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凱風精粹 > 正文

怎樣走出邪教“華藏宗門”的心理控制

來源:中國反邪教網(wǎng) 作者:晨 陽      2018-03-15

  2015年10月30日,因構成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罪,并構成強奸罪,詐騙罪,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邪教組織“華藏宗門”頭目吳澤衡,被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人民幣715萬元。2016年2月2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定“華藏宗門”為邪教組織,并對上訴人吳澤衡、孟越上訴請求予以駁回,維持一審判決。這標志著“華藏宗門”邪教組織的徹底覆滅,然而它給深受其害的信徒們留下的心理創(chuàng)傷短時間內(nèi)難以愈合。為此,本文擬從剖析“華藏宗門”信徒的入教心理特征入手,結(jié)合心理學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理論,提出矯正邪教信徒心理和構建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對策建議。

    一、“華藏宗門”信徒入教的心理動機分析

  需要是人的心理與行為的基本動力,邪教信徒也是由其需要所驅(qū)使的。邪教組織就是利用信徒的需要,大搞教主崇拜,兜售其歪理邪說,煽動信徒對社會的不滿情緒,進而導致信徒逐步邁向了邪惡的深淵。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成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叭A藏宗門”信徒加入邪教組織的動機雖各有不同,但其需要主要有以下幾種。

 ?。ㄒ唬┌踩枰尿?qū)使。安全的需要既是人類的一種天性,也是一種自我意識。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只有在身體健康、職業(yè)安定、勞動安全、未來生活有保障的前提條件下,才會有安全感。但是,在社會變遷與體制轉(zhuǎn)換的進程中,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貧富差距的拉大,一些人原有的社會保障措施將不復存在,這在一部分人當中容易形成“不安全”的陰影,切盼安全的需要能夠得到保障,這實際上是一種心理承受力失衡的焦急心態(tài)。不得不承認,吳澤衡的感官很敏銳,他能從紛繁復雜的世態(tài)中及時準確地把握住時代的心理,沒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人們渴望健康,于是吳澤衡就從健康項目下手。吳澤衡宣稱的修煉“華藏心法”可以包治各種疑難雜癥,剛好迎合了那些安全需求特別強烈的人群,諸如老弱病殘甚至糖尿病、癌癥患者等等。因此,不少人抱著試一式的態(tài)度拜了師、入了門,可不知的是“宗門”一入深似海,從此再也難回頭。

 ?。ǘ┙煌枰恼T惑。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達到一定程度的滿足之后,這種需要就成為人們活動的主要動力。實際上,交往需要也是人的一種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特別是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總是要以這種或者那種方式參加到一定的社會組織中去。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大,人們的交往減少了,交往的功利性增強了,一旦這種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便會產(chǎn)生苦悶、抑郁、壓抑等消極情緒,感到孤獨失落,徒嘆世態(tài)炎涼。吳澤衡正是看到了這一點,看到了有許多人沉溺于通過尋找一種有效的途徑來解脫精神上的困惑不安。因此,他出版了諸如《論心》、《禪鐘》、《華藏法露》、《華藏心法》等邪教理論來向那些信仰缺失者傳遞所謂的“正能量”,用欺騙的方式去填滿他們精神上的空虛與寂寞,再加上騙子般的游說,周圍人的附和,一些信徒的防線被這些“真實的謊言”徹底攻破,也就由不得不信了。

  (三)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驅(qū)動。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就在于每個個體明確地意識到自我品格,即人格,因而有一種自尊的原始意識。要實現(xiàn)這種“被尊重”,就必須參加一定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體現(xiàn)自身價值。人的這種心理一旦獲得滿足,就會轉(zhuǎn)化成自信心,產(chǎn)生更大的力量,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有益處;反之,當這種需要因各種原因而不能得到滿足,就會產(chǎn)生自卑情緒。這時如果引導不當,就會產(chǎn)生報復社會的消極心理。正是這種加強自身修養(yǎng),追求自我完善的愿望,成了邪教欺騙和操縱信奉者的切入點。愛行慈善也是人們的一大心理,不少被蒙騙的弟子本來是一心向善、真心修行的。吳澤衡狡詐地利用了這一心理,2012年,隨著公益組織的興起,他為達到斂財和獲取慈善名聲的雙重目的,操縱弟子搞所謂“兩善”(自稱日行一善,辟谷濟善),公然違反國家法律規(guī)定向社會募捐,最后將所得善款私吞,揮霍殆盡。

