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精彩炫圖 > 正文

蒙古包:游牧民族流動的家

來源:內(nèi)蒙古旅游報 作者:杜磊      2019-04-04
         “潔白的蒙古包,我一生的驕傲,我要做那雄鷹飛得遠又高;美麗的蒙古包,我思念的座標……”



蒙古包,古稱“穹廬”,又稱“氈包、氈帳、旃帳”,是蒙古族牧民的傳統(tǒng)民居,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蒙古包營造技藝在有關部門和傳承人的不斷堅持與努力下,正在逐步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傳播草原文明的符號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富于想象力的游牧民族把天空大膽地比作自己居所——穹廬。在游牧民族無盡的遷徙中,穹廬這種特殊建筑與草原結下了難舍之緣。

蒙古包自匈奴時代起已經(jīng)出現(xiàn),一直沿用至今。“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貫穿了蒙古人的生活,從而搭蓋迅速、拆卸容易、裝卸方便、搬遷輕便的蒙古包便成為游牧人移動的家。

隨著牧民生活方式的逐漸改變,牧民自有的蒙古包逐漸減少,作為草原文化的遺產(chǎn)而被保護起來,在現(xiàn)代社會賦予了更重要的意義,被游人體驗、感觸,成為傳播草原文明的符號與載體。

從小學會搭建蒙古包

白音吉日嘎拉,58歲,在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民族風情街上經(jīng)營著一家蒙古族手工藝品的小店。店里擺設簡單,各種蒙古包飾品占據(jù)了大部分空間。白音吉日嘎拉在牧區(qū)生活長大,受生活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他從小就喜歡蒙古包制作,跟隨父親和大伯父學會了搭建蒙古包。如今,白音吉日嘎拉從事蒙古包營造技藝已近30年。2016年3月,他被確定為錫林郭勒盟盟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我制作的第一個蒙古包是在父親的協(xié)助下完成的,蒙古包就是我們蒙古人的家。”白音吉日嘎拉說。結婚時,白音吉日嘎拉擁有了第一個屬于自己的蒙古包。

歷史上,烏珠穆沁人從阿爾泰山脈東南麓的烏珠穆沁山東遷到現(xiàn)居地,在漫長的游牧歲月中,他們一直使用容易拆搭、居住方便的蒙古包。烏珠穆沁人中,能工巧匠很多,他們很久以前就上山取木,加工毛絨制品,自己制作蒙古包。從狩獵采集時代的窩棚到游牧時代的帳篷,發(fā)展到畜牧社會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蒙古包的雛形,漸漸形成了有哈那(用牛皮繩連接的網(wǎng)狀木棍支架)、陶腦(蒙古包的天窗)、烏尼(用木棍支撐的傘狀包頂支架)幾個部分組成的蒙古包。

制作工藝很講究

白音吉日嘎拉介紹,蒙古包是游牧生活的產(chǎn)物,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傳統(tǒng)的烏珠穆沁蒙古包制作工藝很講究,一般采用榆木制作,構架中不允許出現(xiàn)鐵質部分,其結構主要由木架、苫氈、鬃繩3個部分組成,主要木架有門、陶腦、烏尼、哈那等。蒙古包內(nèi)寬敞舒適,四周用特制的木架做的“哈那”,而后用2至3層羊毛氈圍裹,最后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捆綁而成,其頂部用“烏尼”做支架并蓋有“布若斯”以呈天幕狀。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即“陶腦”,“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即“烏日和”,可通風采光。

從蒙古包的結構上看,圓形,沒有棱角,呈流線形狀,可以減少大風對建筑物的直接作用。蒙古包結構簡單卻牢固無比,比土木建筑更具有抗風與抗震的功能。

“烏珠穆沁傳統(tǒng)游牧生活所使用的4塊哈那蒙古包,一直以來保持著傳統(tǒng)蒙古包的大小尺寸,所有部件都是純手工制作,具有耐用、耐寒、易裝、易拆、易運輸?shù)忍攸c。”白音吉日嘎拉說。隨著一年四季的變化,烏珠穆沁人遷移的時候,可以在任何環(huán)境任何條件下把蒙古包以最快的速度搭好。

授徒傳藝后繼有人

為傳承和弘揚這一優(yōu)秀文化,內(nèi)蒙古草原上眾多民間手工老藝人仍然在制作傳統(tǒng)的蒙古包,他們義務向年輕人傳授蒙古包的營造技藝,為保護傳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做出了貢獻。

白音吉日嘎拉說:“蒙古族是游牧民族,蒙古包就是我們的家,以前認為這是個很自然的事情,從來沒有想到會變成現(xiàn)在這樣?!碑斍?,游牧生活逐漸轉向定居生活后,蒙古包營造技藝日趨衰微。白音吉日嘎拉一直本著傳承的精神從事著這份事業(yè),授徒傳藝。如今,他的3個徒弟都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蒙古包營造技藝。

據(jù)西烏珠穆沁旗文化館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蒙古族游牧文化是在悠久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積累形成的,與自然環(huán)境相適應,容納了各種先進文化,特別是具有自己的地域、歷史、文化特點,對民族地區(qū)的社會和歷史發(fā)展有巨大的貢獻,是人類不可磨滅的寶貴遺產(chǎn)。蒙古包營造技藝獨特,體現(xiàn)了蒙古人的審美觀與高超的技藝,具有不可替代的觀賞價值,同時,還有實用價值、藝術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

 

【責任編輯:自然】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