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丨传统蒙古族织物褡裢

来源:新华网   2021/09/07

探秘“兴安岭上的猎神”

来源:新华网   2021/09/07

非遗文化丨鄂尔多斯刺绣技艺

来源:新华网   2021/09/01

蒙古族刺绣于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鄂尔多斯刺绣是其中一个颇具特色的分支。 鄂尔多斯刺绣在颜色搭配上追求柔和、淡雅、宁静的风格,非常讲究丝线搭配的颜色变化,一针一线都渗透着精细独到的审美。鄂尔多斯刺绣不仅仅是一种刺绣技艺,更是民俗文化的传...

非遗文化丨蒙古族传统吉日格棋

来源:新华网   2021/09/01

“吉日格”为蒙古语译音,也叫“鹿棋”,是一种棋类对弈游戏方式的泛称。它是蒙古族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传统游戏之一。据研究,吉日格这一竞技游戏至少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吉日格经常出现于鄂尔多斯地区,是广大牧民一种拼智力、增进友情的竞技活动。

观看哲里木版画 感受“草原之花”魅力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2021/08/23

  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和通辽市文化馆共同主办的哲里木版画展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一楼展厅展出。   哲里木版画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以雄浑、大气、纯朴、高雅而著称,多取材于草原各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内容写实、风格质扑、线条粗犷、色彩鲜明,特色浓郁。中国已故著名版画家李桦先生曾把哲...

穿带瓶:在交流交融中催生的瓷艺珍品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1/05/17

  草原、荒漠,高寒干冷之地,这里是大辽的疆域。   相较于大宋的气候宜人、沃野千里,这里并不是生产生活的最佳选项,然而这里却和大宋一样,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瓷在我国陶瓷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继承了大唐的传统技术,吸收了五代和北宋中原地区新的工艺,又...

非遗文化丨蒙古族银器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2021/05/10

银器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银碗、银壶、酒器、头饰、马具鞍花等,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紧密关联。蒙古族银器图案布局合理,样式大方淳朴,色彩纹样古雅,技艺精巧细致,体现了蒙古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祖国正北方·亮丽内蒙古——“畅游内蒙古”文化旅游推介会亮相太原

来源: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   2021/05/10

tt活动现场t毗邻省区景不同,三晋吹来草原风。4月2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祖国正北方·亮丽内蒙古——“畅游内蒙古”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晓秋,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李贵出席了本次活动。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

银饰品,蒙古族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装点

来源:锡林郭勒盟旅发委   2019/08/08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族围猎习俗

来源:内蒙古民俗网   2019/07/25

  围猎,亦称狩猎,打围、畋猎,蒙古语称“阿巴”或“阿巴拉呼”,是蒙古民族古老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其产生可以追溯到漫长的原始社会,在蒙古族的发祥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山林地带,其祖先在密林中度过了漫长的狩猎生涯。   蒙古族人围猎的主要目的是以狩猎所得来代替家畜的消耗。一是捕猎害兽,保护牧业...