 ?。ㄋ模┚徑鈮毫?,逃避現(xiàn)實的需要。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競爭激烈,沉重的生活壓力使人容易產(chǎn)生緊張、焦慮和恐懼等不良情緒,一些不合理現(xiàn)象又使人感到不滿、沮喪和無奈,于是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人,就會努力尋找解脫壓力、恢復心理平衡和逃避現(xiàn)實的途徑。吳澤衡極盡所能的讓其教義與正統(tǒng)宗教充滿相似性,但又不像正統(tǒng)宗教那樣充滿高深的理論色彩,而是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去表述其教義理論及修煉方式,向世人描述了一個可以企及的極樂世界,正好迎合了那些信仰上帶有功利心理和宗教信仰但是卻無宗教常識的人,宣揚可為信徒提供脫離現(xiàn)實世界,逃避現(xiàn)實生活的途徑和方法。由于邪教組織的各種手段迎合了信徒的需要,且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欺騙性,信徒一時難以分辨或經(jīng)不起誘惑,進而一步步陷入邪教的泥潭不能自拔。

    二、“華藏宗門”實施精神控制的心理技術手法

  人性存在許多的弱點,這正是邪教產(chǎn)生和存在的基礎。吳澤衡的正是抓住了社會大眾心理的某些需求,甚至是人性的弱點,以實現(xiàn)其不可告人的邪惡目的。具體來說,“華藏宗門”對信徒實施精神控制的心理技術手法有以下幾種。

 ?。ㄒ唬┡枷癯绨菖c服從。崇拜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學現(xiàn)象,它時常表現(xiàn)為情感失控、情緒狂熱、缺乏正常的獨立自主精神,片面強調(diào)個體的作用并加以神化。要想讓一個人接受你的觀點,服從你的指揮,首要的工作是要讓他接受、直至崇拜你這個人。因此,用吹牛、裝神弄鬼、故弄玄虛、心理轟炸等辦法去讓人們接受教主、崇拜教主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而對于那些自卑感較強的人,他們需要一個偶像、一個神來做他們的精神支柱,以增強自己的力量感。在這方面,吳澤衡算是一個“大師”。他很好地利用了那些有偶像崇拜需要者的心理,把自己包裝為神,宣稱自己“釋迦牟尼第八十八世、禪宗第六十一世衣缽傳人,少林寺第三十二代傳人,是‘大日如來佛’化身,康熙、孫中山等人的轉(zhuǎn)世,法力無邊,弟子拜他為師可以成佛……”,“會武功,有‘宿命通’‘神足通’‘天眼通’,可以預測地震、水災……”他就是要給別人一個印象:他出身非凡、功力非凡,乃人中之龍,世間之神。加上在拜神者口口相傳下,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相信吳澤衡是“華藏始祖”、是法力無邊“大日如來佛”的化身。為此,女信徒為崇拜者付出感情、付出肉體會覺得是一種榮耀的事情,或者說是她們依附邪教教主是在崇拜心理作用下心甘情愿而為的。而吳澤衡本人則在他的“華藏王國”的金字塔尖為所欲為。

  (二)反復強化與感覺剝奪。心理實驗和日常經(jīng)驗都證明,在缺少信息的單調(diào)環(huán)境中,人的感覺敏銳性降低,思維功能衰退,這時某種信息的進入和接受就比較容易。與此同時,高強度、高頻率的刺激會給人的感知、記憶、思維、情感都留下幾乎無法抵御和抗拒的深刻痕跡。“謊話重復千遍就會成為真理?!倍?,這種經(jīng)反復強化形成的印象,想擺脫它都十分困難,它會強烈地、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影響和支配人們的行為。如一個人自小反復地被告知烏鴉會給人帶來災難,那么他就很難擺脫對烏鴉的厭惡與恐懼?!叭A藏宗門”利用的就是這一心理學原理和技術。吳澤衡將自己劣跡斑斑的身世美化為宗教名人以博取世人眼球;他編造“宿命通”、“天眼通”、“分身術”等特異功能來迷惑大眾;他吹噓用“華藏心法”治愈了領導人的癌癥和疑難雜癥讓弟子頂禮膜拜;他編撰了《華藏宗門宗脈世系表》,以“封法號、排輩份”神化教首地位。正是這種毫無根據(jù)、重復刻板的吹噓和長年累月的灌輸,讓一些人相信他就是“神”,很容易使信徒喪失理性和判斷力,成為邪教的精神俘虜。

