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賽中,丁俊暉10:6力克塞爾比,奪得上海斯諾克大師賽冠軍
25日晚上,當丁俊暉和塞爾比一起站在上海斯諾克大師賽決賽球臺邊時,可以預見,一場久違的臺球春風已經(jīng)徐徐吹來。在斯諾克頂級賽事駐扎上海的第十個年頭,無論是辦賽方東亞體育還是申城翹首以盼的球迷,都無一例外地感受到了這股春風所帶來的溫度。
上海斯諾克大師賽走進第十年,幾乎所有的好事都碰到了一起,很久沒來的話題人物奧沙利文出現(xiàn)了,瞬間點燃了球迷們的熱情,而與此同時,經(jīng)過一周的比拼,丁俊暉和塞爾比又在決賽狹路相逢,中國第一對抗世界第一的噱頭,讓整場賽事燃到了巔峰。
這當然是機緣所賜的票房良機,但讓觀眾愿意走進球場的原因也決不僅限于此。對一項賽事而言,十年不長,但對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來說,十年不短。十年世界斯諾克上海大師賽,數(shù)得清多少冠軍,數(shù)得清多少場次,但數(shù)不清多少人的努力。一份堅持,最終將激情融在了平淡里,平淡是一種特質,在歲月的大浪淘沙下,十載的從一而終并不容易,堅持是對自己的束縛。
堅持十年的過程勢必是孤獨的,其實十屆大師賽,有高潮,有低谷,唯一不變的,則是對賽事品質的維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2007年首屆上海大師賽演變到如今,很多東西沒變,但也有很多地方在改變,最明顯的一個地方在于觀眾看臺和球臺之間的距離。
增強斯諾克的觀賽體驗,“近”是一個硬指標,首屆上海大師賽結束當晚,辦賽方拖著世臺聯(lián)的官員,在現(xiàn)場重新規(guī)劃看臺距離,為的就是在以后的大師賽中,能更進一步拉近觀眾和球員之間的距離。博弈是不可避免的,在主辦方一再的堅持下,世臺聯(lián)同意將看臺向前挪動了1.5米。隨后的幾屆大師賽,看臺又幾度再向球臺方向做了輕微的挪動,如今,這個距離達到了世臺聯(lián)認定的“極限距離”。
一方面是球迷的認可,而另一方的贊賞則來自于球員。十年間,上海斯諾克大師賽迎來送往當年世界最頂級的球員,而其專業(yè)性,也一直為圈內(nèi)肯定。
事實上,沒有一步到位的專家,只有循序漸進的專業(yè)。
九月的上海相對潮濕,如何解決球臺臺泥潮濕的問題,組委會請教了眾多專家、試驗了各種辦法。如今,大師賽舉辦前的一周,場館里的空調(diào)就開始全天運作,利用整整一周的時間,將球館溫度穩(wěn)定地維持在19攝氏度。首屆大師賽曾有球員反映的臺泥潮濕問題,如今再也無人提及。另外,在球員馬甲的胸標上,組委會一直堅定執(zhí)行嚴格審核、堅持不超過6英寸的原則,十年如一日,從未讓任何一個球員“越過界”,從未有任何一個球員享受過特權。
和斯諾克這項運動一樣,堅持再加上對于細節(jié)的苛刻,永遠是這個賽事的核心精神,對于這一點,上海斯諾克上海大師賽堅持了十年。如果說有人認為今年的“爆點”是天之所賜的話,那么持之以恒的辦賽方則會肯定地告訴你,水到渠成也是原因之一。
因為這是對于堅持的另一種饋贈。
【責任編輯: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