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養(yǎng)生 > 正文

有些“壞”行為是在長腦子

來源:生命時報 作者:      2020-05-11

 

  寶寶老吃手指、愛扔東西、到處亂畫……這些行為可能不但不是“壞”行為,反而是孩子成長中探索世界的方式,是快速發(fā)育的表現(xiàn)。

  1歲以內(nèi)吃手,是在認識周圍世界。對于寶寶吃手這件事,很多媽媽,尤其老人都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這對孩子健康不利。

  但目前心理學界普遍認同的觀點是,1歲之前孩子處在“口欲期”階段,主要通過吸吮、口部動作來探索世界。再細分的話,0~6個月主要通過吸吮乳頭獲得對外界的感知,比如有時會咬乳頭、含著乳頭玩卻不吃奶,同時看媽媽的反應。7~12個月左右,寶寶的探索擴大到了口、手的結(jié)合,經(jīng)常性的動作是吃手,拿到任何東西先放到嘴里。因為對他們的認知來講,凡事要先通過嘴巴來檢驗。此時期,寶寶吃手有兩個心理意義,一是感受自體存在,體驗和自己呆一起的感覺。二是孤單的時候自我安撫,降低焦慮感。

  這個階段,家長不必阻止孩子吃手,可以用其他方式吸引他的注意力,或者用安撫、親子互動來代替,但不要批評或強行把寶寶的手拉開,這會阻滯他的心理發(fā)展。如果“口欲期”發(fā)展不良,成年后的個體容易發(fā)展出酗酒、嗜煙、愛吃零食、嘮叨、爆粗口等習慣。

  惡作劇般地摔東西、拆卸玩具,是好奇心驅(qū)使他去認識這些物品。摔壞剛買的玩具,打碎了碗還咯咯地樂……碰到這種情況,有些家長會控制不住怒火,動手打孩子。

  事實上,這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新玩具,除了要摸摸觸感、咬咬嘗嘗味道,還要打一下、摔一摔,聽聽聲音,這些信息綜合起來就是他對手中這個玩意兒的整體認識。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擺弄一片樹葉,都可以玩很久;很多男孩子還喜歡拆卸玩具,直到大卸八塊看清楚才會作罷。

  這些都是孩子帶著好奇心探究事物的過程,類似于成年人的探險活動。讓孩子專注于他的探索,獨立去探究一個玩具,可以培養(yǎng)好奇心、創(chuàng)造力、專注力,擴展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被摔壞的玩具相比,孩子的這些能力才是無價的。

  亂涂亂畫,是在鍛煉動手能力,表達內(nèi)心想法。有一個階段,寶寶會特別喜歡在不同的地方作畫,墻壁上、家具上、地板上、爸爸媽媽的手上臉上。很多不理解的家長會制止孩子。其實,這是寶寶在鍛煉手部動作,練習肌肉抓握力量,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另外,有的孩子不讓家人隨便擦掉自己的“作品”,他是在試圖通過圈地來體現(xiàn)自我的存在和權(quán)利價值。

  這方面,我一個朋友做得就挺好。在孩子一歲時,他發(fā)現(xiàn)孩子有好奇心去涂畫,就給了孩子畫紙和筆,穿上小雨衣,讓他自由地涂畫。雖然只是凌亂的線條和色彩斑塊,但孩子玩得開心。他的需求得到滿足后,就很少在家里其他地方亂畫了。

  吃飯時亂抓亂扔,喜歡撕書,是在探索自我。很多家長怕孩子自己吃飯會弄得到處都是,就給孩子喂飯,怕孩子把書撕壞,不讓孩子自己拿著書。事實上,孩子用手抓飯本身就是在通過手和嘴巴建立對食物的認識。此時,他并不認識眼前的飯,只把它當成好玩的玩具。撕書也并不說明他不愛看書,恰恰相反,這說明他開始對書感興趣了。愛學習的習慣是慢慢養(yǎng)成的,從小引導孩子探索書是什么,和他一起摸一摸、拍一拍,抖一抖紙張,聽聽聲音,指著上面艷麗的圖畫告訴他什么是顏色,他很快會愛上看書。

【責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guān)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