  (三)暗示與催眠。暗示是指采用含蓄的方式,通過語言、行為或其它刺激手段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使人無批判地接受某種觀念或行為方式。暗示這種心理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見的,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它時時刻刻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暗示的作用相當廣泛,可以用來支配人的行為,使人產(chǎn)生幻覺,使人生病或用來給人治病,還可以用來塑造人的個性等。吳澤衡深諳此道,他把自己裝扮成至高無上的神,他說的話便都是“經(jīng)文”,這些話就會深刻地作用于其忠實信徒的意識與潛意識,使其無批判地全盤接受;他的“發(fā)功治病”也是利用了暗示原理,引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反應。信徒們的練功過程,也是一種自我暗示的過程,當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進入一種類似于自我催眠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練習者會出現(xiàn)諸如顫動、麻木、飛升感、眩暈感,甚至各種幻覺和妄想等。而這不過是在自我催眠狀態(tài)下必然出現(xiàn)的心理和生理反應而已。在“華藏宗門”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婦女,這就是因為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接受暗示。信徒都是在信神才能祛病保平安的自我暗示下,一步步陷入“華藏宗門”邪教的魔窟。

 ?。ㄋ模┮蕾嚺c恐懼。依賴心理指的是個體出于自己無法選擇的關系之中,被迫做違心的事,雖然他也討厭被迫行事的方式。信徒受邪教教主的蠱惑,特別是在其精神控制之下,往往喪失思維能力、辨別能力、思考能力,聽任邪教教主的安排,如“華藏宗門”女信徒在其頭目吳澤衡“雙修有利修煉”的蠱惑下,把自己依附給了教主??謶质且驗橹車胁豢深A料不可確定的因素而導致的無所適從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種強烈反應。在邪教教主嚇唬下,邪教成員往往會產(chǎn)生恐懼心理,在此心理之下,就會接受別人的意愿。吳澤衡利用這一心理控制弟子的自由,用誓愿、恫嚇等手段控制弟子,拜師儀式上,吳澤衡要求弟子發(fā)毒誓:“不得向任何人泄露這個密印,否則你就輕慢了諸天護法,斷己短人慧命?!彼€制定各種嚴厲的“教規(guī)”“訓誡”。大弟子才某因被懷疑在吳澤衡服刑期間意圖奪權,被處以閉門思過半年的嚴懲?!八€多次說,如果違背師命,就會得癌癥、絕癥,家人將不得好死,會下十八層地獄。”恐懼像一根繩索,死死地綁著弟子們的身心。在吳澤衡的恐嚇下,弟子們敢怒不敢言,任其宰割,精神麻木,意志消沉,喪失自我,從而對其形成一種病態(tài)的執(zhí)著依賴和瘋狂。

  由此,可以看出吳澤衡的心理控制手法很超前,他抓住了社會大眾心理的某些需求,不斷變換新的手法,以新的面目出現(xiàn)。社會推崇公益慈善,他們就可能以慈善的面孔出現(xiàn);人們關注健康,他們又可能在健康上打主意,編出種種花樣翻新的騙術。加之我們目前正處于社會巨大的變革中,各種社會問題以及各種思潮、各種觀念、不同的生存生活方式等等不斷涌現(xiàn),這就為許多不法分子以及邪教提供了興風作浪的機會。

    三、“華藏宗門”的心理機制應對策略

  從對“華藏宗門”的心理學分析中,我們得到的警示是明顯的,教訓是深刻的。為了鏟除邪教產(chǎn)生的社會心理基礎,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不再上吳澤衡之類騙子的當,自覺地抵制邪教的侵蝕與誘惑。具體來說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ㄒ唬┲匾曅睦斫】到逃?,提高全民心理素質(zhì)。人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是健康水平的高低,而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當前社會各界對心理健康的關注有所提升,但對全體社會成員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導仍然任重道遠。通過對“華藏宗門”的心理學分析,很容易發(fā)現(xiàn)心理不健康、自身心理能量不足者易于受到邪教的誘惑和控制。對此,要積極關注社會成員的心理需求,注重對社會成員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尊重人的個性差異和情感體驗,以包容心對待異質(zhì)思維,關注心態(tài)情緒、關切心理訴求、關懷身心健康,引導個體更好地進行自我個性修養(yǎng)和心理調(diào)適,維護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詢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恢復心理平衡,維護心理健康,還可以幫助人們?nèi)〉贸晒?。要加快建立矯正癡迷者異常心理模式的咨詢系統(tǒng),各級醫(yī)療機構、社區(qū)應盡快建立合法、有序、健康的心理咨詢部門,幫助那些存在某些心理障礙的人群擺脫煩惱,減緩壓力,做好積極的心理疏導工作。要向各行各業(yè)以及各年齡階段的人員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導社會成員既要全民健身,又要全民健心,掌握自我預防、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以及自我調(diào)適心態(tài)的基本方法,提高人際交往、應付變化、承受挫折、調(diào)適情緒、控制行為等社會適應能力,切實增強自覺抵御邪教侵蝕的心理能量。

