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球“云祭孔”:正能量汇聚大流量的有益探索

来源:中国网   2022/10/24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2000多年以来,祭祀孔子的活动少有间断,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 2022年9月,值孔子诞辰2753年,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的2022全球“云祭孔”活动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活动通...

欧阳修与宋代士大夫生活

来源:光明日报   2022/10/24

宋代的著名文人往往集官僚、学者与文学家于一身,举其荦荦大者,就有范仲淹、欧阳修、宋祁、晏殊、王安石、苏轼、范成大、陆游等等,若要举出一位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无疑要数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集政治家、文学家与学者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从政治上说,北宋前期诸多重大的政治活动,都与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文学上说,...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

来源:人民日报   2022/09/09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25日揭晓,经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审核批准,7个奖项共35篇(部)作品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据介绍,此次评奖的目的是遴选出新时代文学精品力作,把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新时代文学在创作、理论评论和翻译等方面的高度和水准的优秀作品评选出来。评选年限为2018年1月1日至202...

居庸关下赏明月 叠翠千里诗寄情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2/09/09

叠翠连千里,居庸升明月,居庸边关,古诗寄情。 9月9日,在点亮的居庸关夜长城下,一场古今交错的诗歌晚会将上演,于全景式舞台中给观众呈现一台视觉盛宴。今年已经是“居庸山月”昌平中秋诗歌晚会第三次举办,已成为北京昌平独有的文化品牌符号。今年晚会,诗歌朗诵、歌曲、舞蹈、戏剧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将轮番上演,快...

“亲睹古代的一笔一墨一瓷一土”

来源:人民日报   2022/08/04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外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供图 展厅二“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主题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供图 展厅7由香港本地艺术家创作的声音装置《庆》,融合了清代宫廷音乐与当代节庆汇演元素。本报记者金晨摄 展厅1“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主题...

“掐丝珐琅”点桃木 为吉祥“添彩头”

来源:中国孔子网   2022/08/04

“天上蟠桃,人世肥桃”。多年来,有着“中国佛桃之乡”的泰安肥城市坚持把桃文化的挖掘培育与文旅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成功探索出一条特色文旅产业发展之路。近年来,通过创新桃木制作工艺,不断壮大桃木雕刻产业,首创的“掐丝珐琅”桃木工艺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肥城市现有桃木旅游商品企业达160多家,从业...

论朱熹理学思想中的“自家”概念

来源:中国网   2022/07/06

“为己之学”是朱子理学的重要宗旨,朱熹曾说:“今须先正路头,明辨为己为人之别,直见得透,却旋下工夫,则思虑自通,知识自明,践履自正。”确定为己的方向对为学有开辟源头、校正路径的作用。为己之学的出发点与作用对象都是“自家身己”,所以朱熹说:“须于自家身己上理会,方是实学问”,又主张“自做工夫”。 朱...

杜维明:当代中国需要自我更新的儒学

来源:人民网   2022/07/06

近代以来,长期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学陷入了困境。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西方强势的军事、经济和文化不断全面而深入地进入中国,而其中西方思潮对儒家思想的冲击,也一步步加深,并大肆摧残固有的文化资源,这是儒学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是,儒学并没有就此沉沦为游魂,或甘于被弃置入博物馆中。一代代有智慧,有担当的儒...

古诗词在今天为何热度依旧

来源:光明网   2022/06/23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穿暖,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达、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近,抖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同比增长168%。无独有偶,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显示...

​杨朝明:孔庙、孔林、孔府 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承载

来源:中国孔子网   2022/04/24

英国作家贡布里希在《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一书中写道:“在孔子学说的影响下,伟大的中华民族比世界上别的民族更加和睦和平地共同生活了几千年。”也许正因为如此,要更好地了解中国,应该从孔子开始;要更好地了解孔子,可以走进位于山东曲阜市的“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泰山之阳,以曲阜为核心的这个地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