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乌兰察布草原之旅那达慕开幕

来源:新华网   2023/08/24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3日电(李国栋)8月12日晚,以“相约草原·遇见那达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乌兰察布草原之旅那达慕开幕,数万名游客和群众相聚四子王旗格根塔拉景区,共同欢庆文旅盛会。 开幕式现场灯光璀璨、牧歌悠扬,观礼台上宾客满座、热闹非凡。20时18分,仪仗队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步伐矫健地走进会...

天蓝水清地绿 幸福内蒙古的“标配”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3/08/24

天空湛蓝清新,山川林木葱郁,河湖鱼翔浅底,草原牧歌欢唱…… 今天,118.3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因生态越来越好“气质”更优雅、“颜值”更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盈。 近年来,内蒙古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紧盯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

北疆文化故事:遇见河套人 一处秘境的惊艳传奇

来源:内蒙古日报微信公众号   2023/07/25

这是一次跨越亘古的相遇。 在中国西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上,萨拉乌苏河宛如一条蜿蜒的长龙,深藏于毛乌素沙地南端。黄沙碧水,深谷清流,交织交融。 20世纪20年代,法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在萨拉乌苏河流域发现一枚旧石器时代智人左上侧门齿,从此,一个轰动世界的古人类遗存被发现。 百年间,蕴藏着丰富...

中国人为何是“龙的传人” 揭秘“龙”的前世今生

来源:光明日报   2023/07/25

红山文化C形龙 本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西周虢仲墓出土的龙形玉佩 本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唐鎏金铁芯龙 本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明青花加矾红彩海水龙纹盘 本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春秋早期秦国的秦公镈,其四面的扉棱与钟钮都是由相互缠绕的龙构成。本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

东西问|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在返本开新与开放包容中实现文明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06/20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电题: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在返本开新与开放包容中实现文明发展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今天的中国高度重视文化精神滋养和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从五千年传统文明汲取养分?如何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中新社“东西问”近日专访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

李世伟:“考古发展迎来黄金时代”

来源:光明日报   2023/06/20

【一线讲述】 “考古发展迎来黄金时代” 讲述人:仰韶村遗址第四次发掘现场负责人 李世伟 2020年8月22日,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正式启动。我一直负责仰韶村遗址的考古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 近3年来,我们对仰韶村遗址生活居住区和壕沟区域进行了发掘,并取得了一系列...

多样生物 我们共同守护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3/05/23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花杓兰。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世界易危物种。 本报记者 孟和朝鲁 摄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金眶鸻。 白敖敏 摄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沙狐。闲摄夫 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猛鸮。王敬先 摄 5月22日...

风光无限达拉特

来源:北疆风韵   2023/05/23

地处库布其沙漠腹地、黄河“几”字弯岸边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肩负重担。尽管煤炭资源丰富,但近些年达拉特旗主动摆脱资源依赖“老路子”,紧抓国家“双碳”机遇,大力培育风光新能源,同时化害为利大力发展沙漠绿洲风光旅游,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善谋善为、善作善成,...

亮丽北疆 壮美画卷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3/04/13

  作品:《大森林》 │ 作者:张永刚   作品:《河水映蓝天》 │ 作者:李颖   作品:《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 作者:额博   作品:《银岭碧足》 作者:张雷   作品:《孔雀开屏》 │ 作者:袁广明   作品:《胡杨人家》 │ 作者:纳仁   作品:《...

117幅“大片”让内蒙古“出圈”又出彩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3/04/13

光影传情,意韵达意。最美四月天,“内蒙古印象”摄影展亮相中国美术馆,117幅“大片”让观众饱览北疆风华,尽享视觉盛宴,“内蒙古印象”就像一扇窗,全国各地的游客透过这扇窗,认识内蒙古,感受内蒙古,爱上内蒙古。 千万次传播吸睛又“吸粉” “内蒙古印象”摄影展开幕当日,有35家媒体,近百名记者到中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