 ?。ǘ┐罅霌P科學精神,增強個體心理能量。所謂科學精神,是指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要用科學的觀點來看待分析一切事物。只有切實掌握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自覺抵制一切反科學、偽科學的歪理邪說,不論邪教如何變換花樣,都會被掌握了科學精神的人們立即識破。一是加強科普知識教育。對身體健康因素誤入邪教的人員,引導他們理智分析邪教反科學謬論和偽科學狂言,正確面對生老病死這一客觀規(guī)律,積極參加健康科學的健身活動。加強科學知識的普及工作,提高他們認識自然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科學觀念,掌握科學方法,用科學的陽光照亮其走出邪教的迷宮。二是加強無神論教育。對仍然迷信“鬼神”的群眾,需加強無神論教育,培養(yǎng)其無神論觀點。引導他們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了解世界的本源,正確認識世界,正確看待社會。通過系統(tǒng)性、多角度地對邪教歪理邪說進行分析批判,促其進一步認清邪教教主大吹大擂的實質(zhì)是為了神化自己。三是普及心理學知識。從對邪教“華藏宗門”愚弄信徒的心理技術手法中我們可以看到,只要我們具備一些基本的心理學常識,就很容易識破該邪教使用的卑劣手法,那不過是在了解人們心理弱點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心理技術,對人們的一種心理控制罷了。因此,在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都應該重視對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工作,讓人們從科學的角度正確認識和理解一些似乎讓人感到十分迷惑的心理現(xiàn)象,不再被一些心理假象所欺騙,不再做別有用心者的精神俘虜。

  (三)倡導人文社會關懷,筑牢心理支持系統(tǒng)。普遍建立社會心理支持系統(tǒng)這是指在一定社會范圍內(nèi)形成的,對需要幫助的成員能夠及時給以關心、鼓勵、幫助及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心理服務的社會系統(tǒng)。其工作目標是最大限度地保證社會成員的心理健康,發(fā)現(xiàn)心理危機及時介入解決,從根本上提高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一是關注群眾生活,體現(xiàn)人文關懷。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轉(zhuǎn)型時期所產(chǎn)生的一些利益重組、觀念沖突、矛盾加劇等問題必然會觸及到一些群眾的切身利益,加劇了人們的內(nèi)心矛盾,導致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失衡。對此,我們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關心群眾的生活,關注人們的基本生存需要。這樣才能從源頭上預防那些有心理問題的人群走上被邪教組織誘惑的道路。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支持系統(tǒng)可以建立在家庭、學校、各種社會組織和社區(qū)之中,包括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醫(yī)療保險制度、社會救助制度等等,建設的良好社會心理氣氛,形成的和諧人際關系和有效的危機干預機制,從而幫助少數(shù)弱勢群體排憂解難,真正使群眾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溫暖,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三是發(fā)展親社會行為,更好融入社會。邪教之所以能夠在社會上存在,是因為它以某種方式滿足了人們的心理安慰和緩解緊張的需求。在癡迷者回歸正常社會的過程中,各級組織給予人本關懷,建立其對社會生活的正確態(tài)度,并使其需求通過社會正確途徑得到滿足,以形成親社會行為,減少邪教的誘惑與影響。

  (四)弘揚社會正能量,優(yōu)化社會心理環(huán)境。管理心理學告訴我們,要重視集體心理環(huán)境的建設,增強心理凝聚力,用正確的思想和輿論武裝和引導群眾,使人們產(chǎn)生被尊重感、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這樣,在一個團結(jié)和睦的集體中,人們的心理就不易失衡。一是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研究和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增強其感召力、親和力、影響力。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一步鞏固全體社會成員團結(jié)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激勵人們滿懷信心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引導人們把個人價值追求和國家發(fā)展需要有機結(jié)合起來,在全社會形成一種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良好社會氛圍。二是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帶來了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但同時,社會道德風尚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社會上出現(xiàn)了許多假丑惡的東西,出現(xiàn)了事不關己則不聞不問的自私冷漠心態(tài),社會成員之間的真誠交往越來越少。這也是部分“華藏宗門”信徒因看不慣這些社會現(xiàn)象,認為“華藏宗門”成員能互相幫助,親如一家,從而陷入邪教泥潭越陷越深的一個主要原因。對此,要抓好政治品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導人們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自覺抵制一切腐朽沒落、愚昧陳腐的觀念。三是加強生動活潑、健康有益的群眾性文化建設。社區(qū)(村)是人民群眾生活的基層組織,也是宣傳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各級黨政部門要在基層文化建設上多動腦子、多想辦法,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活動,如各種文藝演出、歌詠比賽、體育競賽、道德講壇、文化課堂等等,以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他們對社會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營造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氛圍,徹底鏟除邪教賴以生存和蔓延的土壤。

【責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