側。

  ○草原古驛道、商道上的一個連綴點

  張庫公路從決定建設之日起開始“平墊修補”,在不到半年的時間修成,是基于它“基本依襲張庫老倌車道設計?!本褪钦f它除個別路段有改動外,絕大部分依原古道舊路。1907年的“北京至巴黎汽車拉力賽”,是在沒有公路的情況下完全依張庫舊道而進行的。張庫大道在200多年的時間里逐步形成了一定規(guī)制,成了一條通往漠北的重要交通要道。有史料記載,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張家口大境門外正溝、西溝一帶“以布帛易馬的貢市”?!柏暿小奔磸垘齑蟮赖恼狡鹪??!逗颖笔」肥分举Y料》載:“張庫大道歷史悠久,早在元代,便辟為驛路,明清兩代又辟為官馬大道,官馬大道就是后來的張庫大道?!敝麣v史學家李桂仁在其著作《明清時代我國北方的國際運輸線——張庫商道》中說:“這條商道作為貿(mào)易之途,大約在漢唐時代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茶的貿(mào)易,大約不晚于宋元時代?!?000年前或2000年前,中原既使已有通往漠北的商道,那也是非常稀疏凌亂的。草原上的路,多是牛馬道,不會有規(guī)制也不會有深刻的痕跡,加上不時有戰(zhàn)爭,商貿(mào)時斷時續(xù),路也是時有時無。嘉卜寺是草原古驛道、商道上的一個連綴點。

  ○紅色交通線上的一站

  蘇聯(lián)十月革命勝利后,張庫大道同時也成了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條紅色交通線。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經(jīng)常由此輸送革命戰(zhàn)士赴蘇聯(lián)學習。1925年9月,馮玉祥派遣30名軍官赴蘇聯(lián)學習,學員們乘坐一輛帶篷的卡車,從張家口顛簸3天到達庫倫,走的就是張庫公路。大革命時期,張庫大道擔負起了中國共產(chǎn)黨聯(lián)系第三國際的重要交通任務。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共產(chǎn)黨就在這條線上設立了一些交通站,負責傳遞第三國際的文件,負責護送前往蘇聯(lián)及蘇聯(lián)歸國的一些革命同志等。1928年6月,紀松齡、烏力吉敖喜爾同志取道“滂江——化德——張家口”的路徑,輾轉回到察哈爾地區(qū),開展地下革命活動。1931年9月,根據(jù)共產(chǎn)國際和中共中央的決定,王若飛受命組建西北特委,他假扮旅蒙商,騎駱駝經(jīng)此線路回國……在上個世紀近半個世紀的革命斗爭年代,有不少愛國志士、革命同志為了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奔走在張庫這條紅色交通線上。嘉卜寺是這條紅色交通線上的一個站點。

  嘉卜寺作為“張庫商道” “張庫公路”的重要一站,過去在中國內(nèi)地連接漠北乃至歐洲的交通線上曾發(fā)揮過重要作用。現(xiàn)在,在“一帶一路”大戰(zhàn)略中,化德仍將發(fā)揮其重要作用。(李鵬飛) (本欄目圖片均為資料圖)

【責任編輯:天亮】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