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国人的必读书

来源:光明网   2019/09/09

  善本,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流传较少的古籍,具有较强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百部经典”系列短视频,以活泼轻快的短视频形式,对《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作品《诗经》《论语》《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史记》《左传》《孟子》等进行精准而生动的解读。视频拟选取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最...

考释未识的甲骨文字之难

来源:人民日报   2019/08/30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资料,其对于语言学、历史学等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使用甲骨文材料进行相关研究前,一个必须进行的工作是甲骨文字考释。所谓甲骨文字考释,就是利用其他古文字材料和传世字书把过去不认识的甲骨文字释读出来,从而把不易理解的甲骨卜辞讲解清楚,为其他研究做准备。 ...

谁拨转了盛唐书法(下)

来源:光明网   2019/08/29

《出师表》(局部) 李邕书   明快豪放的书法意象   李邕的行书艺术没有引起唐人重视,这要归咎于正统书史观让与李邕同时代的人的见识受到严重束约。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李邕和颜真卿,宋代书法将走向何方。   李邕行书恪守正统,以王羲之书法体系为参照和起步的原点,重视从自然寻找灵感,...

古文鉴赏《诫子书》 诸葛亮

来源:诸葛亮集   2019/07/30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

诗词鉴赏《桃花源记》 陶渊明

来源:古文观止   2019/07/24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史记》:史学与文学的际会

来源:光明网   2019/07/19

善本,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流传较少的古籍,具有较强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百部经典”系列短视频,以活泼轻快的短视频形式,对《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作品《诗经》《论语》《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史记》《左传》《孟子》等进行精准而生动的解读。视频拟选取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最古老...

中华善本在当代中国的保护与传播

来源:光明网   2019/07/18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搭载互联网平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文脉颂中华•e页千年”中华善本网络传播活动于5月9日启动。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光明网、中国国家图书馆承办...

《红楼梦》英译品读 (一)

来源:中国网   2019/07/16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的代表作能够走向世界,为西方读者所了解,主要归功于四位译者:大卫·霍克斯、约翰·闵福德和杨宪益、戴乃迭。前两位是师生兼翁婿,后两位则是夫妻。这两对组合分别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将《红楼梦》译成英文,让外国读者能够走进大观园,一窥这座奇伟瑰丽的文学宝库。 ...

翻开《诗经》画卷 感受千年诗意

来源:成都日报   2019/07/11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有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这一期《苗地》,我们一起跟随《诗经》的脚步,从古老的诗意中感受两千五百多年前人们的悲喜与感怀……   《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从《诗经》到音乐剧有多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07/1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家喻户晓的《诗经·采薇》,日前被改编成音乐剧搬上舞台,在今年的第十九届“相约北京”艺术节上演出后,引发海内外关注。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揭开其“变质”秘密。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首部《诗经》题材音乐剧《诗经·采薇》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